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海濤,張璐,臧慧
(淄博市職業病防治院口腔科,山東 淄博)
在臨床中牙列缺損是一種常見病,其主要致病原因包括牙齒發育畸形、嚴重根尖炎、外傷以及齲病等,患者在發病后如果沒有得到及時有效治療,還會引起發音功能受損、牙周組織性病變和咀嚼功能障礙等癥狀,不僅降低了患者的面部美觀程度,還影響了患者的咀嚼功能,極大地危害到了患者的身心健康[1]。在醫療技術不斷發展的今天,在牙列缺損患者的臨床治療中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口腔種植技術,取得了較好的效果[2]。基于此,本文分析并研究了口腔種植患者分別采用不同冠根比種植單管修復體的治療效果,希望能夠對牙列缺損的臨床治療實踐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選擇我院收治的需要進行單冠修復體種植患者76例作為本次研究納入的研究對象,選取時間段為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這些患者劃分為高冠根比組(n=38)和低冠根比組(n=38)。在得到了倫理委員會批準的基礎上,本次研究得以順利實施,且所有患者均在知情同意書中簽字確認,自愿參與本次研究。高冠根比組中有15例女,23例男,在年齡方面最大值為76歲,最小值為19歲,平均(41.3±8.9)歲,按照疾病類型劃分,其中有根尖周病9例,牙周組織疾病16例,急性牙髓炎13例;低冠根比組中有16例女,22例男,在年齡方面最大值為78歲,最小值為17歲,平均(42.9±8.3)歲,按照疾病類型劃分,其中有根尖周病7例,牙周組織疾病15例,急性牙髓炎16例。在上述一般資料方面,兩組患者比較(P>0.05),因此能夠實施組間比較。
通過常規的口腔種植技術對兩組患者實施治療,然后選擇Planmeca Romexis 3.0.1軟件測量其種植牙的相關數值,主要為解剖牙根、臨床牙根以及解剖牙冠等長度,同時準確地記錄測量的數值,所有的數據均進行3次測量,同時記錄的平均值要保證精確到mm[3]。牙冠長度/牙根長度=冠根比[4]。然后以計算的冠根比結果為依據,采用小于1冠根比治療低冠根比組,采用1-2冠根比治療高冠根比組。
在治療18個月治療,對兩組患者進行隨訪,觀察并比較其植牙累計殘留率。

表1 植牙累計殘留率

表2 植體周邊骨吸收狀況(mm)
在治療后的1個月,6個月以及18個月三個時間段對兩組患者的植體周邊骨吸收狀況進行觀察和比較。
通過SPSS 21.0軟件包處理兩組數據資料。計量與計數資料分別以(±s)、(n)表示,采用組間比較與卡方值檢驗。以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高冠根比組的殘留率與低冠根比組相比差異不大,經過統計學檢驗(P>0.05)。具體情況見表1。
在治療后的各個時間段,高冠根比組的植體周邊骨吸收狀況與低冠根比組相比差異不大,經過統計學檢驗(P>0.05)。具體情況見表2。
在臨床中牙列缺損時一種常見疾病,其主要指的是由于少數牙齒缺失導致的恒牙牙列不完整,不僅會影響患者的咀嚼功能和發音功能,還會對患者的面部美觀造成影響。缺失牙不同的數量和部位,對人造成的影響也不盡相同[5]。為此,必須要采取科學合理的方法對牙列缺失患者進行治療,改善其咀嚼和發音功能,保證其面部美觀。
現階段臨床上主要通過可摘局部義齒、種植義齒和固定義齒等方式對牙列缺損進行修復治療[6-7]。在口腔種植技術不斷發展的今天,在臨床口腔治療臨床實踐中越來越多地的應用到了種植單冠修復體,而且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單冠修復體種植主要具有以下優勢:①與其他假牙相比,單冠修復體種植能夠更好地改善患者的咀嚼功能,而且具有很高的固定性和穩定性[8];②不會磨損患者其他的牙齒,而且在咀嚼食物的時候不會影響患者的味覺;③種植牙具有較小的體積,因此可以提高患者牙齒的美觀性,同時患者可以非常簡便地進行口腔清潔,更好地保證口腔環境的捷徑;④口腔種植牙在操作起來非常簡單,而且具有更加突出的效果[9]。現在很多學者都在分析和研究口腔種植中不同冠根比種植單冠修復體的效果,很多人認為較大的冠根比具有較高的失敗率,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冠根比的長短與否并不會影響治療效果,均具有較高的成功率[10-11]。對此,在本次研究中,采用小于1冠根比治療低冠根比組,采用1-2冠根比治療高冠根比組,結果顯示,高冠根比組的殘留率與低冠根比組相比差異不大,經過統計學檢驗(P>0.05),這一研究結果與謝代華[12]的文獻報道結果基本一致,表明不同冠根比種植單冠修復體在治療效果方面相近。此外,本次研究結果還顯示,在治療后的各個時間段,高冠根比組的植體周邊骨吸收狀況與低冠根比組相比差異不大,經過統計學檢驗(P>0.05),證實不同冠根比并不會對肢體周邊骨吸收狀況造成極大影響。
綜上所述,對口腔種植患者采用不同冠根比種植單冠修復體效果差異不明顯,冠根比并不會影響治療效果,因此醫生可以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冠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