本刊全媒體記者 孫 紅 通訊員 丁鳳英

廣東省惠州市聚盛企業管理服務有限公司董事長馮偉在公益路上走了18年,牽頭向福利院、醫院的殘障人士和老人、兒童捐款80萬元。做事高調的他,做人卻異常低調,被知情人士稱為“隱形好人”。不過,馮偉的員工多年保存下來的捐贈收據以及市中心人民醫院醫護人員的捐款登記本,清晰記錄著他多年來的部分善舉。
馮偉從事的職業是企業培訓師,職責是幫助工廠、公司培訓員工和企業主等,熟悉他的人都喜歡叫他“馮老師”。他每天的工作,幾乎都在跟培訓打交道。馮偉的老家是河南泌陽縣,行善時每每看到那些貧困的兒童和老人,他就會想到兒時的自己和父母。小時候,他家里兄弟姐妹多,生長在貧瘠之地,養成了窮人的孩子早當家的習慣,上山砍柴自然是常有的事。步入社會后,他輾轉各地,為了生計給別人洗過碗、當過學徒、擺過地攤、做過業務員……還曾有過饑一頓飽一頓的生活經歷。
1989年,馮偉來到深圳在新領域里重新學習,開始從事企業培訓工作,一做就是10多年,2007年輾轉到惠州穩定下來。經過長期打拼,他的生活漸漸好轉起來,如今已是一名企業老板,但平日里依然省吃儉用,保持著樸素的作風。每個月給醫院里的貧困患者捐款時,他都會帶著年輕學員學習“感悟生命,珍惜當下”的意義。
小時候的貧困生活,讓馮偉容易對困難群體動惻隱之心。馮偉清晰記得,大約在18年前,他出差至武漢,遇到了一個患白血病的13歲男孩,看著患兒家長無助的眼神,馮偉將口袋里的2000多元錢全都掏給了男孩?!半m然我捐的微不足道,但傳遞給對方的是一份愛心和支持,在這過程中,我也獲得生活的正能量?!?/p>
這個觸動自我內心的善舉,成為馮偉公益路的起步,從此一發不可收拾。10多年過去了,他已記不清自己曾多少次到過敬老院、兒童福利院等場所。每次去,馮偉都帶著一疊厚厚的鈔票或者一箱箱物品。他特別注重向困難的老人、兒童捐款,覺得他們才是最需要幫助的弱勢人群。
按照捐款程序,受贈單位一般都開具收據給馮偉?!耙婚_始,很多收據裝在口袋里,然后被我隨手弄丟了。”馮偉說,之后收據是員工拿著,積累起來成了厚厚一疊。這些收據為“廣東省接受社會捐贈專用收據”“公益事業捐贈收據”等捐贈憑證,開票單位有惠州綜合福利院、惠城區水口街道辦等,捐贈項目寫著“老人護理費”“老人、小孩生活費”“小孩醫療費”等內容,收據金額從數千元到上萬元不等。開票時間從2009年起至今,跨度比較大。
不過,馮偉說,“這應該是占了我捐款項目的一半,因為還有很多次捐贈沒有開收據,也有一些收據早就被我隨手扔掉或弄丟了。”畢竟捐助做好事不是為了留名,他也沒有刻意去留憑證,當員工拿出這疊捐贈收據時,他還大吃一驚。如今,馮偉把這些東西作為紀念留著。
作為企業培訓師,馮偉一直保持著節儉樸素的生活習慣,無論是吃還是穿,派頭一點都不像企業老板。在講課時,他喜歡導入公益慈善理念,希望發動更多的人做公益。幾乎每一期培訓,他都在班上帶頭捐款,帶動學員們獻愛心、做慈善。
馮偉一直深信,“施比受更有?!?。他說:“當你奉獻愛心時,受贈方能獲得感恩與力量,你也能獲得正能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