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生建學

圖 |圖蟲創意
《教育部等八部門關于加快和擴大新時代教育對外開放的意見》對新時代教育對外開放進行了總體部署,提出了明確要求,也為國家留學事業進一步實現提質增效和內涵式發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意義重大。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下,國家公派出國留學和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實現了高速發展,規模、層次、結構等不斷優化,邁入提質增效新通道。
國家公派出國留學的引領作用凸顯。作為“留學國家隊”,多年來,國家公派出國留學聚焦主責主業,布局結構不斷優化。一是更加聚焦教育現代化強國建設。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累計派出8 萬余名留學人員;創新型人才國際合作培養項目先后資助300 多個項目,為實現教育現代化提供了有力人才支撐。二是更加聚焦服務“一帶一路”發展。通過國際區域問題研究及外語高層次人才培養項目,加大對通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語言、人文、經濟等方面專門人才培養力度。三是更加聚焦全球治理人才培養。相繼設立國際組織實習項目和國際組織后備人才培養項目。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公派出國留學年度派出規模連續多年穩定在3 萬人左右,每年資助近7 萬人在外留學。
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的品牌效應凸顯。在“留學中國”品牌矩陣中,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是當之無愧的第一方陣,生源地國家數和留學人數不斷拓展,獎學金生結構持續優化。一是招生改革持續推進。優化完善招錄制度,實行獎學金院校、學生間雙向選擇,把好把嚴“入口”。二是預科教育體系進一步健全。基本完成預科教育體系和考試建設,預科院校規模擴大到17 所,培養合格預科生1.6 萬余人。三是“感知中國”走深走實。2015年至今,支持和引導有關獎學金院校組織3 萬余名中國政府獎學金生深入各行各業,了解中國發展和變化。四是獎學金管理工作更加規范。加強對學校來華留學培養質量、服務管理及規模考核,及時處理獎學金院校關心問題,管理規范化不斷提升。
國家公派出國留學人員的獲得感增強。落實國家深化“放管服”改革要求,堅持完善制度與人文關懷相結合,對管得過多過細的做減法,對做得不夠的做加法,對該做沒做的出辦法。進一步明確國內相關單位主體責任,完善國內外管理事項。充分調研國內外有關單位、留學人員所思所急所需,相繼取消保證金、協議書公證等環節,推進協議書電子化等線上“一網通辦”,改善管理服務,優化精簡流程,減輕公派出國留學人員負擔,提高留學人員的獲得感、幸福感。
自費留學人員的歸屬感增強。自費留學是國家留學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留學基金管理委員會積極落實好“國家優秀自費留學生獎學金”項目,17年來,項目已輻射全球34 個國家,獲獎人數達6914 人。項目逐漸成為引領國外自費留學人員刻苦學習、奮發有為的一面旗幟,眾多優秀留學人員由此感受到國家的關心和感召,成為展現中國精神、講述中國故事、傳遞中國聲音的使者。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也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國家留學基金管理委員會將以深入學習貫徹《意見》為抓手,準確把握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全球疫情防控新形勢,加強研判、固強補弱、精準發力、提質增效。一是以落實“一帶一路”倡議和“雙一流”建設為重點,發揮國家公派出國留學引領作用,培養更多復合型、創新型高層次國際化人才。二是持續推進國家公派出國留學“放管服”改革和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招生改革,尊重人才成長規律,健全多方協同管理服務體系,優化生源結構,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三是發揮留學教育在推動中外文明交流互鑒中的橋梁紐帶作用,通過“走出去”和“請進來”,支持和鼓勵中外留學人員同世界各國青年一道,增進了解、互助互信,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