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彭博社8日報道,經合組織(OECD)最新數據表明,跨國企業為避稅在全球轉移利潤的程度與日俱增,迫使有關國家或組織必須采取國際努力在數字時代“重新書寫稅收規則”。經合組織首次公布4000家跨國企業的經濟活動及其納稅狀況的總數據顯示,跨國企業在低稅率國家報告的利潤明顯偏高。
“跨國企業的利潤與其當地員工人數并不一致,存在一種‘錯配現象,”經合組織8日表示。在高收入國家,這些跨國企業的員工約占32%,有形資產約占35%,但利潤僅占28%。在投資樞紐——外國直接投資總額超過經濟產出150%的司法轄區,跨國公司報告了25%的利潤,但僅報告4%的員工和11%的有形資產。報告顯示,作為就數字稅收開展的更廣泛磋商的一部分,有關國家或組織需要在打造企業稅方面取得進展。
目前,全球企業的整體經營狀況并不樂觀。據《日本經濟新聞》8日報道,全球企業償還債務的能力正在下降。今年約有1400家企業的評級下降,是歷史最差水平。▲
(王會聰)
環球時報2020-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