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微課教學是基于互聯網技術的在線學習模式,能夠有效彌補傳統教學中的弊端,突破傳統教學中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將微課模式應用到音樂教學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夠改善音樂教學品質、實現音樂教學內容的多樣化、保證學生的教學主體地位。為了促進微課教學在音樂教學改革中的應用,可以通過微課營造學習氛圍,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通過微課開展節奏練習,強化練習品質;通過微課開展音樂鑒賞教學,提高學生鑒賞水平,確保微課模式能夠在音樂教學改革中發揮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微課;音樂;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2-767X(2020)10-0195-02
【本文著錄格式】戴榕.基于微課模式的音樂教學改革研究[J].北方音樂,2020,05(10):195-196.
引言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社會整體環境發生了較大的變化,我國教育事業也迎來了新的機遇與挑戰,許多院校與專業都積極地進行教育改革工作,提高我國教育事業的效果,為我國教育事業的長遠發展奠定基礎。音樂教學也不例外,傳統的音樂教學主要采用老師先向學生講授理論知識,然后向學生展示基本的操作流程和演奏技巧,學生在認真觀看老師表演后依照老師的方法進行自主練習,但這樣的教學方式比較單一,教學內容也缺乏新穎性,無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造成學生被動學習現象嚴重,不利于提升音樂教學效果,也無法有效提升學生的音樂綜合素養。因此,加強音樂課程的教學改革非常有必要,微課是以互聯網為載體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具有非常廣泛的應用前景,在許多課程教學改革中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將微課教學模式應用到音樂教學中能夠為音樂教學帶來新的生機,有助于改善音樂教學效果,提升學生的音樂技能水平。
一、微課概述
微課是基于互聯網技術的新型教學模式,在開展教學活動前,老師需要將授課內容錄制成教學視頻,并將其上傳到互聯網教學平臺上。老師在進行短視頻制作時,首先要深入分析教學內容,從中挖掘出教學的關鍵點與易錯點,并根據這些內容開展進一步的研究,從而有效凸顯教學的核心內容,然后將這些內容制作成短視頻,一般時長控制在5~8min,通過多個短視頻的結合向學生全面展示教學的主要內容及其中的重難點內容。老師在將教學視頻上傳到互聯網平臺后,學生就可以登錄互聯網平臺開展自主學習,認真觀看和學習老師上傳的短視頻,并在關鍵部位做好學習筆記。相比傳統的教學模式,微課教學模式具有非常大的優勢,可以很好地照顧到每位學生的學習需求,讓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的掌握情況自由調整學習進度。此外,每個視頻都是針對一個知識點進行全面的闡述,學生的學習更加有目的性[1]。互聯網平臺包含有豐富的教學資源,使教學內容更加豐富,學生也可以接觸到更多課本以外的知識,有效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一些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還可以適當增加學習難度,提高學生對知識理解的深度。微課模式能夠顯著的提升教學效果,將微課模式應用到音樂教學中意義重大,進一步改善了音樂教學效果。
二、音樂教學引入微課模式的重要性
(一)改善音樂教學品質
微課是基于互聯網技術的網絡在線教學方式,有別于傳統的教學模式,將微課模式應用到音樂教學中,能夠很好的彌補傳統教學中的弊端,改變傳統教學中的不利因素,促進教學效果的提升。在微課教學模式中,學生的學習不再受到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可以在任意時間、任意地點開展微課學習,學生也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以及興趣愛好等有選擇性的開展學習活動,滿足不同類型學生的學習需求,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能夠更好的理解和掌握音樂知識與技能[2]。微課教學模式的應用,在課堂活動中老師不需要為學生做演示,只需要將課前準備的微課短視頻播放給學生觀看,還可以從互聯網教學平臺中尋找一些相關的資料增加教學內容的多樣性。通過觀看短視頻的方式獲取知識,能夠讓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完成知識學習,學習過程中也能夠更好地集中注意力,提高音樂教學品質。
(二)實現音樂教學內容的多樣化
一般情況下,音樂教學活動的開展都是在老師講解理論知識與演奏示范中進行的,由于課堂教學時間比較局促,老師很難有機會對課本內容進行延伸,基本上都是圍繞課本知識內容進行重復的闡述與分析,讓學生能夠更好地掌握課本內容,但是這種方式效率較低,也無法取得較好的效果。在應用微課教學模式時,學生可以自主地進行知識學習,學習內容及學習進度都可以根據自身的情況進行相應的調整,同時時間上也比較寬泛。此外,微課教學視頻中不僅有課本上的知識,同時還有龐大的網絡教學資源,學生能夠根據自身的學習情況與學習習慣有針對性地選取學習內容,滿足不同性格、不同等級學生的學習需求。通過微課教學模式的應用,有效地實現了音樂教學內容的多樣化[3]。
(三)保證學生的教學主體地位
微課作為新時代背景下的新型教學模式,顛覆了傳統教學中老師為教學主體的現狀,逐漸創建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體系。在微課教學模式中,學生可以依照自身的學習狀況有針對性地接受教學內容,同時還享有充分的自由權去選取視頻學習資源,學生能夠自主決定學習的內容及學習進度,秉承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思想,讓學生成為學習中的主人,老師則根據學生在教學平臺上的學習反饋信息給予學生適當的引導和輔助,最后對學生的學習成果給予合理的評價[4]。在課程教學進行中,教學活動的開展始終是圍繞學生進行的,老師充當教學的指導者,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造能力。
三、微課模式在音樂教學中的應用方式研究
(一)通過微課創建學習氛圍,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
老師有責任和義務呵護每位學生健康茁壯成長,必須要采用符合學生學習特色的方式調動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讓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音樂教學活動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及探索精神,不斷拓展自身的知識面,從而保證每位學生都能得到均衡的發展。學習氛圍是非常重要的外在因素,良好的學習氛圍有益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具有非常好的應用價值[5]。
微課教學的應用可以很好地將抽象教學內容轉化為情境化方式,讓學生在生動的教學內容中更好地理解和消化知識。微課教學中,老師可以將許多知識點轉化為圖片、視頻等方式,通過視覺與聽覺的雙重影響,讓學生能夠清晰、直觀地了解到知識,為學生創造出較好的音樂學習環境。例如老師進行外文音樂曲目的教學時,學生對國外的歷史背景、創造環境等不了解,不能夠深入地了解到曲目的本質內涵。通過微課教學模式,老師可以在教學開始前將與曲目相關的民族習俗、藝術文化等知識提供給學生,讓學生能夠對曲目的創作背景有全面的了解,從而幫助學生對曲目有更深層次的理解,提高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
(二)通過微課開展節奏練習,強化練習品質
節奏練習是學生學習音樂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學生的節奏感需要經過大量的練習,不斷地積累經驗才能有效改善學生的節奏感。節奏練習是學生建立良好節奏感的主要途徑,也是學生養成良好音樂素養的必經之路[6]。假如學生不能夠精準地掌握音樂節奏,必然會阻礙學生音樂道路的深入發展,所以實施有效的音樂節奏練習非常必要。
傳統的音樂教學活動需要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為了讓學生盡快掌握音樂知識,老師經常采用反復的教學來加深學生的印象,這種方式無法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雖然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卻沒有取得好的節奏練習效果。在微課教學中,老師可以將節奏練習的關鍵點制作成短視頻,將抽象的練習內容轉化成圖片、視頻及聲音等生動的內容,極大地提高學生參與節奏練習的積極性,最終實現練習效果的改善。
(三)通過微課開展音樂鑒賞教學,提高學生鑒賞水平
微課視頻時長較短,每個視頻資源都是一個完整的教學內容,學生都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掌握視頻內容。老師在制作微課教學視頻時也要秉承這樣的原則,有目的性地提取重要知識點結合到教學視頻中。歌曲鑒賞教學是培養學生形成全面音樂素養的重要環節,將微課模式應用到音樂鑒賞教學中時,老師要圍繞學生的學習狀況與教學內容,有目的性地規劃音樂鑒賞教學內容,保證完成的微課短視頻能夠滿足學生的學習習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也能夠與教學內容相吻合[7]。此外,微課模式的應用打破了以往學生死記硬背的學習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能夠自主地開展音樂鑒賞學習。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老師將選取的鑒賞曲目制作成微課短視頻,同時準備相關的音樂知識供學生選擇,使學生集中精神,在認真聆聽曲目時培養自身的鑒賞水平,逐漸建立成熟的認知及體驗。
四、結語
微課教學模式是眾多新型教學模式中的一種,微課教學能夠將抽象的知識轉化為圖片、視頻以及聲音等生動的教學內容,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為了使微課教學模式能夠在音樂教學中取得教學的效果,需要從建立學習氛圍、開展節奏練習和開展音樂鑒賞教學等方面進行,為今后的音樂教學改革提供借鑒意義。
參考文獻
[1]陳開穎,王倩.布爾檢索、慕課與微課背景下《中國民族音樂》課程體系衍進、整合與優化研究[J].大眾文藝,2019(10):186-190.
[2]謝旺.音樂微課的設計、制作與運用——以欣賞教學《漫游西方經典音樂》為例[J].中小學音樂教育,2018(6):14-17.
[3]郭聲健.普通高校音樂教育專業改革的風向標——基于本科學生基本功展示項目設置的分析[J].人民音樂,2018 (12):44-47.
[4]陳卉卉.“互聯網+”跨界理念下高校音樂專業教學改革之管見——以浙江傳媒學院音樂學院為例[J].高教探索,2016(10):91-94.
[5]趙楠.基于“微課”模式的高等院校視唱練耳教學的設計與實施[J].音樂創作,2018(11):178-180.
[6]張增賦.“微課”教學探索進程中高校音樂專業學業評價機制的改革研究[J].音樂創作,2018(1):189-191.
[7]尹詩睿.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模式在高校音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亞太教育,2016(27):127.
作者簡介:戴榕(1996—),女,漢族,江蘇鹽城人,音樂學碩士,碩士畢業于英國謝菲爾德大學,研究方向:音樂教育和西方音樂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