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河無恙,大地回春。
在全國如火如荼的抗疫行動中,藝術慈善線上拍賣以信念、信任之名,進發出獨特的火花。集美與德一身,致力于人類終極關懷的藝術,本身就具備公益。性質,與公益的結合本身就具有無限的可能,而藝術公益的發展在我國處于初級階段和面臨諸多挑戰。以義拍的方式介入藝術公益,更見證了藝術公益的社會意義。一方面,通過拍賣購買藝術品,是一個人審美品味與價值觀的體現;另一方面,藝術公益最大的效應是能夠借助廣大的社會資源,從而推動藝術行業的健康發展。
而公益慈善指數是一個城市最有溫度的綜合指數,折射出城市的軟實力所在。嶺南向來是慈善公益的“排頭兵”,11年在支付寶公益平臺上占領榜首。這次與北京、上海多場慈善義拍同行,就是同為一線城市在南中國區域的溫暖發聲。重建美好生活,需要信念與信任共同支撐,疫情肆虐之下帶來的群體反思,正好是一個令國人對從物質文明到精神文明關注的契機。
藝術,就是關乎這個契機的其中一把鑰匙。
作為肩負重大社會責任和使命擔當的媒體,《收藏·拍賣》雜志社聯合廣東省拍賣業協會、廣州華藝國際拍賣有限公司、廣東省拍賣行有限公司、廣州市工商聯書畫藝術協會、《新周刊》雜志社共同舉辦了“唯藝術,唯有信”抗疫慈善線上拍賣會。
這是一次借藝術聯動之力營造大眾信念與信任的嘗試,而且作為線上+慈善+拍賣的綜合形式,讓普羅大眾可以以一種輕松的方式做慈善,同時獲得競拍的樂趣,還能擁有一件藝術品作為紀念。這樣有溫度、有內涵、門檻低、無國界的新生事物,得到海內外的社會各界、包括熱愛公益的機構及個人高度參與,成為愛心送達到“最后一公里”的“督導員”——義拍所籌善款104.28萬元全額捐給廣東省宋慶齡基金會,以慰問馳援武漢的廣東省中醫院、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的一線醫務工作者。
在操作的過程中,所有的人收獲最多的是群情踴躍參與的感動與激勵。
一場義拍,見證城市的融合力、行業的內驅力、社會各界的凝聚力……就在一滴水里,不僅見到遙遠的星辰大海,也能見到近在咫尺的雨后霓虹。
戰疫,藝術在行動 余一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疫席卷全國,受災最嚴重的湖北似乎被按下了暫停鍵,而比病毒蔓延更快的是愛和希望。面對這場戰疫,奮戰在前線的“逆行者”們不畏艱險,藝術家們和各大藝術機構也在竭盡所能助力戰疫。一場場有溫度、有內涵、無門檻的線上公益性藝術拍賣,凝聚起從藝術家到大眾的愛心,也進一步探索了線上拍賣的新形式,帶熱了藝術市場的在線業務,吸引了一大批新舊藏家關注。顯然,這次的新型冠狀病毒事件必定載人歷史,也會有與之相適應的經典作品永流傳。
近年來隨著拍賣行業的不斷發展,各大拍賣企業為公益事業出資出力已成為常態。據不完全統計,每天中國拍賣行業旗下企業平均組織3場慈善拍賣活動,每年現金捐款超過1.5億元。這些藝術品慈善活動都在不同程度地影響著藝術市場的發展。藝術品慈善拍賣基于良好的捐贈模式和巨大的宣傳效應,使它成為拍賣市場的重要主題之一,同時也是慈善事業種全新的方式。
借藝術之力構建誠信機制
在抗擊新冠病毒疫情的關鍵時期,拍賣公司和各大藝術機構在積極籌措復工的同時,也紛紛組織公益拍賣。我們為藝術家和藝術機構的敏銳、熱情和責任感點贊的同時,慈善款項到達終點的“最后一公里”也成為大眾關注的話題與焦點。
戰勝新冠肺炎,重建美好生活,需要信念與信任共同支撐。2020年2月22日,《收藏·拍賣》雜志向全社會發出倡議書:《越是艱難的日子,越要呼喚藝術與信任》,并聯合廣東省拍賣業協會、廣州華藝國際拍賣有限公司、廣東省拍賣行有限公司、廣州市工商聯書畫藝術協會、新周刊雜志社、廣東宋慶齡基金會主辦;廣東南方印社、永慶坊、北京報恩樓文化藝術發展有限公司、深圳至正國際拍賣有限公司協辦,共同舉辦“唯藝術,唯有信:抗疫慈善線上拍賣會”,希望借藝術聯動之力共同營造信念與信任的一次嘗試,倡議社會各界熱愛公益的機構及個人高度參與,廣東宋慶齡基金會的加入更是愛心送達的“督導員”。
自倡議書發布以來,捐贈名單持續增長,此次拍賣得到來自藝術家、藝術機構等各界同仁的支持,當中不乏王貴枕、方楚雄、郭莽園、王璜生等名家支持。經過近十天的征集,3月5日七大專場264件作品如期上線拍賣。3月8日晚,經過三天展拍,近8萬次圍觀,在愛心人士慷慨出價之下,“唯藝術。唯有信:抗疫慈善線上拍賣會”圓滿結拍,七大專場264件拍品悉數成交,總額達104.28萬元。全場近4500次出價,競價激烈。雖然沒有火爆的競價場面,也聽不到落槌的聲音,但是“此時無聲勝有聲”,不斷刷新的報價,讓面對屏幕的人們禁不住心潮澎湃。
此次義拍所得善款已全額捐給廣東省宋慶齡基金會,用于定向支持及關愛廣東省中醫院和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馳援湖北疫區的醫療隊員,并由廣東省拍賣業協會全程監督,拍賣結束后所得全部善款也將在各大平臺公示,并公示使用情況。線上公益拍賣此起彼伏
據不完全統計,2月以來,北京華辰、中國嘉德、icouncil匡時在線、華藝國際、雅呂藝術網、《收藏·拍賣》、泓盛拍賣等多家藝術機構和媒體投入公益性藝術拍賣。北京華辰率先開拍,第一場已取得109.1萬元;2月15-16日,由單向空間、三聯生活傳媒、北京聯益慈善基金會共同發起的“生命無價,藝術有力”眾生公益拍賣,由匡時在線承辦,4場拍賣與1場義賣累計籌集資金133.41萬元,全部用于武漢“戰疫”一線的醫護人員愛心禮包項目等;中央數字電視書畫頻道發起“美善不息”全國書畫名家抗擊疫情主題創作慈善拍賣活動,由北京榮寶拍賣承辦。2月25日“至誠——中國嘉德網絡公益拍賣”上線,薈聚152件藝術家的作品,五位湖北籍中國當代領軍人物——尚揚、冷軍、石沖、曾梵志、馬六明榜上有名,張曉剛、周春芽、蔡國強等重量級藝術家也積極參與。
雅呂藝術網、雅呂藝術基金會、雅呂藝術中心,協同中拍協藝委會、BOE畫屏聯合30多家機構也在日前發起了“我們加油吧!——慈善義拍征集活動”,當即得到了眾多藝術家、藝術機構及藏家的積極響應,包括范揚、龐茂琨、李青萍、裴建華、王來文、曾寶剛等紛紛捐出作品。此外,HOW吳美術館與上海宋慶齡基金會、“一條”、“Art021”等也共同發起倡議,攜手30家國內外重要藝術機構,80位藝術家共同參與“風雨同舟”藝術抗疫慈善拍賣,100多件藝術品的拍賣所得款項全部通過上海宋慶齡基金會專款直接采購防疫物資定向捐助給疫情區的60所學校。
公益拍賣,撿漏的好機會
目前,中國整個公益慈善的生態處于探索和發展的時段。在《慈善法》和《拍賣法》的規范下,慈善拍賣活動向縱深方向發展延伸已成為趨勢;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慈善拍賣正在由傳統的現場拍賣發展到網絡拍賣、移動終端拍賣、線上線下互動拍賣等豐富模式。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北京華辰、華藝國際等藝術機構為疫情專門推出的在線公益性藝術拍賣,大多數都是零傭金,作品的起拍價大都是無底價,準入門檻相比起傳統拍賣,確實要低很多,線上操作也相對較簡單。資料顯示,從第一家拍賣行線上交易平臺(嘉德在線)面世至今,國內已涌現出2000多家的線上藝術品交易平臺。
門檻低加上自由度高,提高了消費者的消費頻次,也擴充了客源渠道。所以,慈善藝術拍賣活動是造福社會的一種活動,同時也是藏家撿漏的好機會。而拍賣行、畫廊、藝術家等參與慈善拍賣首先是出于社會責任和公益心,這些活動不僅樹立良好的公共關系,還可以打開市場,因為現有的以及潛在的客戶經常會投身慈善組織及活動。藏家對于慈善拍賣也是樂見其成的,捐獻藝術品的藏家可以獲得藝術品市場價值的全額減稅,而買家也可以獲得零售價和實際支付超出部分的差價部分的免稅。
藝術品慈善拍賣既是藝術品拍賣與慈善公益的結合,也是文創事業與公益事業的融合,在未來的發展中
定會出現更多的藝術品慈善拍賣活動,拍賣所得資金用于更多的社會公益活動,從而影響更多人參與到公益活動中來。在活躍藝術品市場同時,真正起到服務社會的作用。值得留意的是,慈善拍賣市場不同于經濟市場,它不以利益的最大化為目標,而主要考慮慈善捐贈方、服務提供者以及受助對象三者之間,如何形成慈善資源的有效對接機制和法治規則。只有做到了這樣,藝術品慈善拍賣活動本身才有意義,此領域的藝術市場才會形成良性循環。
收藏·拍賣&新周刑 面對疫情,媒體應該挺身在前
孫波:資深媒體人、媒體融合創新實踐者。廣東時代傳媒有限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時代周報》社社長,《新周刊》雜志社社長,時代財經APP創始人,《收藏·拍賣》雜志社社長。旗下經營1報12刊及眾多新媒體產品。
2020年對中國來說是重要的一年。既是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之年,也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關鍵之年。
作為南方一家主要的媒體單位,時代傳媒堅守信念,砥礪踐行,保持對經濟運行的高度敏感和全方位視角,最終實現思想上的破局,應對多變的經濟態勢,同時一直與公益同行。隨著突如其來的新冠病毒肺炎“全球大流行”,抗疫戰與扶貧攻堅戰同時開啟。時代傳媒發揮媒體的公益屬性,積極投入抗疫大會戰,為城市GDP中最溫暖的公益指數貢獻一份力量。線上+慈善+拍賣的“唯藝術,唯有信”慈善義拍,是時代傳媒整體戰略中一次小小的實踐。媒體本身具備很強的公益屬性
作為這次“唯藝術、唯有信”線上慈善義拍的發起人,孫波認為這是媒體的職業使命所達。媒體肩負的社會責任,本身就具備很強的公益屬性。作為媒體,就應該給予這個社會中弱勢群體更多的關愛,更多關注社會大眾關心的普遍問題。特別是在大災大難面前,媒體更應該挺在前面,為社會發聲、為民眾發聲,輔助政府解決一些實際問題,承擔應該的責任與義務。
而時代傳媒的母公司南方出版傳媒,作為“廣東文化第一股”,一直堅守大文化理念,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南方傳媒認為:“線上拍賣捐贈是新事物,這樣的活動體現了我們的責任與擔當。清發起單位嚴格按照相關規定舉辦,確保善款捐贈合規合法,落實到每一位捐贈人,時代傳媒必須進行全程報道和記錄,堅持到“最后一公里”,盡善盡美傳播社會正能量。
使命必達,公益無界
“雖然時代傳媒的媒體屬性以財經媒體為主,”孫波說,“但從做公益來講,與媒體身處哪一個行業沒有太大關系。做公益是媒體的一種態度,一種義務,一種責任。無論是財經類媒體還是生活類媒體,每家媒體可以根據自己的企業狀況,掌握的資源情況,力所能及地做好公益。”
“這次線上義拍活動,我們讓《收藏·拍賣》雜志與《新周刊》雜志聯合主辦。選擇《收藏·拍賣》雜志做執行方,是考慮到《收藏·拍賣》自身的資源優勢,可以依托藝術行業鏈條的每個環節,對所有資源進行有效整合,可以很好地完成義拍任務。《新周刊》的加入,則主要考慮其作為中國生活方式類主要媒體之一,在24年辦刊歷史中,以獨特的觀點影響了中國社會,影響了中國年輕人。《新周刊》在公益方面應該有更好的表現,《新周刊》在每年8月18日會發布企業社會責任榜,對該年度在公益事業中有突出貢獻的企業和個人進行褒獎。《新周刊》作為聯合主辦方和發起方,旨在向廣大的年輕人傳達一種生活態度、一種責任心,在困難面前團結起來共克時艱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講好公益事業的中國故事
孫波回顧時代傳媒的10多年發展,到了現階段,做好公益,宣傳好公益,力所能及地去幫助一些需要幫助的個體或者群體,在未來會成為公司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2020年,是時代傳媒舉辦高端品牌活動“諾獎得主中國行”的第10年。因為對公益事業的熱愛和投入,本屆諾獎活動將特別策劃系列扶貧項目,通過開設扶貧攻堅項目展、扶貧經驗交流會、時代企業發布社會責任論壇、發布企業社會責任榜單和白皮書、舉辦慈善拍賣晚宴等舉措,展示扶貧成果,交流扶貧經驗,鼓舞更多人投身到企業公益事業,助力中國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孫波說,“時代傳媒旗下所有媒體,將充分發揮媒體的傳播力量,聯合所有的合作伙伴,起來把公益事業做大,講好公益事業的中國故事”。
粵拍協 聯合企業獻上拍賣人善心
回饋社會,是粵拍協一以貫之的社會職責
作為覆蓋全省的拍賣行協會,廣東省拍賣業協會(下稱“粵拍協”)在此次慈善拍賣中聯合了多家機構參與,進一步擴大了活動的廣度與深度。回顧此次慈善拍賣,粵拍協會長雷敏表示:“當初加入,是出于引領行業回饋社會的協會初心,這也是每一位企業家具備的使命感。”實際上,粵拍協每年都會舉辦些慈善拍賣,致力于回饋社會,“與以往慈善拍賣不同,此次唯藝術、唯有愛慈善拍賣是一支持馳援疫區的廣東醫療隊為目的的,具有不同尋常的意義。”雷敏這樣說。聯合拍賣企業集體發聲,為馳援廣東醫療隊奉獻一份拍賣人的力量,粵拍協在其中發揮了重要的統領作用。
在緊急的籌備過程中,粵拍協迅速向全省各大拍賣企業發出號召,最終獲得10家拍賣企業的支持,11位藝術家、收藏家的個人捐贈。除了作為聯合舉辦單位的廣州華藝國際拍賣行。廣東省拍賣行,還有來自廣州其他地區的拍賣行以及深圳、江門等地的地方拍賣行共同參與。
回顧拍賣結果,讓人印象最深的兩件拍品分別是書畫藝術專場梁銘添、周樹堅的《江山萬代源遠流長》以及書法藝術專場陸秋連的《魯迅七言詩》,兩者分別以13100元、10100元成交,并分別榮膺各自專場的最高成交價。尤其是藝術家在接到征集號召時,慷慨解囊,將自己的作品無償獻出,這份踴躍與熱誠讓人動容。
在兩難中尋得平衡點
起初,考慮到非常時期,作為行業協會牽頭做公益,也有其難處。負責征集工作的粵拍協副秘書長蔡健華表示:“我們遇到兩難處境,一來近年拍賣行業
直處于調整期,市場不景氣又遇上疫情,雪上加霜的情況下不想增加企業負擔;二是慈善拍賣又離不開企業的支持。只能通過溝通去尋求一個平衡點。”
所幸,粵拍協藝委會成員的拍賣企業,在獲知協會參與“唯藝術、唯有信”的慈善拍賣會后積極響應,第一時間傳來選好的藝術品照片。考慮到拍品需要具備一定的變現力,粵拍協在征集中也有針對性地進行了篩選,最大程度上確保成交率。藝術家在捐贈溝通時,也主動提出不用擔心競拍出價的問題,還積極發動各自的粉絲參與。
談及此次活動的收獲,會長雷敏則感慨地說道:“通過這次活動,讓我們重新認識了我們的企業,堅定了信心;在非常時期,企業在自身經營存在困難的時刻,仍不忘幫助他人,回饋社會。這是粵拍協成立至今一直以來堅持倡導所起到的作用。通過慈善拍賣意義非凡,是首次多機構合作、聯動的一次大膽的嘗試,結果顯而易見,非常圓滿成功,超出預期完成任務。這是得到大家一致認可的。”
華藝國際 實現了專業機構的擔當
自疫情暴發以來,多家拍賣行和藝術機構紛紛投入到公益性藝術拍賣、拍品征集的活動中。華藝國際也時刻關注疫情狀態,并醞釀籌劃慈善義拍,正好《收藏。拍賣》雜志亦有此意,一拍即合。此次慈善義拍,七家主辦機構涵蓋了拍賣行、媒體、公益基金會、工商聯、拍賣協會等不同性質的平臺,這些平臺發揮各自專業優勢推進了活動落地,是一次難得的體驗。而且這些機構均立足于廣東,善款也是支持廣東馳援湖北疫區的醫療隊伍,一定程度上,這體現出廣東企業的齊心協作精神。
從專業角度聯動內外資源
作為此次義拍主辦方之一,從專業發揮及資源調動角度出發,華藝國際參與了聯動更多行業機構加入;藝術品征集——主要集中在“名家翰墨”及“當代藝術”兩個專場;免傭金提供網拍平臺及設置拍賣流程等環節,實現了專業機構在面對國情困境時的行業擔當與使命。
廣州華藝國際拍賣有限公司高級副總栽兼藝術總監王野夫表示:“從發起征集到截止征集,僅十天時間,華藝國際共征集到67件優質藝術品,其中不乏名家的精品之作,比如以10.6萬元成交的廣州美術學院院長李勁堃作品《雪山行旅》,以10.11萬元成交的嶺南名家方楚雄作品《花前月下》……征集過程中有很多讓我們感動的事情,比如方楚雄老師,以己主力義捐了4件作品。藝術家及藏家們的無私厚愛,是我們傾力做好此次慈善義拍的源動力之一。”
華藝國際還聯動了公司上下品牌市場部、電商部、中國書畫部、當代藝術部、財務部、客戶服務部等各大部門積極參與,團隊的高效協作,保障了前端及后端流程順暢,實現了活動的高度及體量。
免傭金提供網拍平臺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義拍獲得了華藝國際免傭金提供網拍平臺|——微信小程序“華藝淘珍”的技術支持。
但此次慈善義拍又與“華藝淘珍”以往常規的網絡拍賣會不太一樣。以往的淘珍網拍,從征集、資料上傳、拍賣流程設置,到后期結算及發貨等,所有環節都由我們自己掌控,信息相對集中,模式化及流程化相對成熟。而此次慈善拍,因聯合七家主辦單位首次合作,時間較為倉促之下,出現了不少突發情況,幸而各機構共同出謀獻策。以使活動最終超標順利完成。王野夫說。
今年的疫情無疑對互聯網及物流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因為當大家不能互相見面,不能親臨現場的時候,線上交易就會變得很重要。雖然“華藝淘珍”是一個僅啟動了半年的線上拍賣平臺,但此次慈善義拍獲得圓滿成功,除了各主辦、協辦及支持機構的聯動發力之外,還得益于華藝國際25年以來的誠信及專業積累。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交易,平臺的信譽對于交易的成果起到極其重要作用。當然,線上拍賣模式仍需要慢慢找到解決購買者多元需求的方案和技術突破,比如提升平臺公信力、完善法律監管等。當平臺更完善、信譽更高,當然也能匯聚到更優質的拍品及買家。
此外,此次所有拍品均無底價起拍,拍賣成交價亦不代表藝術家個人作品市場潤格。王野夫說:“之所以進行這樣的設置,主要是從慈善拍賣的本質進行考量——自善心出發,令更多人參與其中,集聚更多能量將活動效應發揮到最大化。較為意外及驚喜的是,此次義拍打破行業固有壁壘——除了獲得藝術家、收藏家及藝術愛好者等藝術領域人士支持之外,更得到了此前鮮少關注及涉足藝術行業的企業家、熱心民眾等善心人士的關愛。可見,此次慈善義拍是在社會事件影響下聯動的藝術行為,最終反饋作用于社會中,引起更多民眾對于藝術領域的關注。”
此次義拍所得善款已全額捐給廣東省宋慶齡基金會。用于定向支持及關愛廣東省中醫院和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馳援湖北疫區的醫療隊員。后續事宜將由活動另一主辦機構——廣東省拍賣業協會全程監督。華藝國際將會定期了解善款去向及進度,陸續并于自有官方平臺及媒體宣傳中公布善款去向證明。
廣東省拍賣行 樹立良盱的企業形象
所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作為拍賣企業,廣東省拍賣行(下稱“廣東拍賣”)考慮到疫情嚴峻,影響范圍廣,也希望通過慈善活動籌集善款,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普通群眾都踴躍捐資抗疫,作為拍賣人,我們在疫情初期時就有構思慈善拍賣活動,后來選擇加入,也是出于大局考慮,與其他拍賣行和機構一起共同參與可以形成合力,一同將慈善做好。”廣東拍賣總經理吳明健這樣回憶道。
始料未及的踴躍參拍
談起此次征集,吳明健感慨良多,藝術家、藏家們表現出的踴躍讓人備受感動。比如,書畫藝術家胡明德聽聞征集消息后立即捐出自己的畫作,并表示這是太好事,甚至要發動粉絲積極參與競拍;身為廣東拍賣藝術顧問的梁君令直接拿出了自己珍藏的油畫力作,還進一步發動同輩好友許固令、陳永康等藝術家一同參加;吳靜山現場揮毫,寫了幅《中國人加油》;還有青年藝術家陸菲菲也踴躍捐出自己的書畫作品……“藝術家們不分老少,都踴躍捐獻,他們表現得甚至比我們還心急,在捐獻作品時甚至都沒要求任何憑證與回報,而是純粹地奉獻一片愛心,這尤為難得。”吳明健這樣說。從最初計劃征集的30件拍品,到最后順利完成47件,大大超出了廣東省拍賣行的預估。
收獲,激發買家群體
通過參與此次慈善拍賣,廣東拍賣也有不少收獲,吳明健表示:“我們的初心,就是多籌善款,不管是捐給受疫情所困的人士,還是捐給醫護人員,都是作為企業義不容辭的社會職責。通過活動也能讓廣東拍賣在業界、藏家心目中樹立起有責任、有擔當的企業形象。另一方面,零元起拍、線上拍賣的形式無疑降低了參與競拍的門檻,更多人享受到拍賣帶來的樂趣,同時也對公益慈善有了更廣泛的認知。而活動后,北京也有機構表示希望跟廣東拍賣尋求合作,在其他領域組織其他慈善拍賣活動。”
另一方面,此次活動也激發了廣東拍賣的買家群體。吳明健說:“我們競拍時發動身邊親友一同參與競投,但在溝通的過程中更多地向參拍的人士傳遞此次活動的意義更多在于捐款,而非平時的商業交易,將競得的拍品視為一種特殊的紀念。”而活動后,廣東拍賣還可以根據成交的數據看到新生買家的收藏偏好,在未來也可以根據自身情況進一步激發這一群體的購買力。總而言之,此次活動對廣東拍賣來說,既是慈善,也是線上小規模拍賣的一次有益嘗試。
廣州工商聯書協 成人達己,仁濟天下
擔當起企業家的社會責任
作為廣州市工商聯的直屬協會,廣州市工商聯書畫藝術協會(以下簡稱“廣州工商聯書協”)承載著廣州市工商聯系統對文化藝術修養的理想和追求。書畫藝術協會會員主體是企業家,也是廣州民營企業家群體中有文化素養、有精神追求的優秀代表。面對此次突發疫情,企業家會員也是第一時間擔當起企業家應負的社會責任,響應號召,通過捐款、捐醫療物資等方式,應援前線抗疫戰士,協會的顧問老師也通過書畫藝術創作,為前線為社會傳遞“眾志成城、共抗疫情”的決心。
本次慈善義拍發起人之一,廣州工商聯書協會長劉奕女士,這些年一直關注和堅持做兩件事:文化和慈善。她早在2014年創立了廣州33當代藝術中心,并發起博研慈善基金。在疫情肆虐時,劉奕一直尋思著如何更好為疫情防控出力,如何為會員搭建一個表達愛和力量的通道。基于這樣的發心,在一次節日問候電話中,與擁有同樣愿望的華藝國際一拍即可。一場聯合藝術界各方力量,共同抗擊疫情出力的慈善線上義拍,就這樣啟動。
“有了基本構想后,我立刻跟協會領導溝通反饋,并得到了協會會長層領導的一致同意,協會秘書處也快速地投入活動的策劃。就這樣一群有著共同初心的團體,因愛聚集,共同成就了本次慈善線上義拍。”劉奕說。
本次慈善義拍在非常短的時間內聯合發起,但一發出征集號召,就立刻得到協會會員和顧問藝術家的響應。“如協會副會長喻冬友、扶永斌、黃湘華、楊可偏、張亦朋、方小聰,協會理事張惠婷、林莉莉、陳敬東等優秀企業家的積極響應、協會顧問老師方楚喬、陳秋明、林敏玲、黃一漢、李四豪、王海軍、孫丹、廖奕鵬、馮朝東、吳壽良、李信良、李賜麟、劉建華等,以及著名書畫家周國城老師、陳蘭卿老師和工藝美術大師盧桂榮老師也是主動捐贈作品參加慈善義拍。”
眾所周知,慈善拍賣這類活動,征集作品重要,如何轉換成善款更是重要,在這一點上,七家聯合發起單位竭盡全力,廣州工商聯書協也出奇招。“協會通過各種渠道、微信群、公眾號進行活動宣傳。皇天不負有心人,協會這次慈善活動得到了廣州市工商聯領導的大力認可和支持,廣州市工商聯第九期企業家武漢大學班、廣州市工商聯第十期企業家南開大學班的班委更是組織班級同學,發起募捐,以班級名義支持參加慈善義拍,充分展現年輕企業家的大愛和擔當精神,同時,協會會員企業家也是非常活躍地參加義賣的競拍環節,表示“合力抗疫、責無旁貸”。
成人達己,為企業注入文化動力
廣州工商聯書協雖然是個年輕的協會,一切都處于初生成長階段。但卻用自己獨有的方式——中國傳統書畫藝術,為這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抗疫貢獻力量。而參與此次慈善義拍,對于協會也是
次學習成長機會,不僅提升了會員的審美水平以及藝術鑒賞能力,還打開了會員藝術家的國際視野。
“廣州市工商聯書畫藝術協會是2019年4月成立,自成立以來我們圍繞著‘藝術興會的主題,開展了各種中國傳統書畫藝術學習提升活動、會員書畫藝術展、集雅揮毫活動、送文化下鄉扶貧活動等,但是慈善義拍是協會的第一次,還是零接觸的、全線上的網絡慈善拍賣更是協會大多數的會員和顧問老師的第一次,這個活動在為抗疫前線增援力量的同時,也是我們協會的一次很好的學習成長歷練,成人達己。”劉奕說道。
此次慈善義拍,也發揮工商聯聯系民營企業的優勢和作用。通過示范帶動,引導廣大民營企業弘揚優秀企業家精神,在發展企業、抓好企業生產經營的同時,重視文商兼顧、義利兼顧,為企業發展注入新鮮的文化動力,也讓更多鐘情中國傳統藝術愛好的企業家聚集書畫藝術協會,在一定層面提升了協會的社會影響力。
廣東宋慶齡基金會不忘使命,為奉獻者奉獻
庚子伊始,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給中國的新春佳節蒙上
層陰霾。廣東省宋慶齡基金會作為公益慈善平臺對事態一直保持密切關注,部分成員大年初四就都回到了工作崗位。也陸續開展、積極籌措了一些公益項目,如積極引導理事、榮譽理事及公益合作伙伴等愛心機構、愛心人士將捐贈物資捐至廣東省紅十字會,將捐贈資金捐至廣東省慈善總會,積極對接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等醫療機構,了解婦兒疫情防控及第一時間救助9名確診患兒等。
發揮公益平臺不可或缺的作用
“這次疫情中,我們看到廣東省廣大醫護人員用實際行動貢獻了廣東力量,展現了廣東精神。我會作為公益慈善平臺,不僅需要積極主動參與防控工作,也需要發揮我會的業務優勢,為關愛奮戰在抗疫一線的新時代最可愛的人做點實事、好事。為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恰逢《收藏·拍賣》雜志社、廣州華藝國際拍賣有限公司發出倡議,廣東省宋慶齡基金會于是攜手其他幾家聯合主辦單位以及協辦單位,共同參與了這次線上慈善藝術拍賣會。”
蔡延釗秘書長介紹說:“廣東省宋慶齡基金會主要發揮了‘公益”平臺作用,一方面積極號召理事單位及榮譽理事參與進來;另一方面發揮我會品牌影響力和社會美譽度,為社會大眾知曉并參與進來提供平臺。我會還發揮公募基金會的優勢,及時向‘慈善中國”報備此次義拍公益活動并為捐贈者頒發榮譽證書,為受買人開具慈善收據等,確保此次活動科學理性、依法有序進行。”組織藝術慈善拍賣已是常態
蔡延釗秘書長介紹說:“在整個籌辦過程還是比較順利,得到省衛健委的支持指導,有愛心機構積極響應,加上收藏家紛紛義捐名家臻品:廣州美術學院院長李勁堃、嶺南書畫名家方楚雄等藝術名家也都結合此次疫情,創作了高水準的作品。”
其實廣東省宋慶齡基金會一直都有以藝術和拍賣相結合的形式來做公益的傳統,積極倡導“藝術與慈善相伴、拍賣與公益同行”。方楚雄老師已經連續四年,每年捐贈一定數量的作品,通過基金會與各拍賣公司一起組織的公益拍賣活動,籌措助孤助殘資金,并由基金會將資金發放到相關受助人。
一談到對這次拍賣活動的結果,蔡延釗秘書長說道:“此次拍賣,募得善款逾百萬元,是我們一開始始料未及的。這次活動中,我們秉承‘為奉獻者奉獻,與逆行者同行的信念,帶著對廣東省廣大醫護人員的敬意,眾志成城,聚沙成塔,展現了各行各業排除萬難、團結一致、共同抗疫的家國情懷!”
這次慈善拍賣所籌集的100多萬元善款將于3月底前百分百定向用于慰問廣東省中醫院和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援鄂醫療隊共146位新時代“最可愛的人”。
今后廣東省宋慶齡基金會還會一如既往地大力支持此類活動,為更多愿意投入到公益事業中來的行業與領域,提供自己優質的平臺資源與專業服務。
永慶坊架起非遺推廣的橋梁
非遺大師團助力
一直致力于推廣嶺南文化的機構永慶坊早在疫情初期已經積極尋找各種途徑,想要為這次全國抗疫出一份力。2月份便與所在街道聯合,向廣醫三院、社區醫院等一線組織送溫暖活動。此次慈善拍賣發起后,永慶坊積極參與。基于此前在推廣嶺南文化方面的累積,永慶坊與非遺大師有緊密的聯系,在獲悉不少的非遺大師已經通過各種途徑助力抗疫組織后,于是勇于擔起橋梁作用,積極發動非遺大師和設計師,共同參加這次抗疫慈善線上拍賣。
很快,在永慶坊將線上慈善拍賣的活動向幾個非遺大師提出時,便迅速得到他們的鼎力支持。
包括廣彩的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翟惠玲,首先響應要即時再創作一件抗疫專題的作品,即《咬緊牙關,沖鋒向前》;廣繡的非遺技藝傳人李敏也即刻同意將手上尚未完成的繡品《喜相會》捐出,寓意疫情盡快結束;而廣彩非遺大師譚廣輝則在知悉活動后,毫不猶豫地拿出兩件美輪美奐的作品支持本次慈善拍賣……大師們的團體助力,讓永慶坊在短時間內迅速征集到一批獨特特色的拍品。
聯動老城改造活化非遺
通過此次慈善拍賣,永慶坊將持續、不遺余力地推廣非遺文化。據悉,此次,已不是永慶坊首次與非遺技藝、非遺大師一起合作。在過去的一年,永慶坊致力打造廣州嶺南文化對外交流的窗口,也是廣州市致力打造的具有歷史文化傳承和當代都市生活融合的城市更新示范區,在今后的計劃中,永慶坊也通過各種活動,以年輕人喜歡的方式、更多元化的形式,將非遺文化、嶺南文化的魅力展現出來。
2018年習總書記考察永慶坊“微改造”工程時,曾提出“傳統文化本身可作為現代化的載體”“要讓城市留下記憶,讓人們記住鄉愁”的講話。在當下的“舊城改造”工作中,文化傳承一直是永慶坊十分重要的課題。
永慶坊在粵劇博物館西段,未來計劃聯合十位非遺大師,包括廣彩、牙雕、簫笛、醒獅、古琴、琺瑯、欖雕和餅印,打造首個“廣州市非遺街區”。集非遺工作室、體驗互動、展示和零售于一體,繼續延續“老城市,新活力”的核心思路,將非遺文化通過更有趣的方式推廣出來,可以做更多跨界的合作,做持續性的文化輸出,不止面向喜歡傳統技藝和文化的人群,也要吸引年輕人。
南方印社一場弘揚大愛的集體首秀
南方印社足以“團結廣東印人,研究篆刻藝術,傳播傳統文化,發掘藝術人才”宗旨開展印學活動的組織。此次慈善拍賣篆刻拓本專場的拍品絕大部分都出自南方印社的社員之手,
回顧此次慈善拍賣,社長蔡照波表示:“面對疫情,篆刻藝術家利用手中的刀和筆,大家心往一處想,捐獻自己的力量,是一種大愛精神。”此次南方印社共征集了23件拍品,6496人圍觀,242次出價,大大超過了原先的預期。“我們社員分布全省各地,除了有18位西泠印社的社員,還有幾位是省書法協會副主席和主席團成員、大學教授等,他們往往身兼多職,除了捐獻篆刻作品,也會捐出自己的拓片、書法作品等。”蔡照波這樣解釋。
“我們2月23日才得知活動計劃,當時覺得單一力量是不夠的,需要大聯合,所以當即決定作為協辦單位參與,并沒有像以往我們決定一件集體活動,經過開會商討,時間緊急,我們當天就在南方印社的微信群上轉發征集通告,社員們紛紛響應,大家都沒有計較個人得失,短短幾天便從全省各地寄來了各自的作品,整個過程感覺非常‘順,所以,籌備過程雖然十分緊急,但社員們的踴躍積極足見世人的大愛,這無疑也給予了人們戰勝疫情的信心。”蔡照波這樣回憶道。
從此次篆刻拓本的作品來看,可謂件件出自名家之手。蔡照波這樣評價:“南方印社上拍的篆刻作品都是圍繞當下主題認真創作的,絕非馬虎應付之作,如我本人的‘抗擊疫情共克時艱”;李平創作的‘眾志成城戰瘟神”;陳克中的‘逆行;王浩之的‘豈曰無衣與子同袍;張優燦的‘青山一道同云雨;吳潺的‘春雨敲窗等,不僅表達我們篆刻藝術家對奮斗一線抗擊疫情勇士們的鼓勵,還引用古詩詞祈愿戰勝疫情后的美好生活。”
雖然南方印社不少成員的作品早已在各大拍場上有所表現,但這次慈善拍賣的專場算是南方印社社員在拍場上的首次集體亮相。目前國內以篆刻藝術為專場的拍賣較為少見,而南方印社此舉的集體參與無疑在弘揚大愛的同時,也進一步傳播了中國篆刻文化,讓大眾體會金石之美。
至正拍賣 愛心接力只為逆行天使
深圳至正拍賣作為此次慈善拍賣的協辦單位,也積極出資捐贈。代表至正負責參與此次慈善拍賣的吳金瑤表示:“我們至正文博集團作為秉持社會責任與擔當的企業,不僅是安徽廣東總商會的會長單位,還是深圳文創協會的會長單位,在這次疫情中,也是積極幫助捐贈,盡自己的綿薄之力。而作為旗下公司的至正國際拍賣當然也是義不容辭地去參加此次慈善拍賣會,助力疫情,致敬白衣戰士。我們認為這是項必須做的義務去實現的。”
在這次拍賣中至正拍賣共競得兩件拍品,一件是藝術家何純的《鳴春》,另一件是藝術家許丙屯的《故里風暖系列》,抱著所有的作品都是藝術家的愛心載體的想法,吳金瑤只選擇了合眼緣的作品,重點不是作品本身,主要是為了捐贈。在拍賣結束后,至正拍賣又進行了愛心接力,捐出3萬元,加入到慈善拍賣的善款中。吳金瑤表示:“公司決定再次進行現金捐贈,為慈善助力,是因為企業不僅是社會財富的創造者,更應該是社會責任的履行者。面對此次疫情,那些馳援一線的“白衣天使”們不畏艱險、用生命守住了最前線,國人才得以幸免子新冠病毒的襲擊。這些逆行出征、馳援武漢的醫務人員,他們大無畏的精神可以說感動中國。我們廣東省更是派出22個醫療隊去支援。我們不能去前線,那就做好后方支援,有錢出錢,有力出力。”
報恩樓 只求為疫情奉獻心意
此次慈善拍賣中的紫砂茶韻專場,有不少出自北京報恩樓的藏品。報恩樓致力于發掘中國傳統文化并開發高端文創品。談及此次活動,創辦人李鷗表示:“除了此次‘唯藝術,唯有信”慈善拍賣以外,報恩樓也同時在參與其他慈善活動,而回饋社會一直是我們堅持的職責與使命之一。受限于時間等各種原因,此次征集的數量并不算多,此次報恩樓一共征集了11件共9位藝術家的作品。”
李鷗表示:“報恩樓一直有跟國內乃至國外的眾多優秀藝術家保持著良好的合作,所以我們優先選擇大師級的作品,比如這次捐贈的紫砂壺中,來自紫砂非遺傳承人鮑利安、鮑苑悅父子的《詠春壺》,曾參與2016年北京首屆‘傳器”養壺大賽,全球發行量只有20件/套,父子合制的紫砂壺更寓意非遺藝術薪火相傳;來自臺灣紫砂藝術家林靖崧創作的紫砂琺瑯《生命之源》,以開創性的窯變釉色表現生命的生生不息,作品參加過亞洲陶瓷大師藝術展,藏品證書還特意從臺灣寄來,這些作品都可謂紫砂茶器中難得一見珍品。”
除此以外,云南普洱藏家李浩源特意委托報恩樓捐贈了兩片老班章茶餅以及報恩樓自藏的1085號國禮普洱古樹茶都具有很高的收藏價值。而書畫方面,與報恩樓有良好合作的藝術家吳子書以及愛新覺羅。象新都特意為疫情創作了書法作品,還有王成宇的水墨作品《馬到成功》祝愿抗疫最終能順利取得完滿成功等。“所有參與的藝術家都不求名利,努力為疫情奉獻自己一份心意。”李鷗介紹道。
報恩樓的粉絲們分布在全國各地,也通過線上平臺密切關注拍品動態,除了積極競拍報恩樓送拍的藏品,在其他專場也有所斬獲。
七大專場拍品選粹 雨葭
本場“唯藝術,唯有信”藝術抗疫慈善義拍,匯聚名家翰墨、書畫藝術、書法藝術、當代藝術、印石篆刻、紫砂茶韻、工藝美物七大專場,近264件作品。作品兼具傳統中國畫筆墨特色及當代精神,經過3天4406次出價,7.8萬次圍觀,無底價100%成交,拍得104.28萬元的善款,其中的亮點拍品也層出不窮。
嶺南名家翰墨集錦
此次義拍匯聚了地域、流派、風格各異的名家作品,其中包括居巢、方楚雄、李勁堃等嶺南名家作品,件件精彩,落筆不凡。嶺南畫派代表人物方楚雄最受歡迎和稱道的是動物畫,此幅《花前月下》描繪了兩只嬉鬧的小狗,兼具古典韻味與現代精神。此外,廣東當代畫壇的領軍人物李勁堃的《雪山行旅》也是此場難得一見的精品佳構。李勁堃對嶺南畫派傳統了解深入,但在傳統的繼承上,李勁堃明顯有自己的藝術主張。此幅畫作更多呈現出一種天與地,實與虛的空靈感,而這也體現出吸收外來傳統后的異域傾向。《花前月下》與《雪山行旅》均在此次拍賣中斬獲佳績。
金石世家/郭氏祖孫三代齊上陣
以王貴忱為首的王氏一門三代,始終如一地堅持著“可居室”藏金石文化傳承,致力于嶺南地方文化的保護、整理和研究。此次慈善義拍征集的金石臻品中,就囊括了中國著名古文獻版本學家、古錢幣學家、金石學家王貴忱老先生義捐的珍稀拓片《南越國“官”字殘瓦拓片題跋》。此幅拓片是南越地區有文字歷史的重要實證,可見王貴忱先生的歷史眼光和文人情懷。同時,王貴忱之孫王浩之捐獻的兩方青田石篆刻亦屬精品,金石蘊含的拙趣、雄渾的古樸感躍然而出。
此外,拍賣活動還得到當代文人畫家郭莽園的支持,在這次捐贈也是祖孫三代齊上陣(郭莽園、郭青、郭伊嵐),用畫筆馳援戰疫,共譜丹青佳話。
當代青年標榜先鋒態度
當代藝術專場得到青年藝術家及藏家們的踴躍義捐,35件作品的形式及使用材質豐富多變,呈現了一眾青年藝術家的前衛精神和先鋒態度。譚天的《高速瑪莉亞》在線上拍賣引起兩位藏家激烈追逐。《高速瑪莉亞》帶有某種超現實主義意味,虛幻又縹緲,鮮明又突兀,隱喻了一個依然抱有理想主義和犧牲精神的中國底層青年。而周巍的兩個小雕塑亦正亦邪又充滿了活力,行事乖張卻又真性情,或許這就是周巍雕塑的可愛之處。此外,青年藝術家蔡堅《白色畫框02》用丙烯顏料翻模畫框,然后拼貼在畫框的邊緣,畫框也成為作品的一部分,也是對于繪畫邊界與重構的思考。
抗疫主題作品創作
2月一句“山川異域,風月同天”火遍互聯網,在這次捐贈中,也征集到不少關于此次新冠病毒疫情的主題創作。青年書法家、設計師朱漢銀深耕當代書法藝術,以水墨為心、波普為形,內化于心、外化于形,
幅“波普書法”風格的拓片《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寄托了人與人的連接與共情。另一個同名作品來自金石世家王浩之作品,還有原石篆刻《風月同天》來自南方印社副秘書長薛庵。此外,還有來自沈永泰、李平、蔡照波等多位篆刻藝術家的作品。李平《眾志成城戰瘟神》選材芙蓉石,參以明潔篆刻的刀法,體現出稚拙厚樸、凌厲老辣的風格。
工藝美物成競價黑馬
本次義拍還設置了工藝美物專場和紫砂茶韻專場。其中有兩把壺表現突出,藏家競價口口緊跟。其一,紫砂壺大師鮑利安與其子鮑苑悅的紫砂《永春》壺,作品既繼承傳統,又富有現代氣息,既注重內涵,又突出美感,既表現個性,又具有神與氣的表現。其二,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林靖崧的琺瑯彩作品《生命之源》也是藏家直呼撿漏的一件拍品,經過買家多次競價,最后溢價三倍成交。此作中,林靖崧運用四季與宇宙變化的概念,經由布局與覆燒使琺瑯流動出與陶釉截然不同的面貌,最后轉譯成為突破工藝美術史的精彩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