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 者:劉釗
出 版 社:中華書局
出版時間:2020年01月
內容簡介:《馬王堆漢墓簡帛文字全編》由《長沙馬王堆漢墓簡帛集成》(以下簡稱《集成》)一書的原班人馬編纂,充分利用了《集成》的最新整理研究成果。本書一套兩冊,一冊為《馬王堆漢墓簡帛文字編》,一冊為《馬王堆漢墓簡帛語詞全編》。《馬王堆漢墓簡帛文字編》利用《集成》整理出的最新最清晰圖片切割清理出簡帛文字字頭,撰寫簡明扼要的字形分析,附上最有力簡練的辭例,改正舊有文字編中字頭設立不當、釋字錯誤、字形遺漏、辭例錯誤、字形不夠清晰等缺陷,為大家提供一部高質量的新文字編,以適應研究的需要。《馬王堆漢墓簡帛語詞全編》全面調查馬王堆簡帛材料的語詞使用情況,做出窮盡性的研究。究竟馬王堆簡帛材料反映了怎樣的漢代語言,有哪些傳世古籍所不見使用的語詞和值得特別注意的語言現象,都可以通過此《馬王堆漢墓簡帛語詞全編》反映出來。此書可為漢語史研究、辭書編纂提供極為重要且準確、便利的第一手資料,也是一部釋讀研究出土先秦秦漢文字資料可隨時查閱的工具書。

作 者:張小莊
出 版 社:上海書畫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0年01月
內容簡介:本書作者查檢明代筆記、日記近二千種,從中檢得一百四十四家、一百六十六種文獻入編,各種書前均冠以提要一篇,介紹著者生平,書之版本、序跋、內容等情況,以供研究者參考利用。本書所輯錄的資料,內容頗為豐富,包括書家傳記、書論、技法、鑒賞、作品收藏與交易等,涉及到書法史論的各個方面,對于研究中國書法史(尤其是明代書法史)而言,有著重要的文獻史料價值。
張小莊,藝術史博士,中國美術學院博士后,天津美術學院藝術與人文學院院長、教授、碩士生導師,從事書、畫、印創作及藝術史論研究。

韓天衡 著 張煒羽 編
出 版 社: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0年02月
內容簡介:本書是著名篆刻學家韓天衡先生關于中國篆刻史和篆刻文化的集大成的著作。韓天衡的金石篆刻拙中藏巧,動中寓靜,自然含蓄,風格自成一家,被稱作“韓派”,在當代印壇占有重要地位。本書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關于中國篆刻史的論述精華,第二部分是印學散記,第三部分是印學心得。論述系統深刻,多為作者創見,對中國篆刻史的研究和篆刻藝術的學習領會有很好的借鑒意義。本書配圖豐富,裝幀精巧。

作 者:沈鵬
出 版 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0年03月
內容簡介:“弘揚原創,尊重個性,書內書外,藝道并進”為沈鵬先生近年在書法教學、創作領域所主張的十六字方針。《書內書外—沈鵬書法十九講》即是在這十六字方針下,于中國國家畫院、中國人民大學、中國書協培訓中心等地方所做的十九次演講匯集而成的一本書稿。具體而分,有“韻味、個性及其他”“詩歌與書法創作漫談”“淺談王國維治學三境界說與書法學習”“詩詞與書法創作”“漫談國學修養與書法”“談詩、書學習及其他”“書,心畫也”等十九個章節。

作 者:裴書研
出 版 社:科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0年03月
內容簡介:本書從遺址范圍的確立,至青銅器資料的收集整理,經過對類型、斷代、分期、紋飾、組合等方面的研究討論,對周原出土青銅器禮容器做綜合研究,建立起周原青銅禮容器的發展演變譜系,提出商人銅器、殷遺民銅器、周人銅器間存在的差異與界定,明確了周原青銅紋飾的演變方式和規律,以及產生這種變化的社會因素。最終,從周原的族群構成,結合器物屬性和腰坑等信息,探討墓葬的族屬問題,從器物的組合方式及演變規律,為西周器用制度找尋可靠依據,為周原青銅禮容器的深入全面綜合研究填補了空缺。

作 者:吳鵬
出 版 社:中華書局
出版時間:2020年04月
內容簡介:本書所關注的,是中國書法史的一個片段,亦是晚明士人藝術生活史的一個側面。即以當時經濟狀態和歷史文化為背景,從士人的日常生活、藝術社會及流行觀念等方面切入主題,總其大端,略有二義:一為窺探其時士人社會的書法生活和藝術經濟;二則由此觀照時代的藝術思潮和書法生態。士人作為社會的知識階層,其生活方式與思想觀念,代表了所在時代的學術文化走向。本質上說,任何文化的觀念,都須落到活潑的生命個體及其生活實踐之中,并借此得以體現和升華。書法,作為一種藝術形式,其傳統意識存在于士人(書家)個體的生命行為和生活實際之中,又體現在大眾意識和社會觀念之上。因此,由生活而書法、由書法而觀念的敘述與闡釋,既不脫離書法的本體內涵,又能借此而思考書家的藝術行為和思想方式。
書法史研究所據的基礎和核心文獻是圖像(書法作品)和文本(文字材料),二者不可或缺。本書對書法作品圖像材料的處理,不重在技法的品評和風格的分析,而更多注意作品背后所暗藏的線索,如生活的場景、書寫的心態、交游的方式、品賞的眼光,等等。本書無意想象其時書法生活的情景,而更愿意思考晚明士人生活中書法藝術的文化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