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明霞
(煙臺毓璜頂醫院 關節脊柱外科,山東 煙臺)
脊柱骨折是骨科比較嚴重的一種骨折類型,患者往往會并發脊髓神經損傷,具有一定的致殘率與致死率。手術是治療脊柱骨折患者常見治療手段,但脊柱骨折患者術后往往需要長期臥床,血液容易處于高凝狀態,術后護理稍有不慎就很容易引發下肢深靜脈血栓,不僅影響患者術后恢復,也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因此,需要重視脊柱骨折患者術后護理,通過科學的護理干預盡可能降低脊柱骨折術后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發生率與下肢疼痛發生率,促進患者術后康復。為了評價綜合康復護理對降低脊柱骨折術后患者下肢疼痛和深靜脈血栓率的作用,筆者對我院骨科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60例脊柱骨折手術患者進行對照研究。
對我院骨科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脊柱骨折手術患者進行篩選,從中選擇60例患者作為本次研究的對象,系統隨機對患者進行編號,根據奇偶數分為兩組,各組30例。試驗組中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齡25~73歲,平均(47.62±5.12)歲;胸腰段14例,脊椎9例,腰椎7例。對照組中男性20例,女性10例;年齡27~72歲,平均(47.33±5.09)歲;胸腰段15例,脊椎10例,腰椎5例。兩組一般資料無顯著差異(P>0.05),能夠比較。
本研究已經文理會批準,納入標準:(1)均符合脊柱骨折診斷標準;(2)年齡在80周歲以下;(3)無其他嚴重疾病;(4)依從性良好;(5)患者及其家屬均對本研究內容知情。排除標準:(1)手術禁忌癥者;(2)認知功能障礙者。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即術前準備、輸液護理、生命體征觀察、飲食指導等。
試驗組實施綜合康復護理,護理內容如下:(1)疼痛護理。患者麻醉清醒后,指導其做腹式呼吸等放松運動,并使用衣物等支撐手術切口,松弛張力性切口。對于術后被動體位臥床休養患者,根據患者恢復情況增加其被動活動量,減輕其疼痛感。定時按摩患者下肢等部位,指導與督促患者家屬日常進行局部按壓,促進患者下肢血液循環。一旦患者發生疼痛,采用音樂療法轉移患
者注意力,必要時遵醫囑使用藥物鎮痛。(2)心理干預。密切觀察患者情緒變化,積極與患者交流,了解患者術后的顧慮,及時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使患者能夠更積極的配合護理工作,更主動地進行術后康復訓練。術后鼓勵患者多與病房內其他患者或家屬進行交流,指導患者合理發泄情緒的方法,進一步消解患者負面情緒。叮囑患者家屬多關心與鼓勵患者,增強患者術后恢復的信心。(3)康復運動指導。患者術后夜間休息時協助患者穿戴好防血栓長腿彈力襪,避免患者雙下肢血液處于高凝狀態。手術結束當日患者麻醉清醒后指導患者抬高雙下肢,促進其下肢靜脈血液回流[1]。術后24小時對患者上肢、下肢等部位進行按摩,并指導患者進行適量的鍛煉,例如雙下肢收縮訓練等,訓練量根據患者身體恢復情況而定。術后48小時,在前一日訓練的基礎上增加直抬腿訓練,抬腿高度為45度左右。術后3~7日指導患者將直抬腿訓練的抬腿高度上升至70度,并合理增加運動量[2]。還可根據患者恢復情況,指導其鍛煉時懸空下肢做屈曲鍛煉。(4)健康宣教。告知患者及家屬清淡飲食的重要性以及術后護理注意事項,叮囑患者術后多飲水。為了使患者能夠更好的配合早期康復訓練,向患者及家屬詳細講解早期康復訓練的意義以及訓練過程中的注意事項,家屬在夜間照護時應該減少走路、電話、交流等發出的噪音,避免打擾患者休息。
觀察兩組患者下床時間、住院時間、下肢疼痛發生率、深靜脈血栓發生率以及護理滿意度。護理滿意度采用本院自制問卷進行調查,85分及以上視為較滿意,65分至84分為一般滿意,65分以下為不滿意。
應用SPSS 21.0軟件包處理兩組患者資料。計量資料以平均值表示,計數資料以例數表示,分別采用t、χ2檢驗。以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試驗組患者下床時間更早,住院時間更短,與對照組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1。

表1 兩組下床時間與住院時間
試驗組患者下肢疼痛發生率與深靜脈血栓發生率更低,護理滿意度更高,與對照組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2。

表2 兩組下肢疼痛與深靜脈血栓發生率(n,%)
手術是治療脊柱骨折患者最為常見的治療手段,由于手術治療屬于有創治療方式,患者術后容易出現疼痛現象,且由于患者術后需長期臥床,因此下肢深靜脈血栓并發癥發生風險較高。如果術后患者臥床期間體位不當或者沒有及時翻身,很容易壓迫血管,影響下肢血液循環,嚴重的可使患者下肢血液處于高凝狀態,進而誘發下肢深靜脈血栓。在脊柱骨折術后并發癥中,下肢深靜脈血栓發生率高達70%[3-4]。下肢深靜脈血栓不但會導致患者下肢出現疼痛、影響患者術后恢復,而且一旦下肢靜脈血栓脫落,栓塊會沿著血流逐漸到達患者肺部,極有可能引發肺栓塞,增加患者猝死風險。因此,必須重視脊柱骨折患者術后恢復期下肢深靜脈血栓并發癥的預防。常規護理對患者心理社會等方面考慮較少,護理措施是以完成各項醫囑以及常規基礎護理內容為主要任務,主要目的是幫助患者恢復正常的生理功能,強調護理人員單方面的作用,為患者提供的護理服務內容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綜合康復護理是根據康復醫學理論對患者實施康復治療護理等全面的康復措施,是一種新的護理模式[5-6]。再對脊柱骨折手術治療患者護理過程中,根據康復醫學相關內容以及患者康復情況,科學的指導患者術后進行抬腿等康復訓練,促進患者肢體血液循環以及肢體功能恢復,能夠極大地降低患者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發生率。在對患者進行康復運動訓練的同時,綜合康復護理還重視對患者情緒的觀察以及心理干預,通過音樂療法以及專業的心理疏導消解患者因疼痛產生的負面情緒,可以幫助患者建立治療信心,可以提高患者接受康復訓練的依從性。
在本研究中,試驗組患者下床時間更早,住院時間更短,與對照組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試驗組患者下肢疼痛發生率與深靜脈血栓發生率更低,護理滿意度更高,與對照組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該結果與韓利朵等人研究結果基本一致[7]。由此可見,對脊柱骨折手術治療患者實施綜合康復護理能夠使患者更早進行功能鍛煉,可以縮短患者住院時間,可以減輕患者術后疼痛,可以有效降低下肢深靜脈血栓發生率,護理滿意度更高,值得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