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春晴
從未想過,教育管理專業出身的我,會走上心理健康教育這條育人之路。
18年前,我從一所教師進修學校調到一所三年制中等師范學校擔任班主任。也是在這個時候,一件意料之外的事改變了我的教育生涯。
一天,一個學生放在宿舍枕頭下的50元錢不見了,這件事頓時在班里掀起了軒然大波,大家議論紛紛。作為班主任,我第一時間找到了宿舍管理員和被盜學生同宿舍的人了解情況,但最終也只是排除了外來人員偷竊的可能性,其他毫無頭緒。無奈之下,我只好報告學校學工處。學工處領導幾經探查了解,最后也是無疾而終。
怎么辦?除了警醒學生要保管好現金之外,這件事就這樣結束了?若真是同宿舍學生所為,難道就這樣放之任之?今后還會不會出現類似行為?這些問題一直縈繞在我的腦海中,困擾著我,我覺得自己應該做些什么。
冥思苦想之下,曾經看過的一個測謊實驗忽然掠過我的心頭,何不試試?于是,我找來相關書籍,認真研究相關內容。測謊要有專業的測謊儀,可我沒有怎么辦?轉念一想,如果我當眾宣布準備用專業工具測謊,偷竊的學生會不會主動“投案”?再三權衡之下,我決心一試并很快自制了測謊工具——一個放著一些鉛筆灰的測謊袋。
周二,我鼓起勇氣向大家宣布:“周五晚自習,我會組織全班學生前往心理實驗室測謊。”消息放出去之后,我惴惴不安地等了一天。周三晚上,一個學生主動找到了我,哭著承認了偷竊的事實。
怎么會是她?人長得漂亮,家庭條件優越,成績也相當好。于是,我與她傾心相談,進而得知她的家庭近期發生了變故,父母正鬧離婚,對她一點兒也不關心。她表面上似乎和以前一樣,但內心早已崩潰,看到其他學生快樂地打鬧、嬉笑,她便生出了報復的心理。
了解緣由之后,我及時對她進行了心理疏導。在為她保密的前提下,我圓滿地處理了這次的偷竊事件。后來,我又多次與她談心,并在征得她的同意后與其父母取得聯系,她在我的提議下也開始積極地與父母溝通。慢慢地,一切又回歸了正軌。
這件事后,我想了很多。一個風華正茂的學生,在最美好的青蔥歲月里,因一念之差,差點誤入歧途。身為教師,如果我們無法及時發現來自他們內心深處求助的呼聲,不能及時地伸出雙手,很可能就會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其實,大部分反社會型人格障礙的形成,都是因為愛的缺失,因為情感需求長期無法得到滿足。長此以往,他們漸漸變得冷漠、無情、嫉妒心極強,他們試圖破壞或奪取別人擁有的東西,甚至會做出一些極端的事情。想到這里,我不禁感到后怕,師范學校作為“教師的搖籃”,如果從這里走出去的學生具有反社會人格傾向,該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情啊!所以,師范學生健康的身體、淵博的學識、高超的教學技能固然重要,但健全的人格其實更加關鍵。
自那以后,我便走上了學習—實踐—再學習—再實踐的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之路。從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心理學、榮格的分析心理學,到梅洛·龐蒂的具身認知論,從心理診斷技能、心理咨詢技能到心理測量技能,從團體心理輔導法、接納與承諾療法到沙盤游戲療法……我完成了從一名普通的專業課教師到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轉變。我的轉變同時惠及了我在這十幾年間帶過的學生們,他們與我一起在“身、心、靈”的世界里暢游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