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霞
(內蒙古巴彥淖爾市醫院教學部內蒙古巴彥淖爾市,內蒙古 巴彥淖爾)
臨床住院醫師個人能力及綜合素質,直接關系到醫院隊伍的整體水平,在醫院人才體系構建中發揮重要作用,同時也對醫療為服務質量產生直接影響。作為潛在性醫學人才,為臨床住院醫師提供更加完善的培訓機制,對提高其臨床綜合能力具有重要助推力。所在醫院作為國家級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開展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以來,取得明顯效果,選取80名臨床住院醫師加以分析,對開展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的成果進行探討,報道內容如下。
選取80例臨床住院醫師,將其作為觀察對象,納入到本次研究中,所選醫師為應屆畢業生或28歲以下的往屆畢業生,均參與到第一階段培訓計劃中,培訓結束后,達到醫務部門規定的相應能力和水平的前提下,進入到第二階段培訓中。所選人員對研究內容知情,且同意相關操作,能夠做好各項配合工作。按照1:1比例分組,觀察組40名醫師,男性28名,女性12名,年齡25-28歲,均值(26.82±4.56)歲。對照組40名醫師中,男性26名,女性14名,年齡24-28歲,均值(26.80±4.55)歲。研究內容符合相關要求,納入標準[1,2]:(1)自愿參與研究者;(2)能夠配合研究工作者;(3)符合研究條件。2組性別、年齡等基線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所選醫師采用常規培訓方法,嚴格按照醫院制度及科室相關要求,對住院醫師開展培訓,完善各項內容。觀察組醫師給予規范化培訓,具體操作方法如下。
1.2.1 有的放矢,形成規范化培訓機制
住院醫師出科考核評價需要以制度的形式加以明確,在教學管理部門的有效引導下,明確專業基地及亞專業輪轉科室所發揮的作用,利用新型制度連接各個環節,這樣能夠對落實情況進行及時掌握,也方便執行出科考核。在這個過程中,應以科室輪轉作為核心,嚴格制定完善的培訓計劃,遵守《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內容與標準》中相關內容,做好記錄,為考核提供依據。與此同時,制定相對統一的評分標準,目的在于更加量化、更為客觀的對住院醫師進行評價。結合不同專業,對住院醫師采取不同的考核策略,這樣便于執行。此外,也要對考核流程進行規范化管理,出科前一周,要明確考核內容及方案,確定考核人員,考核結束及時、詳細、準確、客觀的將意見填寫在《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考核手冊》中,并及時向住培醫師反饋考核結果。
1.2.2 落實責任,完善分級管理制度
要想切實落實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保證其正常穩定、良性運轉,需要對組織框架進行不斷完善,構建更為體制化和動態化的管理體系。在這種情況下,需要對各級人員自身責任進行有效落實,并對分級管理制度加以完善,實行院長負責制,組織召開會議,對專項內容和重大議題開展討論,并在此基礎上強化分級管理的效能。在院長負責制落實的前提下,設立統籌管理部門,負責協調住院醫師培訓工作,保證分級管理具有較強的可操控性,進而做到權責統一。以制度作為先行保障,促進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工作高效開展,在不斷完善制度的同時,對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工作執行情況進行全面督導,做到自我監測,及時發現問題,并加以完善。
1.2.3 深入交流,豐富多元化培訓方法
在住院醫師培訓過程中,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活動,按照住培評估指標要求每月2次小講課、2次教學查房、2次疑難病例討論,執行疑難病例討論機制,結合典型案例加以分析,開展多媒體教學,每周在固定時間將住院醫師集中在一起,深入學習最新文獻和資料內容,分析專業領域前沿進展,不斷豐富住院醫師理論知識,同時組織住培醫師開展讀書報告會,培養住院醫師的表達能力與教學能力,并在此基礎上強化實踐技能操作,一方面有效激發醫師興趣,一方面在有限的時間內最大程度強化其個人能力。在實際工作中,借助微信培訓互助平臺,對住院醫師進行高效管理,并借助平臺進行有效溝通,開展必要的學習指導,定時在群內分享學習心得,并做總結和評價。
為接受培訓的住院醫師提供“導師負責制”的培訓方法,指定臨床經驗豐富的副主任醫師作為住院醫師的培訓導師,在嚴格遵守規范化培訓大綱的基礎上,由導師帶領住院醫師參與臨床科研工作,指導其查閱文獻,并結合院內及科室相關數據,及時進行分析和總結,使住院醫師在掌握基本醫學理論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疾病診斷與鑒別診斷能力,并提高其臨床應對能力,使住院醫師臨床技能能夠得到強化。在此基礎上,導師要對住院醫師的護患溝通能力進行評估,發現問題及時指出,為其講解醫患溝通技巧。
表2 2組臨床住院醫師各方面能力評分對比

表2 2組臨床住院醫師各方面能力評分對比
組別 學習興趣(分) 醫患溝通(分) 接診能力(分) 科研追蹤(分)觀察組(n=40) 3.67±0.93 3.81±0.82 3.79±0.93 3.39±0.75對照組(n=40) 2.35±0.11 2.14±0.20 2.08±0.17 1.47±0.06 t值 10.353 9.521 8.931 8.638 P值 0.0000 0.000 0.000 0.000
對比觀察組和對照組理論考核成績和臨床技能考核成績,每項滿分均為100分,分數越高說明成績越好[3]。與此同時,對比觀察組和對照組學習興趣、醫患溝通、接診能力、科研追蹤四方面工作能力,每項評分均按照0-4分計,0分表示很差,1分表示較差,2分表示一般,3分表示良好,4分表示優秀[4]。
觀察組規范化培訓、對照組常規培訓結束后,均對其理論知識和臨床技能掌握情況進行考核,考核結果顯示:觀察組理論知識和臨床技能考核成績均高于對照組,組間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2組臨床住院醫師考核成績對比

表1 2組臨床住院醫師考核成績對比
組別 理論知識考核(分) 臨床技能(分)觀察組(n=40) 90.47±4.63 9.47±2.12對照組(n=40) 90.35±4.72 7.14±1.56 t值 0.631 9.521 P值 0.089 0.000
觀察組學習興趣、醫患溝通、接診能力、科研追蹤能力評分均優于對照組,組間數據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強化住院醫師培訓效果,對醫院人才建設具有重要幫助。一般而言,醫學院學生在完成本科階段學習后,進入醫院后也要接受嚴格的工作培訓,在強化基本素養的同時,進一步提高其職業操守,是提高自身專業水平及技能的重要途徑。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能夠為未來工作夯實基礎,不斷提高培訓質量及效率,具有現實意義。本研究結果顯示:開展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醫師理論和臨床技能考核成績明顯提高,且學習興趣、醫患溝通、接診能力、科研追蹤能力評分得到有效強化,與文獻[5]報道內容基本相符,這種情況表明臨床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有助于提高住院醫師培訓效果,是培養高水平專業人才的重要途徑和手段。
通過總結既往經驗發現,常規培訓存在很多問題,例如,理論知識及臨床技能考核比較形式化,臨床思維能力不足,在醫德教育方面也存在嚴重不足。技能考核形式化主要體現在過度依賴設備檢查結果,主觀忽視基礎技能培訓,儀的教育匱乏則主要體現在醫療服務態度教育不足,無法將病情解釋到位、醫患溝通出現問題等方面[6]。在此基礎上,對于住院醫師培訓,在認知上存在一定偏差,導致無法開展更加規范化的培訓,阻礙臨床醫師進一步成長。而規范化培訓正是基于上述問題,不斷豐富培訓內容,完善培訓方法,通過多元化的培訓方式,對常規培訓所存在的問題進行集中解決,進而為住院醫師培訓提供更多助益[7]。
通過本次研究分析結果證實,對住院醫師開展規范化培訓,不僅能夠提高理論和臨床技能考核成績,同時也能不斷激發臨床住院醫師學習興趣,并在此基礎上強化其溝通能力,為構建和諧醫患關系提供必要幫助。與此同時,導師負責制能夠及時將資歷豐富的主任醫師納入到人才培養中,充分發揮其作用,帶領住院醫師進入更深層次學習中,不斷加強臨床住院醫師科研追蹤能力。也就是說,對臨床住院醫師培訓進行不斷完善,并且不斷豐富規范化培訓內容,是醫院培養高水平專業醫學人才的重要舉措,能夠為現代醫療服務儲備更多專業人才,為開展臨床醫療服務工作創造更為有利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