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蕓
(宋慶齡愛心醫院婦產科,安徽 合肥)
糖尿病是臨床常見內分泌系統疾病,妊娠后首次發生的糖尿病,又稱妊娠期糖尿病(GDM)對母兒的健康和安全都造成較大影響。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容易出現孕早期自然流產、易并發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泌尿系感染、羊水過多、巨大兒、糖尿病酮癥酸中毒;對胎兒的發育影響,易發生胎兒畸形、巨大兒、胎兒生長受限等情況,降低母兒安全;對新生兒的影響,易發生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新生兒低血糖、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等。臨床對常規化治療和規范化治療進行了對比分析,發現規范化治療效果要好于常規治療,既大大降低了患者和胎兒的不安全指數,又較好的控制了患者的血糖情況,促進了圍產兒的結局正常性,詳見如下。
將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31日本院收治的7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進行本次科學調查分析,按掛號先后順序均分為二個組,參照組和觀察組,各35例。所有患者均符合妊娠研究組推薦的妊娠期糖尿病診斷標準,滿足空腹血糖水平大于5.1mmol/L,餐后1小時血糖水平大于10.0mmol/L、餐后2小時血糖水平大于8.5mmol/L,其中一項達到或超過上述標準即可診斷為妊娠期糖尿病(GDM),排除患者有合并心、肺等功能不全、精神類疾病、內分泌紊亂、雙胎妊娠等情況。參照組平均(28.85±6.62)歲;平均孕周 為(37.91±1.35)周;平 均 身 高 為(161.38±3.57)cm; 平均體重為(68.19±3.82)kg;包括初產婦21例,經產婦14例。觀察組平均(28.71±6.25)歲;平均孕周為(37.87±1.24)周;平均身高為(162.09±3.48)cm;平均體重為(66.27±3.54)kg;包括初產婦29例,經產婦6例。兩組基線資料(P>0.05),符合比較條件。
1.2.1 參照組
用常規化治療,主要為:對患者起居飲食、鍛煉等進行全面指導,少食多餐、每天餐后適當慢走不能低于1小時、做好著衣保暖、皮膚保護、個人衛生等,監測患者的血糖、血壓情況,為患者提供健康教育知識等。
1.2.2 觀察組
用規范化治療,主要為:①為患者制定飲食方案,根據患者具體情況,控制患者飲食,在飲食中調整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比例,做到熱能要量化,搭配合理化,飲食均衡化,在保障孕婦和胎兒的生理需求情況下,可以根據每位患者的總熱量攝入計算脂肪、蛋白質等相關比例,如蛋白質比例可以控制在15%-20%,脂肪20-30%,多糖50-60%。按照少食多餐,定時定量的原則,并適當補充葉酸和維生素等;②為患者提供運動治療方案,讓患者在餐后30分鐘后做中等強度運動20-30分鐘,保障心率在100-120次/分鐘,禁止劇烈運動,如果出現先兆流產,先兆早產等情況要避免運動;③為患者提供藥物治療方案,根據患者血糖水平給予適量胰島素治療,從小劑量開始,并根據患者的情況逐漸調整劑量,直到血糖被控制在正常范圍內;④嚴密監測患者孕期情況,如血糖、糖化血紅蛋白水平、腎功能等定期監測,及時調整胰島素劑量,同時利用B超排查胎兒畸形、發育不良等情況,對胎兒加強監護,孕32周后每周NST監測;⑤監測患者產程時血糖,在產程中停止胰島素皮下注射,每兩小時監測一次患者血糖、尿酮體水平,根據監測結果調整靜脈胰島素用量,控制患者血糖在4.4-6.7mmol/L之間,對新生兒進行監測,按照高危兒管理新生兒,在其出生30分鐘內行末梢血糖檢測,并予以10%葡萄糖溶液(10-20mL)喂養,并盡早開奶,預防新生兒低血糖,低血鈣發生,在其出生24小時內監測血糖水平,并每天對新生兒的膽紅素進行經皮檢測,監測其黃疸指數等,如有異常盡早干預。
觀察兩組的血糖水平、妊娠結局、圍產兒結局。血糖水平包括:空腹血糖、餐后2小時血糖、糖化血紅蛋白水平,詳細記錄數據并比較分析;統計好羊水過多、產后出血、產后感染等妊娠結局例數,生成發生率;對巨大兒、新生兒低血糖、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等圍產兒結局進行例數統計,并生成發生率。
采集數據處理使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計數資料采用頻數(n)、構成比(%)描述,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方法;計量資料采用均數(±s)、標準差(S)描述,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檢驗水準α=0.05,當(P<0.05)時數據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后,參照組的血糖水平顯著差于觀察組,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的血糖水平對比

表1 兩組的血糖水平對比
組別 例數 空腹血糖 餐后2小時血糖 糖化血紅蛋白觀察組 35 4.81±1.15 6.21±1.23 5.22±1.33參照組 35 6.42±1.24 7.54±1.61 6.48±1.35/ 5.632 3.884 3.933 P / 0.000 0.000 0.000
治療后,參照組的妊娠結局顯著差于觀察組,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的妊娠結局對比[n(%)]
治療后,參照組的圍產兒結局顯著差于觀察組,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3。

表3 兩組的圍產兒結局對比[n(%)]
妊娠期糖尿病對患者和胎兒都造成了非常大的影響,增加了胎兒畸形概率,讓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機體代謝率降低,增加其他并發癥發生率,降低胎兒和患者的機體健康度。如胰島素的正常分泌就會受到一定影響,患者需要依靠外力控制血糖,增加了患者的痛苦程度,而且患者還要擔心胎兒的健康情況,情緒難免出現波動,降低了患者和胎兒的安全指數[1]。
臨床針對常規化治療和規范化治療展開了分析,發現常規化治療主要依靠飲食、鍛煉等指導,為患者提供了常規治療內容,患者在治療后血糖、妊娠結局、圍產兒結局等依然存在著不良情況,讓患者和新生兒面臨著多種并發癥,降低了患者和新生兒的生活質量,也增加了后續治療的復雜性。新生兒母乳喂養等,就需要對患者用藥進行斟酌[2]。
在使用規范化治療后,患者的血糖水平等保持在正常的范圍中,避免了血糖波動對患者和胎兒的影響,也緩解了患者在產程中的壓力,避免了患者出現低血糖的情況,提高了生產的順利性,也較好的保障了新生兒的健康。規范化治療針對患者的病情制定了一系列治療方案,將飲食、運動、用藥、監測等涵蓋其中,為患者和胎兒健康提供規范化保障,降低了患者和胎兒的安全隱患[3]。
規范化治療利用胰島素注射緩解了患者血糖過高的情況,幫助患者補充了天然胰島素,維持了機體代謝,提高了血糖控制效果,讓患者免受血糖困擾,提高了胎兒在患者體內的健康度。降低了因為母體血糖高出現巨大兒等概率。也降低了胎兒出生后出現的機體不適,如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新生兒低血糖、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等能有效規避,提高了新生兒產后接受母乳喂養的概率[4]。
規范化治療讓患者的機體更健康,提高了空腹血糖、餐后2小時等血糖正常性,通過飲食、運動、藥物等方法有效配合,提高了治療效果。患者和胎兒的健康在規范化治療中得到了較好的保障,有效避免各種并發癥對患者和胎兒的影響,保障了生育質量。規范化治療提高了治療效果,擴大了治療思路,為每位患者制定了符合患者病情的個體化方案,提高了治療的針對性和有效性,約束了患者的飲食習慣、改善鍛煉習慣等,降低了流產、早產發生概率,增加了新生兒健康數量[5]。
規范化治療為妊娠期糖尿病治療作出了較大貢獻,主要體現在提高了患者和新生兒的出院率,降低了新生兒出生后繼續接受治療等概率,減少母兒并發癥,降低了圍產兒死亡率。規范化治療保障了妊娠期糖尿病治療效果,讓更多患者在治療后都出現了較好的妊娠結局,降低了產后感染、產后出血等風險,保障了母乳喂養[6]。規范化治療加強了新生兒監測力度,提高了新生兒產后治療的及時性,更好的提高了新生兒的健康值,讓新生兒和患者在產后都能健康生活,促進了患者血糖水平的恢復效果,避免了患者血糖反復的概率[7]。經過本次對比分析得出,治療后,參照組的血糖水平顯著差于觀察組;參照組的妊娠結局顯著差于觀察組;參照組的圍產兒結局顯著差于觀察組,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規范化治療維持了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正常范圍,保障了胎兒、新生兒正常發育。綜上所述,規范化治療妊娠期糖尿病對妊娠結局產生了非常積極的影響,較好的控制了患者的血糖水平、保障了較好的妊娠結局、圍產兒結局,值得在婦產科臨床治療中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