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鄔時民(上海市執業藥師協會會刊編輯部主任)
5月,又到了天熱的時候,一些高血壓患者往往認為,天熱血壓會降低,因此不太重視高血壓用藥了。專家提示,天熱并非是高血壓的“安全期”,同樣會發生高血壓意外事件。
腦血管病的發生在季節變化時尤為多見,冬季天寒高血壓患者血壓一般較高,較難控制血壓,因此患者重視對血壓的控制。而到了夏天,人的血管容易擴張,血壓會下降,有的甚至變成正常或者偏低,因此有的高血壓患者“久病成良醫”,每逢夏季炎熱天就停止服用降壓藥,到了秋天天氣涼爽的時候重新服用降壓藥。其實,這樣的做法不妥。因為高血壓患者與正常人不同,他們的血壓波動對環境溫度適應能力差,在32℃度以上的高溫環境,體溫的調節主要靠皮膚擴張、大量的汗液蒸發來散熱,使皮膚下的血液循環量比平常高出3~4倍,這時候血壓很容易升高,這就增加了腦溢血的可能性。
凡有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血脂紊亂、吸煙等高危因素的人,如突然出現一側肢體偏癱、一側面部麻木、口舌歪斜、口齒不清、視力模糊、反應遲鈍、言語困難、頭暈、失去平衡、走路不穩、吞咽困難、喝水嗆咳等癥狀,應考慮發生腦卒中,必須立即到醫院診治。
對于一些癥狀很輕或癥狀持續幾分鐘、幾小時后又消失的情況,一定要予以重視,不要盲目當頸椎病、腰腿痛自行處理,避免拖延就診。一旦有腦卒中現象發生,不要過多搬動病人,讓他就地或到附近的沙發、床上躺下,等待醫務人員到來。
提高血管健康水平,可降低心梗、中風、猝死等心血管疾病發生。5.18全國血管健康日源于一個指標值:5.18毫摩爾/升,即正常人血液內總膽固醇異常的臨界值。設立這個節日旨在呼吁人們重視血管健康。
另外,腦溢血除了有季節的節律以外,還有晝夜節律。大部分人的血壓波動呈現杓型曲線,午夜血壓最低,早晨血壓就開始上升,此后約2~3小時即上午6~8時血壓升髙到第一個高峰;以后血壓逐漸下降,到傍晚血壓又上升,大約在16~20時形成第二個高峰;到22時睡覺后,血壓逐漸下降,在半夜(大約是24時至第二天2時)時最低,稱為“谷”。因此,不建議高血壓患者過早出門及進行晨練,以防遭遇腦卒中等不測事件。
高血壓是腦溢血的“導火索”腦溢血就是我們平常所講的中風,屬于腦卒中的一種,另一種即腦梗死。心腦血管疾病專家認為,無論是腦溢血,還是腦梗死,都有一根“導火索”——高血壓在作怪。長期高血壓的患者,腦部動脈硬化程度較高。做個形象的比喻,由于高血壓患者全身血管像舊輪胎一樣彈性變差,特別是一些小血管壁越來越薄,甚至個別地方產生“鼓包”(即微小的動脈瘤)現象,一旦血壓驟然升高,容易導致腦血管管壁破裂,形成出血性腦卒中,即腦溢血。高血壓可使腦血管動脈硬化的發展加速、加重,血管硬化造成的血管狹窄和硬化的血管壁內形成的斑塊破裂,引起的血栓則會造成血管的堵塞,從而引發缺血性卒中,即腦梗死。
藥物治療是高血壓患者最主要的治療手段。通過藥物治療,把血壓控制在理想的水平,以減少高血壓并發癥,降低心腦血管事件風險。另一方面,要重視非藥物療法。如果高血壓患者能夠很好地將藥物療法與非藥物療法緊密結合起來,那樣不僅能控制血壓,避免并發癥產生的可能,同時還能減輕癥狀,提高患者生命質量。
高血壓非藥物療法包括:
飲食治療:適度吃青菜、水果和薯類;常吃奶制品;少鹽,戒煙限酒;吃飯八分飽;保持適宜體重。
運動治療:有氧運動被視為高血壓患者較為適宜的運動方式,如游泳、慢跑、快走、打乒乓球等。
心理治療:高血壓的發病與心理因素有很大的關系。當有較大的心理壓力時,應善于向親人、朋友傾訴、交流,抒發壓力。不急躁、不生氣、控制好情緒,保持心態平和、心理平衡是比較關鍵的。
腦卒中康復期家庭護理ABC
文·孫宏德(吉林省長嶺縣中醫院)
腦卒中患者康復期一般是在家里度過的,家屬應了解如何做好家庭康復。
在恢復期預防再發很有意義。因為腦卒中可以突然再發,發作次數越多,每次的后遺癥加起來,預后就更差,死亡率也大大增加。為了防止再發,應注意血壓平穩,食入量適宜,并檢查心臟、肺部有無合并癥等。
康復護理
包括心理護理、基礎護理,保證患者的基本生活需要;做好特種護理,視具體患者、病情施護,如對鼻飼管、尿管、褥瘡的護理等。
安全進食
因腦卒中患者常伴失語,不能正確表達意愿,或有嗆咳、咽下困難,不能保證進食,入量常有不足或過多,家屬應予足夠重視。要定食譜、定入量、定時間供給,必要時經鼻管飼給。
大便通暢
大便秘結,排便時過于用力可誘發出血性腦中風、腦栓塞。為了保持大便通暢,定時排便,適當吃芹菜、胡蘿卜、水果等。必要時可用藥物,如蕃瀉葉、麻仁潤腸丸、果導等。
心理疏導
急性期家屬及患者的注意力在搶救生命上,而在康復期則往往急于功能恢復,要求很快自理,甚至去工作。要求用新藥、新方法治療者頗多;有部分患者表現悲觀、失望,精神抑郁。因此,家屬要多鼓勵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患者要實事求是地對待自己的疾病和功能,力爭取得良好的預后。患者要與醫護人員、家庭配合好,共同戰勝疾病。
康復鍛煉
1開始時做深呼吸及簡單的主動運動,著重偏癱一側手腳的伸展運動:肩外展、上肢伸展、下肢彎曲。
2運動間隙用枕墊、木架維持肢體功能位,防止上肢屈曲、足下垂等畸形。
3逐步增加坐、立、行走練習,進行步態行走、上下樓。注意加強保護,防止跌傷等意外。
4上肢活動功能初步恢復后,著重做抓放物品、盤核桃等運動,加強自理能力練習:進餐、梳洗、穿脫衣等。
5情況進一步好轉,可進行寫字、編織、園藝等勞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