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海燕,管海洋
(南通市第一人民醫院急診內科,江蘇 南通)
急診內科作為醫院實施診療與搶救的主要場所,具備任務重、風險系數高的特征[1],對醫護人員專業技能水平有著較高要求;同時該科室也是為實習生提供帶教培訓服務的科室,為確保急診內科患者生命安全與醫療水平,通過有效的教學方式提高實習生臨床急救護理技能與處理問題能力尤為必要。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Problem-Based Learning,PBL)作為一種新型教學方式,較之于傳統醫學教育,其在帶教理念、實施方法與實際效果方面皆有顯著區別[2];而微信是當下廣泛普及的傳播媒介,視頻教學方式較為新穎,可提高實習生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在本次研究中,針對PBL聯合微信視頻教學模式在急診內科實習生帶教中的應用效果展開討論。
選擇自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我科實習生50名為研究觀察對象,將其隨機分配為兩組。對照組中女24例、男1例,年齡21~24歲,平均(22.5±1.5)歲,專科護士10例、本科15例,采用傳統“一帶一”教學模式。觀察組中女22例、男3,年齡20~24歲,平均(22.0±2.0)歲,專科護士11例、本科14例,采用PBL聯合微信視頻教學模式。本次研究所選擇實習生均知情同意,且經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兩組間臨床一般資料比較差異不明顯,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兩組皆選擇具備相關資質及豐富急診經驗的帶教老師,對照組中實習生采用傳統“一帶一”教學模式,帶教老師根據急診內科實習大綱與教學計劃指導學習,包括各項急救護理技術與流程、危重癥救護技能、臨床疾病診斷以及急診內科注意事項、工作流程等,每兩周展開一次培訓講座,每次1h,以PPT形式,完成后對實習生提問詳細講解,并指導其進行知識梳理。
觀察組則采用PBL聯合微信視頻教學模式,將實習生以4~6人成立學習小組,建立小組微信群,以便于問題討論與資料分享;①提出問題實習生在進入急診內科后一周,安排其以適應、學習及觀摩為主,帶教老師通過微信平臺錄制急診內科急救流程、專科操作、專科護理介紹的視頻,并依照教學計劃告知實習生重點學習項目,使其能夠預見性主動學習常見急救用藥、急診救治、急救儀器操作等方面內容。②提出假設入科后第2周,由帶教老師選擇知情同意病例錄制教學視頻,針對案例提出問題,例如“多發傷處置方法”、“有機磷農藥中毒后急救方法”、“鼻飼操作”、“冰毯機的使用”等,讓學生帶著問題以小組形式共同探討和學習,相互交流意見,最后得出結論經微信平臺發送至帶教老師。③資料檢索與討論指導小組成員經圖書、網絡等方式查找文獻資料,整理后作為討論資料,帶教老師為實習生提供技能實訓室,以提高其自身綜合應急技能水平。同時每周進行3h病例討論,小組成員將組內討論結果以微信視頻方式進行問題匯報,根據提出問題詳細列出并說明急診急救方法、臨床護理計劃、具體實踐操作等內容,帶教老師在小組群鼓勵實習生積極發表自身意見,采用“討論-操作-討論”循環模式提高帶教效果。④小組總結帶教老師在查看微信視頻后針對問題討論結果作出總結,強調說明病例問題重點和難點,對實習生提出的疑問進行講解,以情景模式引導其反思病例解決過程,提高實習生自主學習能力,同時便于其隨時在小組群內查看與提問。

表2 兩組帶教效果對比(%)
對比兩組實習生經三個月學習后考核成績,以閉卷方式進行,采用百分制,其中包括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兩部分,分值越高,則護士在急診內科知識掌握度越高。
應用問卷調查方式了解本次學習實習生對帶教效果的主管認可度,包括是否激發學習興趣、醫患溝通能力、臨床思維能力、處理問題能力、學習自主能力。
比較兩組實習生學習后對不同帶教模式的滿意度,由我院自擬滿意度評估量表,針對帶教模式、護生適應情況及帶教效果等方面進行評定,采用百分制,若評估分值為85分及以上,即為十分滿意;若評估分值為60~84分,即為一般滿意;若評估分值為59分及以下,即為不滿意;總滿意度=(十分滿意+一般滿意)/總例數×100.0%。
將研究數據納入SPSS 19.0軟件統計,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并行χ2檢驗,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s)表示,并行t檢驗,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根據兩組間統計數據得知,觀察組學習后三個月理論及實踐考核成績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學習后考核成績比較

表1 兩組學習后考核成績比較
組別 例數(n) 理論知識 實踐操作能力對照組 25 80.3±10.5 74.2±8.3觀察組 25 91.4±11.0 86.7±9.1 t-3.650 5.074 P-0.001 0.000
分析兩組研究數據,觀察組實習生教學后各項能力水平提高,帶教效果相比對照組更理想,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根據兩組間研究數據統計得知(可見表3),觀察組實習生完成教學后對其總滿意度為92.0%,對照組實習生對教學效果總滿意度為80.0%,觀察組實習生對于帶教效果滿意度更高,兩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3 兩組帶教護生滿意度評估(%)
隨著臨床中醫療模式的改變與完善,急診內科作為一門貫穿于急診急救、急診轉運與危急重癥監護等多個環節的醫學學科,在醫療服務工作中的重要性愈加凸顯;且急診內科往往所涉及學科較多、專業性強、臨床病例特征復雜[3],在救治過程中時間緊迫、病機可逆,因此對于實習生而言,在短時間實習過程中往往存在學習難度大的問題,因此在急診臨床輪轉中實施科學教學尤為必要。PBL作為以問題為中心的教學模式,通過提出疑問、提出假設、檢索資料、總結討論等環節將臨床病例與教學結合,將既往以“教”為中心模式轉變為以“學”為中心模式[4],以提高實習生學習主動性與積極性,使其自身專業技能水平得到提升。另一方面,微信作為當下最為廣泛應用的通信平臺,較之傳統教學方式,通過微信視頻可打破時間、空間限制,以便于實習生與帶教老師遠程、實時互動,并共享學習資料,對于幫助實習生即時解決問題,提高學習效率有著積極意義。作為一種輔助教學方式,若將其與PBL教學方式聯合,則能為急診內科教學教育工作的展開提供一個高效、便捷的溝通平臺,使教學課程更加生動而具體,激發學習興趣。
在本次研究中,觀察組實習生采用聯合帶教模式干預后,急診內科相關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技能考核成績得到提高,觀察組實習生對于帶教效果滿意度更高,其帶教效果理想,在臨床中應用價值顯著;這與王金橋[5]等人研究結果基本一致。分析原因可能是在實施PBL聯合微信視頻帶教模式中,要求實習護生自行查找資料,更強調主動學習,再經由帶教老師指點可加深其對急診內科相關知識的了解;而經由微信視頻平臺,則能方便實習護生隨時隨地學習,并將知識圖像化,有助于提高其自主學習積極性。同時在這一聯合教學模式中要求實習護生相互配合,也對帶教老師提出更高要求,需要老師準備充分,以豐富的理論知識及實踐經驗解決學生在自主學習中遇到的問題,相比以往一帶一填鴨式學習方法,對于實習護生而言,自身掌握了更多主動權與發言權,這對于提高個人學習能力及思維能力有著積極意義。
綜上所述,針對急診內科實習生可采用PBL聯合微信視頻教學模式,有助于提高教學效果,協助實習生盡快提高自身急診急救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