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美嵐
(晉城大醫院 風濕免疫科,山西 晉城)
風濕免疫疾病主要包括風濕性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痛風、干燥綜合征等多種疾病,與患者免疫力下降有關,一般認為可能是遺傳、感染、激素、環境、藥物及某些誘因導致[1]。風濕免疫疾病病種不同,臨床表現也不同,風濕性關節炎病人在四肢可發現環形紅斑、肘關節附近還有皮下小結節,系統性紅斑狼瘡多數面部會出現對稱性皮疹,部分人有狼瘡性腎炎,可因胃腸道受累引起吞咽困難、便秘,因肺部受累引起呼吸困難等。由于人體呼吸系統屬于與外界直接接觸的開放性系統,當人體免疫功能下降時,導致肺部并發癥,嚴重影響著患者的身體健康。對風濕性疾病患者進行肺部并發癥的預防及護理干預,從而加強患者的治療效果。本文研究:風濕免疫疾病中對患者進行肺部并發癥預防及護理的干預效果,現報告如下。
選取我院2018年6月至2019年10月收治入院的100例風濕免疫疾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取隨機分配法將其分成實驗組和研究組,每組各50例。實驗組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22例,年齡(25±58)歲,平均(41.5±5.22)歲;體重50~78kg,平均體重(64±5.26)kg。 研究組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20例,平均(20±54)歲,平均(37±6.51)歲;體重52~81kg,平均體重(63.28±5.34)kg。對比兩組患者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組間具有良好的可比性。納入標準:兩組患者本人或家屬均已簽署知情同意書。入組剔除:①精神疾病;②患者、家屬拒絕簽字。
實驗進行常規護理措施,為患者進行心理疏導,鼓勵患者樹立戰勝病魔的決心。
研究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針對風濕免疫疾病患者肺部的并發癥進行預防護理,內容如下。①做好入院宣教:由于風濕免疫疾病患者免疫功能下降,為了避免出現院內感染,在患者入院時,對患者及家屬進行住院期間感染知識宣教,讓患者及家屬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2]。②保持病房清潔:對病房定時消毒處理,保持室內通風,保持患者的床單位清潔干燥,對患者的床單等物品勤換洗,保證病室環境安靜整潔,溫濕度適宜,減少探視人員。密切觀察患者體溫,一旦出現感染現象,及時采取相應措施以控制感染。③減輕患者疼痛感:氣溫下降時,為患者添加衣物,不穿過短的裙子和褲子,風濕病患者不能因為關節疼痛而放棄鍛煉,不要長時間站立或久坐,不要做一些劇烈活動,選擇太極拳等平衡緩和的運動,利于關節活動,促進血液循環。風濕疾病患者急性期時,疼痛感比較強烈,護士定時為患者翻身,自下而上叩背,叩擊時觀察患者面色口唇變化,指導患者深呼吸,有效咳嗽[3]。④心理疏導:讓患者的心態保持良好的狀態,指導患者注意勞逸結合,避免熬夜,減輕體力和腦力勞動,平衡飲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為情緒焦慮、抑郁、激動的病人及時進行心理疏導,鼓勵患者保持樂觀情緒,積極配合治療,提高患者的依從性和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增進護患關系,讓護理工作的順利進行[4]。

表1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對比(n/%)

表2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對比 (n/%)
基于兩組不同護理模式下,比較組間患者護理滿意度、手術并發癥狀況。
護理滿意率判定標準:滿意率=(非常滿意人數+一般滿意人數)/總人數。將患者對護理滿意程度分為:“非常滿意”、“一般滿意”和“不滿意”三級。數值越高證明滿意程度較佳,對應護理越適用。
手術并發癥統計:以高熱、感染數值統計,統計值越高證明并發癥發生率越高,對應組別執行護理手段效果越差。
采用SPSS 20.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用(n/%)來對數據計量表明,由χ2對數據計數資料檢驗,P值<0.05,表明數據有統計學意義。
研究組護理滿意度為98%,明顯優于實驗組(68%),經統計學計算,P<0.05,差異性明顯統計有意義,詳情見表1。
研究組并發癥發生控制情況相較實驗組較好,概率數值差異性明顯,P<0.05具有統計學含義(表2),詳情見表2。
風濕免疫疾病的病程中,發作與緩解交替出現,多為慢性起病,病程較長,對治療的個體差異較大,有著較復雜的生物化學及免疫學變化。例如:風濕性關節炎伴紅、腫、熱,但無關節破壞;類風濕性關節炎會逐步出現關節損傷、畸形、僵直,常伴發熱、乏力、體重減輕等全身癥狀;退行性關節炎一般無周身癥狀;系統性紅斑狼瘡伴有多臟器損害等。一般風濕免疫疾病常有多器官損害,常見的部位有:皮膚、肺部、胃腸道、心臟、腎臟、神經、血液等,給患者的身心健康帶來了嚴重的影響[5]。研究表明,研究組風濕免疫疾病患者經干預后護理滿意度明顯高出實驗組,而研究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出實驗組,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綜上所述,風濕免疫疾病中對患者進行肺部并發癥的預防及護理干預效果顯著。為患者降低了疼痛,減少了并發癥風險,使患者樹立治療疾病的信心,提高了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增進了護患關系,易為患者所接受,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