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全國養老院服務質量建設專項行動的收官之年。民政部等五部門日前要求,2020年年底前,各地養老機構普遍推行全國統一的養老機構等級評定制度,實現60%以上的養老機構提前符合強制性國家標準。

提供跌倒防護產品,能幫助有輕度行動障礙的老人在居家或外出時獨立行動;老人無人看護、發生意外時,能及時監測并發出報警信息;利用科技手段,為大型養老機構人員進出管控提供解決方案……上海市民政局日前公布首批12個智慧養老應用場景,涵蓋安全防護、照護服務、健康服務和情感關愛4個類別。下一步,政府將鼓勵相關企業快速推出滿足老年人應用的智慧養老產品,力求產品“出得來、用得起、評價高”。
據艾媒咨詢《2020年中國知識付費行業運行發展及用戶行為調研分析報告》顯示,全國超3億用戶已為知識付費,在線學習用戶年齡分布中,41歲以上的用戶占21.9%。另一份數據則顯示,2020年春節前后,教育學習APP行業日均活躍用戶規模突破1.27億,其中41—45歲用戶增長了27.9%,46歲以上用戶增長了33%。
4月,深圳市民政局推出智慧養老頤年卡,整合了目前所有的涉老服務載體,包括居家養老服務券、高齡津貼、長者助餐優惠、敬老優待等相關功能,實現養老服務一卡通。該卡功能強大,持卡人可免費乘坐市內公交及軌道交通,免費進入市政府投資建設的各旅游景區,免費進入全市各文化場所,免費或優惠使用全市公共體育館,享受長者飯堂補貼、優惠,享受醫療機構優先窗口和通道服務,并享受個性化專屬金融服務。此外,70周歲及以上戶籍持卡人可享受高齡津貼發放服務;符合規定的戶籍持卡人還可享受居家養老消費的優惠和補貼,包括生活照料、家政服務、康復護理服務、日托服務、心理咨詢等。
其實,早在2017年,北京、哈爾濱等地就陸續推出了類似的敬老服務卡,依托相關平臺的大數據支持,保證了老年人享受養老服務的質量。
養老行業需要的護理人才正在加速“定制”中,多家養老企業已啟動“訂單培養項目”。比如,泰康保險與相關院校簽訂協議冠名“泰康班”,面試甄選熱愛養老行業的學生進入到泰康班,并給班級提供專門的培養費用。
近期,首個終身保證續保的醫療險產品——好醫保·終身防癌醫療險在支付寶上線。與以往“一年一續”的醫療險不同,該款產品可以續保至100歲,避免了產品“停售”所帶來的保障中斷風險。但業內人士也提醒,產品可以續保并非“保費一成不變”,即費率存在調漲風險,購買時需謹慎考慮。該款產品對報銷比例有一定限制,被保險人需要到“該公司指定的57家醫院”就診,才能獲得特定惡性腫瘤醫療費用和藥品費用100%報銷,不然的話只能獲得90%的費用報銷。
隨著溫度升高,空調的使用提上日程。提醒:不要用酒精清洗空調內部!醫用酒精雖然可以消毒殺菌,但同時揮發較快,用酒精清洗空調,揮發的蒸氣和空氣混合,容易形成易燃、易爆氣體。當用于清潔空調內部的時候,因為空調內部空氣流通不暢,這些氣體就會在空調內積攢,通電后,極易被啟動的電流點燃。

提到頸椎病,很多人會想到頸部慢性損傷、局部受寒與急性外傷等原因,其實情志因素也可能引起頸椎病,即交感神經型頸椎病。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有些人因為緊張焦慮就會激發交感神經型頸椎病,典型癥狀有:頭痛、頭昏、枕部痛或頸后痛,視物模糊、眼窩脹痛、眼目干澀,心跳加快、心律失常、血壓升高,肢體發涼,頸部、面部和肢體麻木,多汗等。
90%以上的頸椎病通過保守治療可緩解或治愈,臨床只有極少數的頸椎病需手術。優秀的醫生在針對筋骨治療的同時,還會通過聊天等方法幫患者進行情緒治療。建議患者除遵醫囑按時、按點治療外,還要調節情緒,避免緊張。
英國科學家最近證明:高鹽飲食可能損害人體抵抗細菌感染的能力。
在正常飲食基礎上,研究團隊每天給10名20~50歲的健康男女額外增加6克鹽,以每天3片的形式服用。一周后,與服用額外食鹽之前相比,這些人體內一些免疫細胞(稱為中性粒細胞)吞噬和殺死細菌的能力大大受損。
該團隊認為,這與兩個原因有關:首先,當我們攝入過量鹽分時,身體會釋放激素,使人體排泄更多鹽,其中就包括糖皮質激素,它具有抑制全身免疫系統的副作用;其次,當鹽含量高時,尿素會積聚在腎臟內,而尿素會抑制中性粒細胞的殺菌能力。
在眼科門診,常會有不少因長期流淚而來就診的老人。其實,“老淚縱橫”多半不是病。臨床資料顯示,約90%的老人流淚屬于功能性異常,他們“老淚縱橫”主要是因為眼皮松弛,肌肉發生退行性改變所致。此外,因眼白(結膜)松弛導致眼淚不能正常分布和流動而直接排到眼外,也是重要原因。
有流淚癥狀的老人,若就診發現無器質性病變,這里有幾點建議:1.學會正確擦拭淚水。老人眼瞼松弛,若用力向下擦拭淚水,可導致眼瞼外翻,加重流淚癥狀。正確做法是向鼻側擦拭或在外眼角輕輕吸干。2.避免刺激因素。飲食宜清淡,少食辛辣刺激食物,風沙天減少戶外活動。3.避免亂用眼藥水。4.可局部按摩或濕毛巾熱敷,可減輕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