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俐
(電子科技大學醫院,四川 成都)
據相關訪查結果發現,受多重因素影響,多數病人存在不同程度的負面情緒狀態,包括緊張、焦慮、悲傷、痛苦等,造成諸多心理問題的同時,還在一定程度上遲緩了其康復時間,對其有效干預,亦是治療的重要內容。綜合心理護理干預對病人負面情緒有著積極、明顯的改善作用,是進一步促進病人健康的關鍵手段,相關方面的課題研究備受關注和熱議。
從心理學維度上講,所謂負面情緒即是指焦慮、緊張、憤怒、悲傷、痛苦等情緒的統稱,長期積累而得不到釋放,身體會有所不適感,甚至影響其正常工作生活,進而對人的身心健康造成傷害。其中,焦慮是一種缺乏明顯客觀原因的內心不安或無根據的恐懼,屬于人們遇到困難或挑戰時的正常情緒反應,嚴重時會伴有植物神經系統功能變化或失調現象。尤其對于病患而言,由于身心方面的不適感,更容易觸發負面情緒,進而可能延遲康復時間,其有效控制與改善至關重要。一般來講,造成病人負面情緒的原因有很多種,對其了解與分析,是有效實施綜合心理護理干預的基礎。具體而言,影響病人負面情緒的因素分為個體因素、家庭因素以及社會因素等。其中,對于病患尤其是重度病患而言,他們常常會認為這是“上天”對其的不公待遇,這種意外不應該發生在自己身上,突如其來的痛楚,導致其身心俱疲,長期處于一種抑郁的情緒中,而又不得排解要法。因此,個體的綜合素質決定著病人心理變化。同時,在很多家庭關系中,夫妻、老人、子女等之間的矛盾激化,在面臨巨大經濟壓力時,得到不到足夠支持,從而導致病人的負面情緒發生概率大大提高。另外,據實驗表明,接受社會支持的病人較之沒有支持的病人,擁有更加良好的情緒情感體驗,更能積極地投入到治療當中,并且享受到更高的自尊。
所謂護理干預即是指基于一定科學理論,在護理診斷的指導下,按照事先預定的干預方法從事的一系列護理活動,其根本目的是更好地促進病患生理和心理健康。綜合心理護理干預則是將相關工作限制到心理層面上,包括心理支持、心理咨詢等,是改善病人負面情緒的有效方式之一,其積極作用可通過具體實驗數據體現出來。具體而言,本文通過實驗對比的方式,分別選取了觀察組和實驗組各18個案例,并根據漢密爾頓焦慮量表和漢密爾頓抑郁量表進行了統計學分析,以更為直觀的方式印證了綜合心理護理干預對病人負面情緒的改善作用。其中,觀察組主要進行常規護理干預,實驗組則增加了綜合心理護理干預的內容。具體評分機制采用0-4分的5級評分方法,無癥狀0分,輕度1分,中等2分,重度3分,極重4分。最終實驗數據結果如表1。

表1 實驗數據結果
由此可見,綜合心理護理干預對病人負面情緒的改善作用毋庸置疑,值得重點關注和推廣。
某種維度上講,綜合心理護理干預是醫護人員的主觀行為,更是他們的職能所在,應該灌入到整個治療過程當中,并對其綜合素質素養水平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和挑戰。正是基于綜合心理護理干預對病人負面情緒的改善作用,更有利于架構醫患間的良好關系,從而便于系列醫療工作的開展。因此,醫院必須要深刻認知到綜合心理護理干預的重要作用,進一步細化和量化對責任護士、醫生的崗位要求,并通過系列激勵制度,提升他們的參與積極性,從而努力為病患打造良好的就醫環境,幫助他們盡快康復。同時,定期組織開展多樣化的培訓教育活動,不斷強化醫護人員的服務理念,結合實際情況,持續充實其學識涵養,豐富他們的理論認知構成,尤其是心理學方面,并加強內部交互建設,促進有效經驗共享,繼而提升整體醫療服務水平。如此,不僅對病人有益,還有利于醫護人員自身職業發展。因此,對于醫護人員個體而言,亦需不斷加強自主學習,善于通過互聯網絡了解綜合心理護理干預最前沿研究成果,并運用到本職工作實踐中。
如上分析,綜合心理護理干預對病人負面情緒有著積極、明顯的改善作用,是促進他們生活健康的有效路徑。基于以人為本理念導向下,不同的病人可選擇差異化的心理護理干預方式,常見的踐行方案有以下幾種,以供參考和借鑒。
認知作為行為實踐的先導,是綜合心理護理干預的必要條件。如上分析所述,個體因素對病人負面情緒的影響作用明顯,良好的心理素養及自控能力,有利于其盡快從負面情緒中解脫出來,繼而因此積極配合治療,勢必能夠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此過程中,教育無疑是產生并強化認知的最直接、有效路徑。事實上,據相關訪查結果發現,很多病人由于對未來和病情的擔心,容易陷入焦慮等負面情緒中無法自拔。因此,醫院應組織開展多樣化的健康教育宣傳活動,由相關責任醫護人員主導,對病人講解系列知識,并向其發放常常見疑問的卡片,一定程度上增加病人及其家屬對疾病的認知,從而幫助他們減輕心理壓力。尤其對于理解功能退化的老年病人而言,可充分借助多媒體信息傳播的優勢,通過圖片、視頻等方式講解疾病亦或治療相關健康知識,促進其形象化的轉化,并教會他們正確的心理調節方式。在此過程中,醫護人員要認真、耐心解答病人所提出的問題,以親和的態度,緩解甚至消除他們的憂慮情緒。
良好的外部環境,是保持病人良好心情的關鍵一環。醫院作為重要的醫療機構,是促進人們身心健康的功能主體之一,面對其越發強烈的健康需求,日均接待量有所增長。因此,醫院要進一步改善就醫環境,定期通風,根據病人的體感需求,設置病房合適的溫度和適度,并保證光線充足。同時,加強日常清潔管理工作,為病人提供清潔舒適的住院環境,并充分考慮病患家屬的陪護需求,避免交叉感染之余,促進良好的人文氛圍生成,以帶動病人積極的情緒情感體驗。除此之外,住院期間,病人的活動受限,閑余時間相對較多,加之娛樂活動匱乏,面對陌生環境且沒有家人陪護的情況下,很容易導致其對自己的病情妄加推斷,從而造成焦慮、緊張等負面情緒。為此,根據病人的作息習慣及興趣愛好,組織開展多樣化的娛樂活動,是有效的心理護理干預方式之一。在具體的踐行過程中,可播放一些相對舒緩的音樂,并通過報紙、書籍、下棋等系列活動轉移病人注意力,有條件的醫院還可邀請社會公益團體進行文藝演出,幫助病人從負面情緒中走出來。
某種維度上講,綜合心理護理干預亦是醫患之間有效交際互動的過程,基于兩者良好的關系建構對病人負面情緒產生改善作用。因此,在病人入院期間,醫護人員應基于高度的服務意識及素養,與病人保持密切的互動關系,善于發現他們的情緒或心理變化,并秉持以人為本的理念,采取針對性地應對方式,盡量改善病人與周圍環境之間的關系,從而激勵他們對后期治療良好的期盼,同時使之感受到充分的尊重和關懷,幫助其盡快走出心理陰影,重新樹立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在此過程中,醫護人員要善于運用語言魅力的優勢,引導病人真實地表達自我,并適時介入關心關懷,打開其負面情緒的宣泄口,通過身邊真實的案例,增強他們戰勝病魔的信心。另外,醫護人員還可指導正處于不良情緒狀態的病人通過腹式呼吸、冥想等方法進行緩解。其中,腹式呼吸盡量安排在一個相對安靜的空間進行,并播放清新典雅、節奏平穩、悠揚動聽的音樂,音量調節在40-50分貝之間,以仰臥位進行髖關節、膝關節的輕度屈伸,并引導病人將手置于腹部,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從而舒緩負面情緒。
良好的社會支持,讓病人感受無盡的關懷,并使之在積極的情緒氛圍影響下,有助于他們心理健康。所謂家庭就是一個避風的港灣,是人在感到無助、迷茫、痛苦時可以依偎的地方。在人所有的情緒情感體驗當中,來自家庭的支持與關懷,無疑是最深切的,在綜合心理護理干預中的參與至關重要。對此,醫護人員要充分做好家屬的思想工作,告知其病人需要親人的陪伴,并及時分享病人的心理及情緒變化信息,宣傳相關方面的護理知識,引導創造支持型的家庭環境,讓病人在無盡的家庭溫暖與呵護中始終保持良好的心態,從而積極抵御病魔的困擾。同時,醫護人員還可組織同病種病友之間進行交流,相互激勵,共享自己的康復經驗,創設良好的住院環境,幫助病人建立起良好的交際關系,進而減輕他們的心理壓力。除卻上述這些,醫護人員還需根據個別案例,做好出院病人的追蹤訪談及心理咨詢工作,將綜合心理護理防御灌入到整個治療階段,直至病人完全康復為止,并提醒他們定期檢查,使之逐漸走出病魔的困擾。
結語:綜上分析所述,綜合心理護理干預對病人負面情緒的改善作用毋庸置疑,應該得到多方面的支持,在具體的踐行過程中,首要依賴醫護人員高度的職業認知和業務素養,并進一步建構與病患之間的良好互動關系,加強健康知識宣導,并通過放松訓練、情緒疏導等方式,幫助病人重拾生活信心,加之家庭、病友等支持,使之獲得積極的心理體驗,奠定他們健康的基礎。作者希望學術界大家持續關注此類課題研究,結合實際情況,從不同測度視角提出更多有效綜合心理護理干預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