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特約記者 呂克



時長2小時40分鐘的影版《漢密爾頓》,是2016年起在百老匯巡演的音樂劇《漢密爾頓》的“官方攝錄版”,7月3日起在迪士尼流媒體平臺播出。觀眾們可以在家中電視或電腦前,直接欣賞這部享譽已久的音樂劇杰作,滿足疫情期間被壓抑的娛樂需求。
特寫鏡頭比現場還清晰
音樂劇《漢密爾頓》算得上近5年來百老匯最成功的作品,共獲得11項托尼獎、1項普利策獎和1項格萊美獎。在奧巴馬夫婦和《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等美國主流媒體強烈推薦下,現場演出一票難求,票價甚至炒到2000美元,票房收入超過5億美元。雖然新冠肺炎疫情“腰斬”了百老匯今年整個演出季,但看不到現場演出的劇迷和游客7月迎來了高清官方攝錄版。該版本不僅呈現了原汁原味的舞臺全貌,還涵蓋演員表演、唱段和舞蹈,一些特寫鏡頭甚至比現場觀看更加清晰。
對美國人來說,音樂劇《漢密爾頓》大獲成功不僅在于自身制作水準,更在于其負載的歷史和現實意義。音樂劇《漢密爾頓》改編自美國“國父”之一的亞歷山大·漢密爾頓的傳奇一生,這個加勒比小島上的孤兒最終成為美國開國總統華盛頓的左膀右臂,擔任合眾國的首位財政部長,一手打造了美國的金融體系和憲章政策,最終死于一場決斗,年僅49歲。
著名演員、音樂人林-曼努爾·米蘭達把漢密爾頓的人生經歷改編成音樂劇《漢密爾頓》,他不僅負責制作和編曲,還從頭到尾飾演了漢密爾頓本人(如圖一),在舞臺上重現決定美國歷史的幾個重要時刻,成功塑造了一個豐滿且具有悲劇色彩的人物。
“這是一部里程碑式的美國音樂劇”,普利策獎高度評價音樂劇《漢密爾頓》,除了本劇對矛盾人物的塑造,還有米蘭達開創性地通過嘻哈樂重現歷史、大量啟用有色人種演員(米蘭達自己也有波多黎各血統),也符合當下“多元化”訴求。有趣的是,原本美國政府2015年還想把10美元上的漢密爾頓換成一位女性人物,正是因為音樂劇《漢密爾頓》的大受歡迎,他才得以繼續留在鈔票上。
“仿佛回到奧巴馬當政的最后一年”
據專業機構Apptopia統計,影版《漢密爾頓》自上周五在迪士尼流媒體平臺上線以來,僅一個周末的北美下載量就高達45萬次,全球下載量75萬次。人們紛紛選擇通過觀看這部“官方攝錄電影版”,來一睹托尼獎、普利策獎和格萊美獎得主的風采。
斥資7500萬美元購得影版《漢密爾頓》版權的迪士尼,原本打算明年上映該片,如今在疫情影響下選擇提前將其放上自家流媒體平臺。在口碑評分上,影版《漢密爾頓》拿到了IMDb網站9.2,Metacritic網站90,爛番茄新鮮度99%的超高分。
“無可爭議的經典之作”“身臨其境、氣勢恢宏,無論是第幾次看都會激動不已”,《滾石》《芝加哥太陽報》等媒體不吝贊美之詞。《紐約時報》評論稱,影版的特寫和運鏡增強了表演者的魅力,增添了親密感,彌補了劇院現場丟失的激情。《好萊塢報道者》稱,該片在2020年的美國更具影響力,(因為)這個國家正陷入上世紀60年代以來從未有過的政治分裂和社會動蕩。它為急需發聲的有色人種提供了一個窗口,讓他們感到被尊重。“TheWrap”新聞網更是犀利地指出,“影版《漢密爾頓》仿佛讓時間回到奧巴馬當政的最后一年,但對當下而言,它傳遞的信息是呼吁各方包容,應對美國歷史上最混亂、最緊迫的局面”。
無緣奧斯卡?
影版《漢密爾頓》雖然火爆無比,卻很可能無法染指明年的奧斯卡。據《名利場》分析,根據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的規定,這種舞臺劇的攝錄版本不在奧斯卡的報名資格之列。否則以《漢密爾頓》目前在媒體和網絡上的火爆程度,完全有實力在今年支離破碎的頒獎季角逐各大獎項,林-曼努爾·米蘭達本人也曾憑借2017年的《海洋奇緣》入圍奧斯卡最佳原創歌曲獎。
1976年,詹姆斯·惠特莫爾獨角劇《哈里,狠狠揍他們!》曾獲得奧斯卡提名資格,但1997年學院更改參評標準后,舞臺劇的現場攝錄版被排除在外,畢竟戲劇界最高榮譽——托尼獎給予的肯定已經足夠。而在《綜藝》看來,《漢密爾頓》雖然被電影界的奧斯卡拒絕了,但仍有資格角逐電視界的艾美獎,入圍“杰出綜藝特別節目(預錄制)”類別或“杰出音樂指導節目”類別。▲
環球時報2020-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