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最招人煩的,莫過于怎么拍、怎么趕都不會少的蚊子了。坐著、躺著、走著……免不了冷不丁被咬上一口,回過神來,蚊子早就沒了蹤影,徒留幾個蚊包,讓人奇癢無比、空抓狂。
江湖上流傳著各式各樣的驅蚊招式,真的都有效嗎?
其實很多驅蚊招數就是假把式:驅蚊手環性價比低,戴在手上,胳膊依然會中招;“植物驅蚊”基本達不到驅蚊功效;至于蚊香、電蚊香、液體蚊香;劣質的常含有 DDT、666等毒性強烈的殺蟲劑,質量過關的,假如房間大于15平方米,驅蚊有效成分濃度會下降,也就趕不了幾只蚊子了;蚊帳、紗窗了解下,不過請保證你在紗這邊,蚊子在那邊。物理屏障雖好,但說對付蚊子的殺手锏還要數“化學武器”,比如各類驅蚊劑。市面上那么多的驅蚊劑,怎么挑選呢?
一看成分:能夠涂抹在皮膚上的驅蚊產品,主要是避蚊胺(DEET)(不推薦2個月以下嬰兒用)、驅蚊酯(又稱伊默寧,BAAPE)、埃卡瑞丁(KBR3023)、檸檬桉葉油這些有效成分在發揮作用。
二看濃度:一般來說,驅蚊有效成分濃度越高,其驅蚊效果越好,但是也要考慮到安全性,最常用的避蚊胺(DEET),濃度一般控制在10%~30%。
三看過敏:如果你對避蚊胺過敏,也不用擔心,世衛組織建議用含驅蚊酯(不推薦2個月以下嬰兒用)和派卡瑞丁的驅蚊劑來預防蚊蟲叮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