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歡 潘麗琴
2020年春節,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時刻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線上教育在“停課不停學”大背景下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全國各地紛紛開展“互聯網+教育”,如北京數字學校、武漢在線教學、江蘇名師空中課堂等,在延期開學和持續學習之間描畫出一道道“空中彩虹”,滋養著非常時期下的每一位莘莘學子?,F以音樂學科為例,從蘇州線上教育親歷者的角度,談具體做法及相關思考。
一、音樂學科線上教育的具體做法
(一)腳本的設計——音樂學科線上教育的基石
腳本的設計是成功上好線上教育課的第一步。它和我們平時音樂課上的教案有所不同,“精準授課”“在線答疑”等特點要求我們對腳本的設計要特別關注,從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目標的設定到教學過程的架構以及成長記錄的呈現,均力求突出音樂特點、面向全體學生。為此,我們設計了音樂學科線上教育腳本設計的模板,包含了“課題名稱”“授課類型”“教學目標”“教學環節”“課后反思”等一系列相關信息,如表1所示。
在確定線上教育的授課內容時,分為新授課和復習課兩類;在授課類型方面,有歌唱課和欣賞課等課型;在授課容量方面,可聚焦單個作品講深講透,也可側重整個主題單元面面俱到。在界定清楚本節課的授課方式后,再開始教學目標的設定和教學過程的架構。腳本設計信息單的四個教學環節,既給授課教師適當的框架,又能讓教師充分發揮教學設計的能力與空間。腳本的設計恰似音樂結構的“起承轉合”,為成功進行線上教育奠定了基礎。
(二)課件和直播——音樂學科線上教育的關鍵
課件制作和線上直播是成功上好線上教育課的關鍵。直播過程中,屏幕上主要展開的是課件內容,充分滿足學生的視覺感官,教學設計一目了然;屏幕的右上角則顯現即時動態的授課教師影像,激活學生聽覺感官,同時在與教師的互動中體現教學的溫度。因此,線上教育視聽結合的方式要求課件設計體現核心問題,版面精美、畫面美觀,全面考慮學生音樂學習能力的提升和音樂核心素養的達成。
課件制作完成后,教師即可進行線上教育直播,通過“趣”在導入、“樂”在其中、成長“足跡”、“妙”于總結這四個環節的互動教學,將“碎片化”的學科知識和實踐活動形成“系統化”的課程結構,并在直播結束后留存視頻文件,形成豐富的課程資源。直播過程中,教師全身心地授課,不需要維持課堂秩序,但是教師的教學語言、語音語調以及是否立足音樂本體、關注學生學習熱情等方面一定要“精益求精”,盡管隔著屏幕,但是隔不開的是教育的溫度,這是音樂學科線上教育最具有挑戰性的維度。
(三)成長微記錄——音樂學科線上教育的延伸
設計“成長微記錄”板塊的初衷一方面來自《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的評價建議:著眼于評價的診斷、激勵與改善功能。另一方面立足于2017年起江蘇全面開展的“初中學生藝術素質測評”工作。作為音樂學科線上教育的延伸,我們結合人民音樂出版社初中音樂教材“實踐與創造”“活頁習題”板塊,在線上教育中開設了“成長微記錄”板塊,既能了解學生學習程度,反饋學生對音樂知識與技能的掌握情況,又能結合“藝術測評”情況,適時掌握學情進而改善教學,凸顯音樂學科線上教育的信度和效度。
二、音樂學科線上教育的優勢與思考
(一)擴大優質師資的“覆蓋面”
一般來說,無論是區域內、校內,優質教師的數量相對有限,線上教育則可以調動優質教師和教育資源,由地市音樂教研員、區域教研員、學科中心組成員、優秀骨干教師組成一支強有力的師資隊伍,通過線上授課、在線答疑、師生互動等教育教學服務,助力打通線上線下的教學內容,服務更多師生。這種方式將極大地改變教師通常在一個課時時段只能服務于一個班級學生的傳統做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師資配備上的局限性。疫情期間,蘇州市線上教育平臺登陸量達九千多萬人次,通過“互聯網+教育”,數倍擴大優質師資的價值和作用,這樣擴大優質師資覆蓋面的做法,使廣大學生受益,讓數萬家庭安心。
(二)促進教研工作的“深入度”
當然,在“互聯網+教育”服務于更多學生的同時,無疑對音樂學科線上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授課和教研支撐傳遞更大的壓力。每一次線上教育活動,不是授課教師一個人的事,教研團隊共同研讀教材,精心設計教學,反復修改腳本和課件,保證線上講授的精準有效,課堂氣氛輕松愉悅,實現有質量的“云教學”。特別是2020年初,我們根據實際情況以及學生年齡特點和知識積累,確定了小學側重單個音樂作品的學習、初中側重單元主題教學的方式。授課教師和教研團隊緊扣學習目標,細化知識技能要求,運用生動有趣的教學設計,通過圖文并茂的視聽教學,幫助學生積累聽覺經驗,發展音樂感受、想象、創造及表現能力,促進學生學習評價及音樂自學能力的全面提升。這樣“有深度”的教研也促進和催生了“互聯網+教育”的教研開發。
(三)優化教學方式的“新架構”
“互聯網+教育”給傳統教學組織形式帶來的變革,只是改革的第一步?;诨ヂ摼W應用的教學內容改革,才是更深層次的變革。李政濤認為,新時代的教師需要具備“愛商”“數商”“信商”。如果說“愛商”與情感態度價值觀有關,那么“數商”和“信商”則與大數據和信息時代有關?!盎ヂ摼W+教育”必將重構和優化學校教學組織形式、促進學校教學內容的改革。我們通過音樂學科線上線下教育相結合的方式,在“以育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下,聚焦音樂學科特點,將“學科知識”與“學科活動”融為一體,從而形成音樂學科素養。同時,將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內化為學生的品格,轉化為學生的能力,使之具備良好的素質和修養,將“立言”(掌握音樂知識與技能)、“立人”(培養音樂學科核心素養)和“立行”(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有機結合起來。
(四)緊扣素質測評的“方向盤”
近幾年,隨著初中學生音樂素質測評集結號的吹響,我們將音樂學科線上教育與學生音樂素質測評有機結合起來,結合“促進發展、注重過程、內容多元、關注個性、方法多樣、共同參與”等原則,課程設置主要從以下三方面開展:一是從音樂藝術的表現特征出發,利用可感可知的音樂體驗通道,培育審美感知素養;二是突出音樂教育的實踐品格,引導學生參與豐富的表現活動,在實踐中提升藝術表現素養;三是立足音樂藝術與人文學科的有機聯系,引導學生增強文化理解力,提升文化理解素養。我們在將音樂測評融進線上線下教育的全過程中,更好地將終結性評價與形成性評價相結合,把握住素質測評的“方向盤”,其目標指向“學生的發展”。
當然,在實施音樂學科線上教育的過程中,我們也考慮到一些有待提升的方面,如音樂學科的特性如何在線上教育中顯現、教學交互的缺乏如何彌補、教學評價的有效性如何達成、課程資源架構如何完善、線上線下如何有效補充和銜接、名師教學資源梯隊建設如何落實等,相信隨著持續不斷的研討與調整,音樂學科線上教育的有效性將日益彰顯。
在“互聯網+教育”蓬勃開展的今天,在全媒體學習生態的實踐中,我們運用線上教育,以“藝”戰“疫”,在云端架起了學校與學生、教師與學生、音樂與學生之間的“空中彩虹”,正如《雨后彩虹》一曲中唱的那樣:“生活的畫卷艷如彩虹,大江兩岸正欣欣向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