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興文
(福泉市中醫醫院,貴州 黔南)
研究指出,藥劑科為危機事件高風險科室,極易產生醫療糾紛,其有效管理成為臨床關注的重點。而在藥劑科醫療糾紛中,用藥差錯發生率逐漸增多,用藥差錯表示藥物的調劑、領取、存儲、發送等過程中伴隨的質量問題[1],嚴重影響著患者的身體健康,對生命安全產生威脅。因此,應當重視藥劑科的用藥差錯危機管理。本文將以400例患者為對象,探究藥劑科用藥差錯的危機管理。
本研究涉及對象為基層醫院藥劑科400例患者,研究時間為2017年3月至2018年2月,分為參照組與研究組,每組各200例。參照組,男女患者分別為112例與88例;最小年齡為29歲,最大年齡為52歲,平均(41.61±5.65)歲。研究組,男女患者分別為109例與91例;最小年齡為27歲,最大年齡為51歲,平均(41.78±5.72)歲。納入標準:資料齊全;認知正常;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精神障礙;心肺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礙;殘疾;藥物過敏;不配合研究者。將兩組患者一般資料使用統計學軟件進行對比分析,P>0.05,具有可比性。
1.2.1 參照組
給予參照組常規管理:
根據主治醫師所開具藥方進行配藥,發放并講述用藥方法與注意事項。
1.2.2 研究組
給予研究組危機管理:
(1)對管理人員進行培訓,定期組織學習并考核,加強管理,提高藥劑師的安全意識,培養責任意識與道德建設,改善綜合素質;同時嚴密觀察用藥過程,有效分析用藥過程中存在差錯危機,及時整改,確保用藥安全性;(2)制定用藥預防方案,監測與預防用藥情況,確保用藥安全性與合理性。藥劑管理者需嚴格控制用藥流程,及時發現用藥差錯產生原因,如意外事故、藥品配置方案等。完善預警機制,以便及時發現用藥錯誤情況;(3)在用藥過程中,藥劑科工作人員需與患者及家屬交流溝通,了解用藥情況,一旦出現用藥差錯,需及時安撫患者情緒,預防醫療糾紛。在發生用藥差錯危機時,應當及時向領導匯報,并及時實施控制措施,預防事情嚴重化。耐心與患者家屬溝通,并對所發生的事件向患者家屬表示歉意;(4)做好藥房管理,藥房需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其中包括有效期管理、采購管理等,藥房需配備協管人員,確保藥物使用安全;及時管理藥房布局,完善藥品入庫、出庫以后,不斷完善信息更新,同時在下班之前,需認真核對藥品,整理歸類,在工作過程中,應當及時整理與歸位措置藥品。
對比兩組患者的用藥差錯發生率與滿意度、管理者危機意識和藥劑科有關知識,進行對比分析。
滿意度:使用滿意度調查表進行評估,內容有護理指導、基礎知識等,共0-100分,十分滿意(90-100分),滿意(70-90分),不滿意(0-70分)。護理滿意度=(十分滿意+滿意)/總例數×100%。
管理者危機意識:參照組與研究組各選取8例管理者,評估其危機意識,使用危機意識量表進行評估,共0-10分,分數越高表示危機意識越良好。
藥劑科有關知識:發放用藥知識量表,對管理者進行評估,共0-100分,分數越高表示知識掌握越好。
本組實驗涉及到的數據信息統一采用SPSS 19.0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t檢驗,用均值標準差表示,計數資料用χ2檢驗,用%表示,組間比較,差異顯著性水平均為:P<0.05。
給予參照組常規管理,給予研究組危機管理,用藥差錯如表1所示,研究組用藥差錯發生率低于參照組,P<0.05,產生了統計學意義。

表1 兩組患者用藥差錯發生比較(n/n%)
給予參照組常規管理,給予研究組危機管理,護理滿意度如表2所示,研究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參照組,P<0.05,產生了統計學意義。

表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n/n%)
給予參照組常規管理,給予研究組危機管理,管理意識如表3所示,研究組管理前管理意識與參照組比較,P>0.05,統計學意義存在。研究組管理者管理后的危機意識明顯高于參照組,P<0.05,形成統計學意義。
表3 兩組管理者危機意識比較

表3 兩組管理者危機意識比較
組別 n 管理前 管理后研究組 8 6.56±1.12 9.76±1.12參照組 8 6.49±1.09 8.09±0.86 T值 / 0.8675 5.4735 P值 / 0.4737 0.000
給予參照組常規管理,給予研究組危機管理,藥劑科知識如表4所示,研究組管理前管理意識與參照組比較,P>0.05,統計學意義存在。研究組管理者管理后的藥劑科知識明顯高于參照組,P<0.05,形成統計學意義。
表4 兩組管理者藥劑科知識比較

表4 兩組管理者藥劑科知識比較
組別 n 管理前 管理后研究組 8 76.64±4.76 92.45±5.38參照組 8 76.35±4.58 84.76±6.12 T值 / 0.7566 4.6556 P值 / 0.5773 0.000
藥劑科為醫院重要場所,面向患者,并為患者提供服務,需對處方正確調劑,對于確保藥效、降低不良反應、減少不科學用藥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2]。在門診很的日常工作中,患者數量較多,用藥問題往往是通過發藥窗口指導,無法逐一解釋藥品應用、相互作用、存儲方法、注意事項等問題。部分藥師在藥物發放時無法做到一心兩用,對于患者的詢問不能耐心回答。當取藥患者很多時,回答和解釋個別患者的咨詢將對其他患者取藥產生影響,極易出現用藥差錯,進而產生矛盾。
通過開展危機管理,制定規范的管理制度,加強藥劑師的培訓,不斷促進醫師業務素質提高,減少用藥差錯發生率[3]。目前,我國藥學服務水平與質量存在普遍不高的現象,其影響因素有很多,如藥師業務能力與精力有限,由于醫師忙于領藥、發藥、取藥等工作,患者逗留窗口取藥時間短,環境嘈雜,患者數量多,使得藥房人員無法詳細交談,并交代藥物應用有關知識。藥師與患者間溝通被視為一門藝術[4],不同語調、語言的組合所表達的溝通效果完全不同,這就影響著患者的用藥情況。藥師通過危機管理,需重視所服務患者,需意識到患者是具有思想豐富、獨立人格的人,行為、語言、動作等均帶給患者不恰當暗示,從而影響用藥情況。因此,需主動了解患者及其家長需求,聽取意見,積極改進,確保醫患和諧發展[6]。同時,規范管理藥房,預防在配藥過程中所出現的差錯,減少用藥差錯的發生概率。本次研究結果可見,研究組患者用藥差錯發生率低于參照組,P<0.05,產生了統計學意義。研究組患者護理滿意度高于參照組,P<0.05,產生了統計學意義。研究組管理者管理后的危機意識明顯高于參照組,P<0.05,形成統計學意義。研究組管理者管理后的藥劑科知識明顯高于參照組,P<0.05,形成統計學意義。
在醫院藥劑科的用藥管理中,還應當注意以下幾點[6]:藥師需尊重義務工作人員與患者,對于患者需保持友善、細致與耐心,尊重個人隱私權;對于醫務人員想保持協作、團結精神,若處方存在用藥問題,需主動尋找醫師尋找,解決問題,消除患者對醫師的不信任感,同時盡量避免醫師對于藥師的方案與抵觸情緒,建立互相信任的溝通,充分發揮友好合作精神[7]。此外,在面對患者提出的問題時,需首先判斷問題類型,如給藥方式、不良反應等,藥師需抓住問題核心與重點,并進行作答,得到患者滿意評價。用藥管理屬于藥學服務中的一項,內涵豐富,且專業化程度高,可使社會公益性得以體現[8],與用藥安全有效存在直接關系。藥師與患者在面對面溝通作用下,有效改善醫患關系,提高患者的用藥安全性與合理性,同時正確認知自身疾病,樹立治療信心,戰勝疾病。與此同時,使患者重新認識拿藥過程,并非傳統照方拿藥,重復性強,工作簡單,以不發錯藥為考核指標,無法體現藥師地位[9]。因此在醫院中,醫師需中分認識工作必要性與重要性,不斷加強自身學習,實現知識更新,促進業務能力提高,使藥師只能充分發揮,協助醫務人員,確保患者科學用藥,降低用藥差錯發生率。
綜上所述:藥劑科管理中實施危機管理,有效預防用藥差錯,提高滿意度,同時還可有效提高管理者的危機意識,并熟練掌握藥劑科有關知識,以便更好提供服務,應用效果顯著,可在臨床推廣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