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個神秘的上海老廠房,一個穿越時空的對話,并置的空間,共存的時間,這是賴聲川戲劇的經典表現。深度的哲思,不斷展開的層次,在一個易懂娛樂性高的故事里,2019和1943的對話。
【關鍵詞】諜戰;穿越;話劇;時空
【中圖分類號】J61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2-767X(2020)11-0099-03
【本文著錄格式】楊華.一生很短只夠愛一個人——賴聲川導演原創話劇《幺幺洞捌》[J].北方音樂,2020,06(11):99-101.
六月的上海,潮濕悶熱,空氣中夾雜著黃浦江的濕咸和國際都市的明快節奏,體現出這座城市與眾不同的魔性。把上海稱作“魔都”,可能是因為在這座城市里每天都會有很多浪漫神奇的故事發生,這是一座有故事的城市。剛剛結束不久的2019上海靜安現代戲劇谷以“戲劇溫暖城市”為主題,上演了一系列優秀的戲劇盛宴。可見,上海這座城市對戲劇是偏愛的。正如現代戲劇谷藝委會成員立陶宛國寶級導演里瑪斯·圖米納斯所言:“劇場是一個能讓你慶祝生命所在。城市不能沒有節日慶典,不能沒有生命的慶祝。只有劇場能溫暖城市與人,增加彼此的凝聚力。”
賴聲川,1954年生于美國華盛頓,美國加州伯克利大學戲劇博士,29歲開始劇場創作,被譽為“臺北劇場最閃亮的一顆星”和亞洲劇場之翹楚。賴聲川的上劇場坐落在上海的徐家匯熱鬧繁華地段美羅城商場5層,2009年起籌建,2015年12月落成,劇場可容納600余名觀眾。每年堅持推出賴聲川和表演工作坊的原創作品,借助上劇場的平臺開展藝術教育和話劇演出。從2015年上劇場開幕以來,賴聲川和丁乃竺的表演工作坊的夢想一一落成,上劇場成為一個展現經典、創造新作的一個有力平臺。賴聲川并不自詡藝術家,而是將戲劇導演定位成“技師工藝師,我們是在組合生命片段,這就需要用我們的工藝去創造。”
《幺幺洞捌》開演之前,上劇場外面人頭攢動,擠得水泄不通,很多觀眾等待檢票進場。上海的觀眾非常熱情,對賴聲川的這部新戲充滿了期待。進劇場看戲和看電影的感覺不太一樣,話劇有種儀式感和神秘感。演員面對面地和觀眾交流,甚至可以互動、相互刺激感受,這就是戲劇的魅力所在。著名戲劇導演田沁鑫說過:“戲劇給我們最好的理由是觀看一場跨越歷史和國界的精彩人生,感受是溫暖甜蜜的,收獲的是多樣的生命啟示。場鈴敲響,舞臺燈光亮起的時候,謊言與真理,激揚與制約,美好與齷齪,紛然呈現,正是假作真時真亦假,真作假時假也真。戲劇是我們生命本體的直觀表達,超越世俗邏輯,讓我們走進劇場、觀看的同時,也會感受到隱秘在角落里的溫暖而美麗的戲劇之神。”
近幾天,我在上海看了兩部舞臺劇作品,除了賴聲川的《幺幺洞捌》,還有一部也是反映上海諜戰題材、由上海歌舞團創作的舞劇——《永不消失的電波》,該劇上演以來好評如潮并榮獲16屆文化大獎。兩部作品風格不同,一個是話劇一個是舞劇,但是不管是語言臺詞還是肢體語匯,它們共同點都塑造了不同時期的上海地下共產黨員形象和凄美的愛情故事,以及典型的上海地域文化特色。
《幺幺洞捌》是賴聲川導演的第39部原創劇作。一個神秘的上海老廠房,一個穿越時空的對話,并置的空間,共存的時間,這是賴聲川戲劇的經典表現。深度的哲思,不斷展開的層次,在一個易懂娛樂性高的故事里,2019和1943的對話。從一個現代女作家的困境中進入一個諜戰故事,如夢如幻,又是那么真實,關于藝術,關于愛情,關于活著。在《幺幺洞捌》中有許多賴聲川導演幻想出的奇妙情節,也有城市記憶的點點滴滴。當快速沖向未知的今日碰撞到戰爭之下的上海,我們會發現什么?關于我們所遺忘的、所忽略的,所曾經發生在這個城市里的偉大卻又平凡的事。如同舒彤所說:“我們這個時代充滿各種超級英雄,就是沒有你這種有真正的特異功能的英雄,這特異功能是勇氣,無私,奉獻。”而白石回答:“這不叫什么特異功能,這叫沒選擇,這叫無奈。”
舒彤是當今的一位小說家,在上海虹口公園附近租了個倉庫作工作室用于寫作。據說這個倉庫幾十年前就存在是個老建筑,而且傳聞當年是一個抗日地下黨基地。舒彤搬進來后發生了很多離奇的事情,她開始思考在這個空間里曾經的人和事。某日,舒彤聽到了一首《有一天,我將找到你》,可是不知道這個聲音從哪兒發出的?幾番尋找,她仿佛可以通過音樂穿越到1943年,并且和這個倉庫當時的人白石交流對話。白石是一位雕塑家也是一名抗日地下黨,在偽裝成雕塑工作室的老廠房內,潛伏下來用廣播的方式向上級傳遞情報。舒彤走進了白石的世界,和他并肩作戰,一起體會了抗戰時期緊張激烈的斗爭場面。在白石的世界里也有一個和舒彤長得一模一樣的共產黨臥底安娜,舒彤看到了歷史記載的這場戰斗獲勝的關鍵信息,于是冒著生命危險,穿越時空來到了1943年,將情報告訴了白石,“幺幺洞捌”是他們作戰暗號特別的表達形式。
一、并置的空間,共存的時間
“‘空間概念在戲劇藝術中是一個舉足輕重的核心性的概念,它具有多層含義,有進行演出活動的‘劇場空間,有在這個‘劇場空間之中建立的一個出自特定的戲劇情境的時空結構即‘戲劇空間而‘戲劇空間在形態上又分為可被觀眾的視覺、聽覺甚至觸覺所直接印證其真實存在的‘直接戲劇空間和在感知界限制外由觀眾利用想象在虛幻中建立的‘間接戲劇空間;在涵義上又可分為遵循生活邏輯的、具象性的‘物理戲劇空間和非生活邏輯的、抽象性的‘心理戲劇空間如此等。”演出開場,大幕在中間只開了一個小門,安娜的扮演者倪妮站在舞臺中央,逆光打在她曼妙的曲線上,確實很美。在這部話劇中大幕有限制的只開一部分,這個視覺效果很有意思,會讓觀眾感覺戲劇舞臺有一種電影屏幕的效果。舞臺的視覺空間縮小了,反而畫面感和焦點更加集中。
賴聲川說:“我總覺得,我們總不真正擁有任何空間。或許你有一個房產證,但我們真的是過客,暫時居住在某一個框架中。而在這些框架中,曾經有多少生命片刻的停留過?我一直對‘并置的時空感興趣,尤其是同一個空間里共存不同時間的人們。這可能是為什么我在許多作品中都會設置出并置、共存的時空,這應該說是《幺幺洞捌》的基礎。或許真實的宇宙是沒有時空的,一切同時存在于當下,而我們都眼盲看不見。如果我們能夠看到空間的并置性及時間的共存性,我們必定更寬容,更謙虛,更柔軟,更小心,更慈悲,并且更能欣賞生命之美。”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我們可以在每一場好戲中看見自己人生的縮影,進而對自己的現實生活有所反思。但或許有人會說走進電影院看場電影不是也有同樣的作用?是的,沒錯,但戲劇能帶給我們的遠比電影要多得多。電影中的影像只是創作者所想給觀眾看的部分,觀眾看到什么是由創作者所決定,視線被框在四方形的熒幕當中,觀眾也只能被動地觀看,一成不變地反復播放。但戲劇的舞臺上,觀眾可以憑著自己的意識去選擇所要觀看或所被吸引的‘刺點,每場演出都由于舞臺藝術的當下性,在反復觀看之間我們總是能找到新意,同一部戲第一次看與第二次看,也許感受就會有所不同。”“城市是發展和沖突社會進程和心理狀態的空間。生活變得越發復雜,不良或過度的技術運用讓人與人之間越發疏離,人們需要與自己的存在本質重新發生關聯,去發現那些遺失的被摒棄的東西。他們需要和藝術家一同旅行和夢想。劇場就是一個進行發酵和共同創造的空間。”《幺幺洞捌》在舞臺上同一個時空里去表現出兩個完全不同時空的人和事物,有時他們之間沒有關聯,各自生活在自己的時空,有時在某個偶然的瞬間通過留聲機的音樂穿越時空,合并交融。用“穿越”的手法來表現舞臺劇是比較難的,不像電影可以利用科技特效來產生炫麗的畫面感。舞臺劇只能依靠演員的表演舞臺調度和有限的燈光布景來營造出不同的表演時空。
二、寫作,雕刻,音樂,舞蹈
“臺灣雖然直到1987年才正式‘解嚴,但文化上的開放性此前早就在日益加強了。正如馬森教授所言:‘20世紀60年代的臺灣文化氣氛已明顯地轉向歐美的自由,民主與文學,藝術的現代主義。大陸則在1978年結束了以階級斗爭為綱的文化封閉時期,在文藝界掀起了思想解放運動。顯然,沒有思想解放與文化開發政策,小劇場運動是不可能興起的。”并置帶來的是對稱、對位。2019對話1943,文藝創作對話雕刻藝術,藝術家在不同的時代尋找自己的位置及藝術的意義。音樂與舞蹈把舒彤和白石結合在一起。音樂其實就是一個密碼,傳遞的是人類的情感、智慧以及太多不屬于這兩個領域的一切。在空中漂浮,音樂是人類神秘的密碼。
“人類真正的特異功能是不是愛?”“我們幸福嗎?”白石問舒彤的問題,舒彤并沒有回答。我們的今日是過去所有昨日的總和。活在世上,或許無感是魔咒,感恩是幸福。“戲劇就是生命的另一種選擇,它和其他藝術種類一樣,能讓世界和諧。沒有什么比戲劇更美好、高貴和睿智的了,通過戲劇你能體驗快樂,理解生命,感受它帶給你的喜悅。”舒彤是個作家,白石是個雕刻家,一個是用筆寫出動人的故事,一個是用刻刀雕琢出栩栩如生的人物。他們都對音樂表現出熱愛,或許他們需要音樂帶來創作的靈感。兩個人的雙人舞拉近了彼此的距離,“寫作”“雕刻”“舞蹈”“音樂”四個元素貫穿整部劇中。
三、特洛伊式的愛情元素
倪妮扮演的安娜,穿上旗袍,讓我頓時聯想起她在電影《金陵十三釵》里的形象。“提到某一個特定時期的東方文化和東方文化中的女性,身著旗袍的上海女性毫無疑問是典型代表。”這是倪妮第一次跨界參與話劇的演出,觀眾對她在電影《金陵十三釵》里的表演印象深刻,從現場觀眾的反映來看是比較認可倪妮在《幺幺洞捌》里的表演,尤其是她在用地道的南京話復述情報的那段戲,觀眾給予熱烈掌聲。特洛伊原希臘傳說,希臘聯軍圍困特洛伊久攻不下,于是假裝撤退,留下一具巨大的中空木馬,特洛伊守軍不知是計,把木馬運進城中作為戰利品。夜深人靜之際,木馬腹中躲藏的希臘士兵打開城門,特洛伊淪陷。劇中,上海的地下共產黨員為了制定暗殺日本軍官的計劃,準備隱藏在雕像里面,混進日本人的官邸進行刺殺行動。導演把特洛伊的元素運用到了這部戲里,木馬變成了雕像。劇中計劃失敗,舒彤化身為安娜完成了刺殺日本人的任務,除了勇氣還有她對白石的情感,這是愛情的力量,可以為了愛情放棄一切,不顧生命。
四、這個時代需要英雄和真愛
劇中有句臺詞:“有一種能力是虔誠的能力,那種能力是人之所以能稱為人的罕見見證。”“戲劇最深層的功能是滿足人的精神需要,科技和工業化把人推進現代化社會以后,一切都加快了節奏,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時間就是金錢。急功近利成為常態。”在愛情面前,我們都輸給了手機,現代人對手機的依賴超過一切。老莊從出場開始,就一直拿著手機,這是當下大多數人的真實寫照——低頭族。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方式發生了很大變化。電子信息化的迅速發展取代了書信和面對面交流。在劇中有一個情節,安娜和老莊明明都在一個房間,居然是用手機來和對方交流,可見現代人對電子產品的依賴性。現代人的生活方式簡化了許多,過去一日三餐要去菜市場購買食材回來做飯,這一些過程都是生活中的樂趣,現在餓了可以在手機上點外賣,還省去了洗碗的麻煩。在《幺幺洞捌》中,很多表現現代生活的情節也折射出當下社會的問題。現代人生活節奏加快,以至于忽略了生活的本質,對電子產品的過度依賴導致人與人之間缺乏正常的交流和溝通。手機縮短了人們信息傳遞的距離和時間,方便而快捷,同時也在慢慢改變著人們交流的方式,過去我們通過書信聯系,寄出一封信,等待收到回信的期盼和激動是今天的“微信”所不能代替的。時代在發展,科技在進步,現代化的社會進程不會停下腳步,這就更加需要我們理性地看待如何處理人與人、人與電子產品之間的關系,日本戲劇大師鈴木忠志曾經說過:“我培養的演員是離開手機還能活的人”。
“社會轉型期人們思想觀念變化的一個重要跡象是兩性關系中的倫理道德觀念的變更及其引起的婚姻基礎的動搖。它的突出現象之一是婚外戀的日漸增多,而社會卻表現出日益的寬容。換句話說,那個曾經為千夫所指的‘第三者,如今已漸漸為越來越多的人們所默許,那么這究竟是社會的倒退還是文明的進步?這個問題既新鮮又古老,不知有多少人為其所困,男人和女人的心無不為之牽動。”
今年,在武漢爆發的冠狀病毒無情地奪走了很多人的生命,其中也包括戰斗在一線的醫務工作者。這個時代不缺英雄,他們就是英雄。我也堅信這是一個有真愛的時代,我們不曾會想到在沒有戰爭的和平年代,因為病毒疫情而失去的生命,在病毒面前人類的生命會如此脆弱。我們真的要珍惜生命,好好生活下去,人生短暫,要和愛的人共度余生。《幺幺洞捌》中那段老莊出軌小三的戲何嘗不是當今社會的真實寫照。人這一生可以做到從一而終嗎?可以只愛一個人嗎?
五、走出話劇市場的困境
“由20世紀80年代初開始的俗文化的沖擊潮洶涌而來,再加上電視傳媒的膨脹擴張,使雅文化跌進低估。但是,可以看到近年來已出現了部分觀眾對俗文化的厭倦,特別是那些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具有一定文化消費能力的觀眾向雅文化遷移的兆頭。他們在尋找新的高雅藝術,他們希望有更高的藝術享受。”“自從中國戲劇遭受到商品經濟大潮冷酷無情的沖擊以來,熱愛戲劇的人士常常陷入一種十分矛盾的心情,一方面很贊成這種沖擊,希望戲劇在文化市場的競爭中煥發出新的活力,另一方面,人們又十分擔心戲劇藝術的生命會枯萎在商品化與平庸化之中,因為真正的藝術是有錢難買的。”
“現在我們說‘振興話劇也包含著與電視電影爭奪觀眾的潛臺詞。怎么才能與高技術的影視競爭呢?最好的辦法是發揮影視無法具備的活人交流的特長,而這種特長正是小劇場的特長。而如果再在小劇場里演出表現人的隱秘心理世界的戲,充分發揮小劇場戲劇心理深入的可能性,就能把活人交流的特長表現得更加淋漓盡致。”“劇場是凈化精神和尋求和平的必要場所。劇場讓人們無懼死亡,相信永恒。它讓你意識到,生活不僅需要創作者還需要觀眾。劇場是通往和平之路,它讓人意識到自己被需要,每一個人都是重要的,都被人需要著。”這次病毒疫情也一定會對國內劇院演出市場帶來影響,演出推遲或取消。但是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也沒有一個春天不會到來。等疫情結束,靜待花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