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慕夏
【摘要】學生在服裝設計中融入廣州特色文化圖形的視覺元素,具有重要的意義。廣州有自己獨特的文化底蘊,它為現代服裝設計提供了及其豐富的表現形式和設計素材。比如建筑文化,傳統藝術文化、美食文化、民俗表演文化等,都運用到服裝設計之中,能讓學生帶來更深層次的文化底蘊體驗和設計思想和設計技巧。
【關鍵詞】服裝設計 考察 廣州文化 表現情感
【中圖分類號】G63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20)14-167-01
廣州特色文化既具有時代特色又蘊藏深厚文化的風格,同學們在研究廣州特色文化的圖形視覺元素中汲取文化營養,運用設計理念,將廣州特色文化元素進行感性的運用于理性的重組,融人多種藝術風格,表達廣州風情、廣州韻味,學生體驗到服裝設計帶來的視覺美感,從而提高他們的創作熱情。本文將從以下幾個方面淺析廣州特色文化在初中美術服裝設計的教學策略。
一、培養科學、藝術考察廣州特色文化視覺元素
1.廣州特色文化視覺元素的概述
廣州特色文化視覺元素通過不同的文字、圖像信息元素和形態呈現出來,共同形成廣州特色文化的表征,因此,廣州特色文化視覺元素與廣州特色文化緊密相連。
我們能夠從視覺元素來認識廣州特色文化的所有信息,從整體來分為四大類:其一、美食文化,包括飲茶的一盅兩件、地道小吃、特色水果等。其二、傳統藝術文化,包括粵劇、灰塑的圖形視覺元素等。其三、地標建筑文化,傳統代表:鑊耳屋。它是嶺南傳統民居的典型代表,因其在屋的兩邊墻上筑起兩個像鑊耳一樣的擋風墻而得名。廣州地區的鑊耳屋典型代表分布在民俗博物館、陳家祠、余蔭山房等。四、民俗表演文化,其代表如醒獅、賽龍舟等。以上幾個方面內容構成了獨特而多元的廣州特色文化。
2.設計廣州特色文化問卷調查,科學考察廣州特色文化視覺元素
老師設計調查問卷“廣州特色文化知多少”,啟發他們的探索方向,激發學生對于廣州特色文化的藝術考察熱情。
二、體驗廣州特色文化視覺元素的美感
1.創設情境:學生為廣州特色文化推廣小記者設計工作服,根據小記者的年齡和工作要求來設計,從而激發學生的設計熱情。
2.學生通過調查問卷初步搜索廣州特色文化視覺元素。學生嘗試從地標建筑、粵劇圖形、灰塑圖形、特色美食圖形等方面畫出廣州不同的特色文化視覺元素,并嘗試運用不同的視覺元素表現不同的情感。學生從熟知的生活中提取視覺元素有助增強他們的自信心與創造能力。
3.展示不同表現形式的服裝設計圖樣給學生,如:地標建筑圖形和服裝的樣式,木棉花的色彩與服裝的輕盈……
讓學生收集不同的廣州特色文化視覺元素,如,服裝與文化元素等組成的服裝設計,并仔細觀察體會文化圖形表達自己不同的情感,如用粵劇圖形表現對傳統的贊美的情感,用廣州塔表現積極向上的情感等。
4.孩子用服裝中圖形設計來向外界表達內心情感,不同性格的孩子對廣州特色文化視覺元素有不同的選擇,初級階段可以通過構思組合一些特色文化元素,進行圖形設計。學生結合自己的所見所聞,以及內心的情感用字體筆劃線條表現出來,同時滲透設計理念其中,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主觀創作意識。
三、廣州特色文化視覺元素在服裝上的創新應用
篩選廣州特色文化元素并整合成為服裝設計視覺圖形。結合服裝的樣款對廣州特色文化圖形進行美化、概括、提煉、加工、創造性地再現廣州特色文化視覺元素。
1.藝術源自生活,而又高于生活。藝術創作的靈感,與生活中的原型息息相關。讓學生發現廣州特色文化視覺元素的美,創造美,提高學生的藝術考察綜合能力,因而線描寫生是提煉廣州特色文化視覺元素的重要途徑。
2.服裝設計圖形步驟的訓練:
(1)有趣的字體
把握T恤色彩,在特色圖形中融入一些文字創意,選擇個性有趣的文字,結合文字的風格來選取文字的字體,讓穿者產生共鳴。
(2)T恤圖形體現個性
想象T恤當做你的發言人,T恤圖案設計展示他的所思所想,用T恤圖形代替來發聲。
(3)T恤的圖形排版
廣州特色文化的視覺元素可結合T恤的款式來進行排版。圖形的松散與疏密、筆畫的粗細與曲直、細節的特征修飾統統會直接左右一個圖形的性格。
(4)T恤的圖形擬人化
學生通過擬人化加強廣州特色文化的親切感,引導學生根據廣州文化的特點進行人物化的想象變化,增添表情設計,服飾搭配,增強幽默感,傳達親切的廣州形象。
服裝設計圖形離不開廣州文化的獨特性,本課以廣州特色文化T恤設計為載體,激發學生去想象與創作。他們通過在生活中對廣州特色文化視覺元素科學藝術考察,積累與提煉,設計有趣的T恤服裝圖形,體驗設計與變化的樂趣,培養創新精神。他們既能感受到廣州特色文化視覺元素帶來的美感,又能從擬人化中學會夸張而幽默的藝術表現方式,從字體設計中感受美,欣賞蘊含在廣州特色文化視覺元素的美。
【本文系廣東教育學會學校特色研究“十三五”教育規劃課題《基于核心素養下的初中美術“創意水彩繪羊城”校本課程的實踐研究》《課題編號:TSJPKL02764)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李昭慶.服裝流行與文化影響力研究[M]中國紡織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