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汽本田汽車有限公司 譚家聲
應當高度重視設備導入使用過程中的安全問題,安全是生產企業最基本的保證也是面臨的重大挑戰之一。保證設備安全是基本要求和前提,針對設備導入過程中,相關人員應做好自動化設備管理工作,從不同角度切實保證設備控制管理符合預期要求,同時對設備異常情況,保障人員免受傷措施等作優化。工作人員可以對設備進行安全的控制,切實保障設備風險得到合理控制,可以促使設備自動化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汽車企業逐步投入全自動化作業、半自動化作業、輔助作業等,其投入設備對安全性有非常高的要求,并通過管理人操作機器和管理設備。
(1)作業人員通過上崗前的培訓,包括設備的操作、設備運轉原理、設備啟停、設備出現故障應急預案、設備異常對應等。
(2)設備導入時考慮生產人員的安全性問題,在設備設計導入過程中,需做好安全風險評估工作,在風險評估的過程中通過生產過程的預測,能在某種程度上避免意外和損失,相關人員與設備廠家應當從邏輯管理角度出發針對設備設計進行安全評價,同時再根據現場存在的風險進行整合,切實保障評估的科學性與合理性。除此以外,對于自動化設計過程當中存在的風險要素,展開綜合化深入研究并解決,只有這樣才能夠對設備進行全面的完善,提升機械設備的水平以及質量,同時促使機械安全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3)設備投入到生產線中時,相關人員要繼續跟蹤設備的使用問題,結合班組使用后的反饋對系統進行各種優化,切實保障自動化設備的安全性足夠高,同時要從多個角度提升安全控制效果,根據設備的特點不斷調整與增加設備的防范安全措施。此舉需要密切結合管理者的信息交流,全面提高設備在生產線的可控性。
(1)需要進行現場數據分析與設備改善可行性分析,將自動化設備運行數據導出,相關人員提出改善方案。再找出存在安全問題與二次保證能力并提出警示,根據預警情況對設計方案進行有效的調整。其次,要構建人工安全設計檢測,安排專業的技術人員對方案進行檢證,根據設備運行的二次保證安全問題再次分析,提出更具有科學合理的調整方案。
(2)充分利用先進的科學技術水平,能夠有效提高自動化設備的安全水平,在檢證期間,需要通過各種的途徑進行融合,按照設備使用功能進行合理的調整,使設備生產效率與安全性能得到有效的提高。計算機技術與物理技術是二次防護最有效的保證,設備導入期間應當盡可能做好二次防護的方案。
目前國內外常用于生產企業的系統安全方案的具體技術方案包括:事故樹分析法(FTA)、事件樹分析法(ETA)、預先危險分析法(PHA)、安全檢查表分析法(SCL)、故障類型和影響分析法(FMEA)、作業條件危險性分析法(JRA,又稱LEC法)等。
事故樹分析適用于對某類事故的原因進行深層次的探析;事件樹分析法(ETA)則適合于對某個起因事件進行深層次分析得出最終結果;預先危險性分析(RHA)主要用于設計階段對可能存在主要危險因素進行分析,從而指導設計使之往本質安全方向發展。安全檢查表分析法(FMEA)主要設計階段通過分析可能產生的故障類型及其影響程度,以便采取措施;作業條件危險性分析法(LEC法)適用于評價系統人員傷亡風險大小。
自動化設備安全評估是指全面分析設備風險,在評估的過程中根據所取得的信息,針對性的開展優化方案,提高設備的安全識別能力,尤其是二次防護能力。從而為設備安全管理以及優化工作奠定基礎,在設備使用的過程中,應當對設備的控制系統與防護方案相結合,保障設備自身的綜合預控能力與二次保證能力。自動化設備安全控制過程中,要切實保障風險評估工作的質量,對其中主要矛盾與核心環節進行重點把握、合理分析,對設備安全性做好全面判斷,提升安全管理工作與效率。具體評價的過程中,應當對以下幾點進行著重把握:首先,應對設備自身運行存在的問題予以解決,并根據實際運用過程中所凸顯出來的問題進行科學處理;其次,要注重整個安全分割線評價過程的綜合性與全面性,要做到統籌兼顧,這樣才能更好的保障設備的安全性能。自動化設備的安全評估工作不僅僅能有效把控設備自身的安全性能,更能為其操作生產過程提供有利的前提條件,促進保證安全性與控制方式的有效結合,確保設備安全控制能力的提升。自動化設備安全控制現場如圖1所示。

圖1 自動化設備安全控制現場
在導入設備過程中,相關人員提出合理化改善或建議,企業應當積極配合其項目開展。通過自動化設備的程序上編寫修改、新增、取消等計算機控制操作指令防護,設備內外增加物理防護的方式,更能全面提高設備的安全性與操作便利性。下面是出現導入設備后自主通過程序內優化安全案例。
(1)自動化設備圍蔽區域在生產流動期間,電腦會控制全過程的運作,出現維修、異常時,對應人員拆除圍蔽區域外的入口開關,設備會進入停機模式,操作過程中相關人員處理完畢,安裝好入口開關,設備運作。通過人工拆除入口開關觸發停機,停機二次保證應當通過物理防護與設備防護雙重保證。
(2)工廠內有溫度變化過程進行實時監控,要派專人盯住現場,隨時記錄溫度變化,人員頻繁走動穿插生產線與設備之間,存在安全隱患,某些時候工作稍不留神,還容易記錯。記錄儀在工業生產中能節省人工,同時加入電腦程序對現場溫度參數進行分析并制作成圖形描繪并且自動生成文檔,更能直觀的看到溫度的變化。
(3)電腦PLC全程控制生產線流動臺板,按照所編寫的程序行走過程中出現異常停機時,臺板處以懸浮空中狀態,異常處理過程中,電腦PLC編程控制停止設備,此時在臺板兩端無阻擋的情況下,編程系統出錯有可能導致臺板掉落,在現場臺板升降的兩端使用擋塊阻擋,出現異常時可以做到雙重保證。電腦PLC全程控制如圖2所示。

圖2 電腦PLC全程控制
綜上所述,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各大廠商開始應用設備自動化技術,設備自動化技術不僅能夠提高制造的生產效率,也能促進制造業降低人力成本。同時,提高自動化安全水平,使設備的安全運行得到有效的保障,應準確把握設備自動化安全控制思路,做好初期設計階段的安全預測,實時跟蹤中期操作過程不良,預測后期使用存在的隱患。必須從多個角度去開展自動化設備的安全控制方案,將安全控制管理貫穿各個流程,同時在實際工作中分析問題與缺陷,采取針對性的解決措施。不斷優化與創新的工作方式與運用新的技術,以此確保設備安全控制管理工作的有序開展。這樣才能逐步加強企業中設備的穩定性與可靠性,使其為企業發展與社會進步提供堅強后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