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計算思維是信息技術的核心素養之一。“我的世界”編程是一款具有趣味性的圖形化的可視化編程軟件。學生通過學習“我的世界”編程,能夠有效提高抽象思維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程序優化能力和創新能力,從而更好地培養計算思維。
關鍵詞:編程;計算思維;信息技術
中圖分類號:G42?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20)10-0062-02
引 言
“我的世界”編程是一款基于虛擬三維空間設計的具有趣味性的圖形化編程軟件,它為學生的思維訓練和創新實踐提供了最直接、最具操作性的平臺,能夠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1]。教師可以在編寫程序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程序優化能力和創新能力,從而培養學生的計算思維。
一、計算思維概述
計算思維是運用計算機科學的基礎概念進行問題求解、系統設計,以及理解類行為等涵蓋計算機科學廣度的一系列思維活動[1]。計算思維是信息技術核心素養中的重要內容,即模仿計算機處理問題的一般過程來解決實際問題,其主要特征為抽象、分解、遞歸和自動化實現。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教師應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積極培養學生的計算思維,其實質是引導學生通過信息技術來思考和解決問題。
二、“我的世界”編程軟件概述
“我的世界(Minecraft)”是一款高級沙盒游戲,玩家在這一三維空間中,可以通過像搭積木一樣的方式來進行組合與拼湊,很容易搭建出現實的建筑,通過一些事件和交互命令的使用,能夠最大限度地模擬現實的生活環境,制作出符合自己想象中的世界[2]。“我的世界”編程就是讓學生利用圖形化的編程軟件,通過編程的方式來建世界、玩游戲。學生在玩游戲的過程中,不斷體驗編程、學習編程、創新編程,從而更好地培養了自身的計算思維。
三、基于“我的世界”編程軟件培養學生的計算思維
小學階段的“算法和程序設計”模塊主要是借助積木式的編程工具,讓學生通過直觀操作來體驗編程過程,感受編程思想[3]。程序設計是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和創新實踐的最直接、最具操作性的平臺。“我的世界”編程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強對學生的思維訓練,提升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的計算思維。
1.立足生活,創設問題情境,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計算思維的本質是解決現實生活中實際問題的方法。我們在現實生活中遇到的問題一般比較復雜,所以在問題創設的過程中要與生活實際相結合,讓學生聯系實際生活經驗,基于真實的生活經驗進行思考。在此基礎上,教師要引導學生從生活問題中抽象提煉出問題的本質,清晰地定義和表達問題,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問題,讓問題具體化。
“我的世界”編程是學生在虛擬的世界中進行生活化的活動,這個世界和我們的現實世界相似,學生可以將自己的想法通過編程的方式來實現。“我的世界”里充滿了現實生活的影子,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很容易就能產生學習需求,進而提高學習興趣和參與欲望。
“我的世界”中的主角史蒂夫剛到一個新的世界,他想要生存下去需要做哪些事情?對于這個問題,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很容易就能回答出來,建家園,養寵物,找朋友,防御敵人……這些回答能夠組成一條故事線,也是我們接下來要學習和解決的問題。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自然而然產生了學習的需求,提高了課堂的教學實效。
例如,在“我的世界”中建造花園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生活經驗說一說建造花園需要哪些物品,如花、數、柵欄等,這就自然而然地引出了要用無人機模塊的命令來放置方塊,而要種很多花,又引出了要使用重復命令來設置腳本。教師帶領學生進行討論,學生從具體的情境中抽象問題,從而解決問題。這一過程,就是將學生的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轉化的過程。
2.分解問題,梳理思路,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在學習過程中,我們抽象出來的問題往往可能比較復雜,解決這類問題需要學生綜合運用多方面知識。為了讓問題更加清晰,學生可以在這一過程中將復雜的問題分解,抽象成若干個小的、易于解決的簡單的問題。學生通過解決一個個小的問題,從而解決大問題。問題的解決方法有很多種,在明確認識到需要解決的問題后,學生可以對解決方案提出自己的猜想。這一過程,實際上是在提煉算法、訓練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在解決問題之前,學生需要首先分析問題,之后思考各問題的解決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了解最終要完成的任務。為了完成這個任務,教師應帶領學生將任務分解成幾個便于執行的、具有邏輯性的小任務。在無形中,學生就將一個大的任務分解成了可以完成的具有聯系的小任務,形成了算法般的步驟,梳理了解決問題的步驟。
在“我的世界”編程游戲中,玩家在這個世界里生活,如吃飯、睡覺、種地、建房子等,自然會遇到許多現實問題。面對需要解決的現實問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來分析,利用生活經驗找到解決問題的關鍵,嘗試將比較復雜的問題抽象成一個個能夠解決的具體的小問題,分解難點并逐一突破。例如,在“我的世界”中建造一圈柵欄時,最終目標是建造一個正方形的柵欄。在此之前,教師帶領學生將這個任務分解:建一個柵欄,建一排柵欄,建一圈柵欄,化難為易,逐步完成最終目標。整個問題分析的過程,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任務、解決問題,從而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3.解決問題,完善代碼,培養學生的程序優化能力
解決問題就是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嘗試獲得答案或者解決方法。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在不同的情境中,需要根據需求,調用已知的知識來嘗試解決問題,從而獲得新的知識和技能,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我的世界”編程的學習,始終滲透著算法思維。教師可以通過流程圖幫助學生進行抽象與建模,引導學生進行開放、合作式的探究活動,以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這樣既能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又能讓學生對探究活動形成較為全面的認識和參與過程。計算思維不僅僅是解決問題的過程,更是尋求解決問題的最佳方式。
“我的世界”是一個“學習共同體”。在“我的世界”中,玩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合作創造生活。在這個世界中,玩家之間可以相互交流,也可以合作創造世界。而在編程學習中,實現某種目標的程序也有多種編寫方式,學生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來編寫程序。教師應鼓勵學生采取合作和交流的方式進行學習,引導學生解決創作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學生在合作過程中鍛煉了溝通能力、協作能力,共同探究問題,找到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法和策略,最終優化了程序。
例如,在“我的世界”中種花,學生可以采用先種花,再向前一步的方式編寫程序,也可以采用先向前一步,再種花的方式編寫程序。學生通過比較兩種程序的編寫,看哪種程序能夠更加簡化命令,即能夠更好地使用重復執行命令。這樣能夠優化程序的編寫方式,提高操作效率,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程序優化的能力。
4.展示作品,互動評價,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培養計算思維的目的是讓學生在遇到實際問題時,能夠運用所學知識和在課堂上養成的思維方式來解決問題,這就是計算思維抽象和自動化特點在學生實際生活中的體現。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展示、分享作品,讓學生借鑒同伴的知識、技術與創意,加強學生之間的思想交流,這也是學生再學習的一種方式。學生之間互相學習、評價、討論,對課堂中的問題進行提升或重組,進一步碰撞思維的火花,從而創作出更精彩的作品,培養了創新思維能力。
例如,在“建造花園”一課中,通過展示完成的花園,學生會發現大家種的花各色各樣,由此可以提出問題:如何在花園中種不同種類的花呢?這些花可以怎樣分布在花園中呢?學生進行進一步思考、討論,在思維碰撞中不斷提升自身的創新思維能力。
結 語
計算思維的形成不是通過短短一節課或幾節課的時間就能實現的,它是一個較為漫長而又持續的學習過程。學生需要形成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利用學科思維方式解決問題的思維模式。“我的世界”是一款很受學生歡迎的3D沙盒游戲,游戲中充滿了現實生活的影子,其編程是一款適合小學生學習的編程軟件,既能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創作的樂趣,又能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不斷地提升計算思維能力,并使學生將其遷移,應用于日常生活中。
[參考文獻]
李改娟,潘艾文.淺談計算機教學中如何培養計算思維[J].科技信息,2013(08):12-13.
汪琦.讓信息課堂變成“我的世界”[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2017(24):82-83.
謝新燕.在scratch教學中如何培養小學生的計算思維[J].當代家庭教育,2019(18):79-80.
作者簡介:王月(1991.9—),女,江蘇東臺人,二級教師,獲得棲霞區“教壇新秀”稱號,南京市網絡與數字化環境下教學實驗項目“先進個人”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