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綺雯
【摘要】良好的學習氛圍就像一個訓練場,激勵著學生不斷前行。老師應該構建和諧活躍的科學課堂氛圍,設計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如游戲教學,獎勵機制等,讓學生樂于學習。
【關鍵詞】獎勵機制 課堂中精彩紛呈的讀 課后激發潛能的寫
【中圖分類號】G623.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20)14-127-01
小學是孩子最初學習的階段,這個時期,如果構建良好的學習氛圍,學生的核心素養里語言能力和學習能力將會得到提升,獲得更高質量的學習,也為今后愛上學習創建有利的條件。一所好的學校必定有優良的校風,一個先進的班級一定有嚴謹的學風,一個優秀的學生都有良好的班級氛圍,班級氛圍由課堂教學為主,課外教育為輔的一個整體。一個班級的學習氛圍是否濃厚,直接影響學生的行為習慣和學習效果。
良好的學習氛圍就像一個訓練場,激勵著學生不斷前行。怎樣才能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愛上學習。我在實踐中總結以下幾點:
一、獎勵機制,激勵孩子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良好的學習習慣可以保證學習質量。學習習慣包括完成作業,課前的預習和課后的復習。運用獎勵機制激勵學生養成這個習慣。老師設立獎勵券,給表現好的學生發獎勵券,如按時完成作業,有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等。學生的獎勵券積累到一定數量,就可以兌換“獎品”。“獎品”有餅干糖果,也有橡皮、本子和筆。有時候對于聽寫滿分,表現特別棒的學生進行免做一次作業。對于學生來說是最大的殊榮。我打印了一些寫著“聽寫滿分,免做抄寫!”的紙條,當學生聽寫滿分我就頒發紙條,學生可以把紙條粘在抄寫本上,那次的抄寫就可以免做了,學生也可以把紙條收集起來,積夠數量也可以兌獎。這樣大大激勵了學生的積極性,學生為了拿到免做金牌,想方設法進行記憶鞏固。學習不但自覺了,也認真了。實行獎勵機制一定程度上推進學生習慣的養成,核心素養的培養。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生慢慢地形成這個習慣。就算沒有獎勵,學生也能一如既往的表現良好。
二、課堂精彩紛呈的“讀”,激活孩子學習興趣
課堂教學是構建學習氛圍的一個重要的樞紐,根據這個理念我們在“讀”上下功夫。英語教學里的“讀”法可謂豐富多彩,單詞教學我們喜歡“one by one”開火車和“high and low voice”大小聲。添加小游戲“follow me”跟我讀,有時候老師故意讀錯,讓大意的孩子上當從中吸取教訓。還有“big mouth”大嘴巴,老師做口型,學生搶答。再來個“police and thief”警察捉小偷,“小偷”把卡片藏在某個地方然后“警察”通過同學讀的聲音高低判斷卡片的位置。這些有趣又好玩的小游戲給孩子賦予了不同的角色,同學們就像舞臺上表演各色節目,精彩紛呈。閱讀教學我們通常用“group reading”小組讀,還可以“read together”整體讀。當然,孩子們也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讀,例如“free reading”自由朗讀或者是“silent reading”默讀。在閱讀技巧中我們又分兩種:略讀和細讀。略讀也叫跳讀,是一種快速閱讀技巧。我們通常閱覽全文,大概了解內容就會用略讀。當尋找某個問題的答案我們就用到細讀,細讀是帶有目標性,有針對性查找某個文本的信息的另一種閱讀方法。我們在閱讀教學里一般把這兩種閱讀方法結合一起運用。
“讀”只不過是把知識內容進行表層的梳理,要達到知識的深層必須是通過“誦”。這是個體輸入信息而達到識記目的的過程。心理學教授林崇德在《發展心理學》里論述了記憶策略的運用其中之一是復述,也就是背誦。他說: “背誦是能促進兒童記憶的一種有效策略。”事實上,背誦是讀書的深層內化。我們經常在教學的最后環節才會運用這個“reclte”背誦或者“retell”復述。學生要把學的知識進行內化才能達到“誦”這個水平。當然,還需要平時孩子在課外下功夫讀才能真正把“誦”落到實處。
無論是哪一種讀或誦,目的是對知識的領會,就像朱熹言:讀書有三道:心到,眼到,口到,心到是最緊要的。其實就是從讀到記憶成誦的一個過程。兩者是融合相通的。
三、課后的“寫”,激發孩子潛能
“寫”在英語教學大綱里真正的含義是把積累的知識轉化成內在信息的一種輸出行為。是完成聽、說、讀一系列活動之后的信息輸出。這種輸出在思考的時候因人而異,可以轉化成富有個性的東西,也可以說“寫”就是創造。寫在英語教學里有兩個層面,第一種是按照原文的抄寫,例如抄寫單詞、摘抄句子,抄寫文本。抄寫對于學習并不是一無用處,它是對學習整理的一個過程,也是對學習的識記鞏固。第二種是發散思維的練習,是記憶內化的輸出,有時候繁衍出新的東西。如綜合、造句、作文、手抄報、思維導圖等。第二種是第一種的升華,也是創造總結的過程。例如讓孩子用if(如果)來造句,孩子們的答案五花八門“If you want,you can eatlce cream”“If you are sad.1 will be sad.”“If it ralns,you can't come”孩子能達到“寫”的創造是我們教育最終的目的。這就需要孩子循序漸進,從讀到誦,從寫到練,最后成為自己的東西。
老師應該構建和諧活躍的科學課堂氛圍,設計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如游戲教學,獎勵機制等,讓學生樂于學習。教師的角色既像旅游團里的領隊,把學生帶到一個知識的領域,讓學生體會和感悟。又像賽場上的啦啦隊,在必要時刻給予鼓舞士氣的作用,激活學生機體的靈動性,學生由被動學習轉化為主動學習。總的來說,教師根據學生的需要扮演不同的角色身份,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進行技能的培養。
另外,在班級里設置良好的學習氛圍,如學習園地。學習園地可以張貼學生的優秀作品,手抄報,作業,好人好事,光榮榜等。還有圖書角,學生下課可以隨時翻閱自己喜歡的課外書籍。以良好的班級氛圍讓學生從學習中得到樂趣。
【注:本文系廣東教育學會教育科研規劃小課題“提高農村小學英語學習氛圍的研究”成果(課題編號:GDXKT2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