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鋼琴演奏是考驗演奏者感情表達能力、演奏的技巧以及表演能力的一種具有藝術性的活動。在學習音樂技能的過程中,內心聽覺的培養也是一個重要過程。在進行鋼琴演奏的過程中,內心聽覺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直接影響到演奏活動的質量與觀眾的滿意度。內心聽覺能力是專業性能力,需要演奏者在不借助任何工具就能夠在內心傾聽到音樂的旋律,從而形成內心聽覺能力,提高演奏的質量和效果。因此,演奏者必須重視內心聽覺的培養,提高演奏水平和綜合能力。
【關鍵詞】鋼琴演奏;內心聽覺;重要性;培養途徑
【中圖分類號】J624.1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2-767X(2020)09-0053-02
【本文著錄格式】崔瑩瑩.鋼琴演奏中內心聽覺的重要性及培養[J].北方音樂,2020,05(09):53-54.
一、內心聽覺的形成和重要性
內心聽覺是一種特殊的聽覺形式,和正常的聽力不同。強調基于聲音的聽覺和心理的適應性風格,而不是心臟中外耳聽的純粹復制。具有領導和創造能力,同時擺脫了外在的聽覺束縛。內心聽覺不依賴聲音,只能通過記憶和思考才能準確地構成內部音樂形象。筆者認為,內心聽覺更像是一種技能,可以在反復練習的過程中漸漸培養起來。
當然,技能和能力并不完全相同,但是它們有著緊密的聯系。一方面,培養一項技能的前提是必須有一定的能力;另一方面,在獲得一種能力的過程中技能是必不可少的中間環節。可見技能的形成在促進能力發展中起著重要作用。技能通常分為兩種:動作技能和心理技能。動作技能主要是通過反復的肌肉運動獲得的,心理技能則是通過內心的語言來實現的,例如感知、記憶想象、思維識別。內心聽覺技能是一種心理活動,屬于音樂心理技能的范疇,是運行的要素之一。
在內心聽覺形成的過程中,在演奏和唱歌的練習中都獲得了每次練習的機會。表演和唱歌都是為了適應神經系統而借助肌肉運動和骨骼運動所產生的一種機械性的動作技巧。技能的生理機制其實是在神經系統中形成一種動態的刻板印象,即在反復練習中,大腦皮層經常受到一種有序的刺激,從而形成了暫時性接觸系統。
在動作技能的訓練過程中,不僅鍛煉要主體的外在聽力逐漸形成和完善,而且在這個暫時性的接觸系統中,要使內心聽覺也同步發展。當音樂元素以某種固定的順序出現多次,不僅為運動對象創造了內在的視覺,還為每個音樂元素之間的聽覺創造了機會,即使這種瞬間發生的期待感并不會引起人們的注意。
多次練習的聽覺預感是無意義的。這是一個機械的過程,也就是說,當演唱或演奏前一個音樂元素時,下一個音樂元素會無意識地出現。重復練習逐漸提高受試者的技能水平,直到達到自動化水平。心理學研究表明,心理技能的形成是:熟練的心理活動能夠減少神經勞動消耗和內部言語過程,不需要太多積極主動的努力。心理活動的各個環節逐漸融合為一個整體,內部言語的泛化和簡單化是心理活動水平的縮影。內部傾聽是一個復雜的心理過程,要求聽覺主體在短時間內經歷一系列心理過程,如感知、記憶、想象和對音樂元素的思考。隨著外耳感覺的反復刺激,這一心理過程的順序得到高度概括,從而使內心聽覺得到快速、準確、熟悉且自動化的實現。
就像鋼琴的演奏技巧隨著各種練習而形成一樣,任何一種技巧都需要遷移來達到預期的效果,聽覺也不例外。隨著外部聽覺的經驗積累和內在表達的改善,內心聽覺將不再停留在舊的聽覺表現上。會在聽覺經驗的控制下自由應用,這就說明了技巧的本質。
動作技巧和音樂技巧中的心理技巧通常是分不開的。音樂動作技能是心理技能形成的基礎,心理技能是動作技能的調節者。作為音樂心理技能的一部分,內部聽覺的形成是基于表演和唱歌引起的外部聽覺,整個表演過程是由表演者與外部聽覺感知和外部聽覺反饋的相互作用來執行的。
二、內心聽覺的訓練原理
內心聽覺是音樂聽力的核心,也是音樂教育中的重要部分。從內心聽覺的原理可以看出,內心聽覺是一種可以通過后天培養的技能。從某種意義上說,內心聽覺是一個抽象的概念,它的存在必須通過聽覺表征來確認。
感知是指人腦對客觀事物的整體屬性的反映,這些事物直接作用于當前的感官。音樂感知強調整體音樂的能力,也就是感受音樂元素的能力。音樂具有節奏,旋律,和聲和音色四個基本因素。內心聽覺可以使用聽覺圖像來選擇性地反映音樂元素的運動,這是一種表達方式,不僅僅局限于純音調,還包括對所有音樂元素的全面反映。在這種情況下,聽覺對象應該快速、準確地識別各個音樂元素,還需要具備預測各種聲音效果的能力。
基于音樂感知的更深層次的心理活動是音樂想象力。音樂創作需要豐富的想象力,是音樂元素和情感體驗的綜合表現。聲音感知的圖像在想象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根據音樂的特點,聲音感知圖像的焦點也有所不同。
在音樂創作過程中,內心聽覺引起的對“想象力”的依賴是不言而喻的。與音樂創作一樣,音樂表演專業人士也需要以內心聽覺為指導,僅就聲音感知圖像而言需要不同的專業方向。中國鋼琴家周光仁說“在演奏的過程中,我們應該在追求聲音的同時擁有豐富的想象力。”中國二胡演奏家劉長福說“二胡演奏中音樂內在的一般情況是,各種演奏技巧(語音,音色,弓,揉等),情感和風格都在心中積累。”演奏后,在內心聽覺的引導和指導下會顯示各種技能和感受。
因此,內心聽覺的培養應該逐漸地融入音樂實踐中。在長期磨練內聽和外聽的條件下,聲音的感知圖像和音樂聽覺表征逐漸形成,發展和完善,兩者共同構成了內心聽覺的本質。
內心聽覺是需要長期培養的,視聽訓練可以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從多個角度提高內部聽力,例如唱歌、背唱歌和背寫作、即興演奏、填充和跟隨、練習、閱讀頻譜和內在想象力的結合,收縮頻譜等。無論是在日常演奏、唱歌還是在專門的聽力培訓中,內心聽覺都會根據個人的音樂素質在不同程度上得到發展。
三、如何培養內心聽覺
(一)充分理解音樂作品
理解作品是培養內心聽覺的基礎。理解是一盞燈,可以照亮前進的道路。因為認知不僅取決于人類的感官知覺信息,而且還取決于外部環境形成的記憶,以及人類的想象力和反射能力,因此,在彈奏鋼琴音樂時,我們不應該立即彈奏拿到的作品,而應該經歷從知覺到理解的過程。只有透徹了解作品,我們才能懂得作曲家的感受。因此,演奏者可以通過鋼琴演奏甚至場景演奏來更好地演奏音樂,從而使演奏效果更具吸引力和滲透性。首先,我們應從整體作品中對主要旋律有感知的理解,并應大致把握所表達的情感、創作背景、風格特征和音樂結構。其次,應該分析細節,即主要的旋律標點劃分,伴奏和旋律轉折點,甚至是符號。
(二)養成音樂記憶的習慣
記憶體現的不僅是能力,還是一種技能。為了養成良好的音樂記憶習慣,可以從背誦開始,背誦音樂可以使人在演奏時表達相應的情感,并沉醉于演奏的感覺中。另外,在視覺歌唱的訓練和耳朵的訓練方面,應該做更多的工作,使樂譜變成歌唱和聲音。視唱和耳部訓練是內耳的共同點,是鋼琴演奏中必不可少的技能。
(三)豐富音樂想象力
音樂想象力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想要提高音樂想象力,首要工作是學習鋼琴演奏的基本技能。可以用想象力進行一些相關的訓練,以使作曲家有意識地想象作品的內涵,以便進一步理解作品。豐富生活經驗以改善文化修養也是增強想象力的訓練方法之一。因此,有效擴大想象力的深度和寬度是非常必要的。
(四)緩慢播放音樂
對于初學者來說,聽力訓練很困難,從一開始,就是要引導學生緩慢地播放音樂,目的是訓練鋼琴學習者的先知能力。首先是通過訓練耳朵的聽力模式來實現彈奏鋼琴的目的。對于初學者來說,即使緩慢播放音樂,仍然會遇到一些常見問題。
(五)結合“點和線”的方法演奏作品
所謂的“點和線”組合演奏技術是將整個音樂作為主要演奏線,每個八度和音節看作是該行的許多小點,樂句的間隔演奏類似于奇數和編號的音樂音節。在此前提下,保持原始音樂的完整性和連續性;另一種“點和線”組合方法是從垂直方向考慮,在保持音樂原始特征的前提下,僅設置了一些部分來演奏。這樣一來,不僅刺激了耳朵對音樂流線的感知能力,增強了內心聽覺的效果,還有可能會改進演奏技術。
(六)盡量熟悉作品
要實現“點和線”組合演奏的前提是要熟悉音樂。熟悉作品在鋼琴演奏和內心聽覺訓練中都具有重要作用。因熟悉作品不僅可以實現點線演奏,還可以實現無聲演奏,無聲演奏的好處是避免手指形成機械記憶。因此,熟悉作品在鋼琴演奏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已經逐漸成為演奏的好習慣。彈鋼琴時,有益于深入挖掘和理解音樂作品的內涵,使演奏更流暢。
(七)聆聽他人演奏
在聆聽中,最好選擇不那么耳熟能詳的作品,在聽音樂和看他人音樂演奏時,腦海中會浮現自己演奏的場景,在這個過程中,可以幫助自己認識到不足,這不失為一種好的學習方法,畢竟“旁觀者清”。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鋼琴的演奏過程中,內心聽覺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鋼琴演奏也與內心聽覺有著非常緊密的聯系。只有培養了良好的內心聽覺能力,才能感受到鋼琴音樂的魅力。在日常的練習中,演奏者需要高度重視內心聽覺能力的培養,全面提升自身的內心聽覺能力,把握好內心聽覺能力對于鋼琴演奏的影響,從而實現良好的鋼琴演奏效果,使自身水平得到提升。
參考文獻
[1]吳然.試論鋼琴演奏中內心聽覺的重要性及培養途徑[J].北方音樂,2017(14).
[2]王瑋.鋼琴演奏中內心聽覺的重要性及培養途徑[J].音樂技術,2019(06).
[3]周曉凡.內心聽覺能力在鋼琴演奏中的培養[J].大舞臺,2015(11):149-151.
作者簡介:崔瑩瑩(1983—),女,漢族,四川省成都市,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鋼琴、鋼琴演奏、鋼琴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