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星 汪春英
(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 天津 300052)
分娩是滿28 周及以上,胎兒及其附屬物自臨產開始到由母體娩出的全過程。需要產力、產道、胎兒三個方面協調配合,同時受體液、神經、內分泌等多種因素的共同調節[1]。 子宮收縮力貫穿整個分娩過程,是導致分娩疼痛最主要的原因。 需要消耗產婦大量的體力和精力,尤其是初產婦,產程時間較長,經常導致體力過度透支, 長時間的體力透支又會導致子宮收縮力下降[2],可致產程延長,增加產后出血、新生兒低出生評分的風險。 因此在產程監護中加強能量的補充對產婦的順利分娩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3]。第二產程即從宮口開全到胎兒娩出期,初產婦需1~2小時,不應超過2 小時,此期的正確評估和處理對母兒結局至關重要[4]。 為此,我們對初產婦第二產程中給予能量補充,觀察其對初產婦分娩質量的影響。
1.1 研究對象 選取2018 年2 至10 月我院住院分娩并進入第一產程的初產婦作為觀察對象。納入標準:①單胎頭位, 孕周37~40 周, 胎兒體質量預估2.5~3.750 kg;骨盆測量值正常;無相對頭盆不稱;②年齡20~35 歲;③會陰條件符合陰道分娩;④無糖尿病合并妊娠及妊娠期糖尿病等妊娠合并癥及并發癥;⑤語言表達清晰,意識清楚;⑥產婦及家屬知情同意,自愿參加本研究。 排除標準:①產程中因各種原因改行剖宮產結束分娩;②靜脈滴入縮宮素引產者;③實施分娩鎮痛者。 符合納入標準的孕產婦200 例參與本研究,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100 例。 此項研究已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研究對象的人口學特征 兩組產婦的年齡、孕周、身高、產婦體質量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兩組產婦基本情況(±s)

表1 兩組產婦基本情況(±s)
組別 n 年齡(歲) 孕周(周) 體質量(kg) 身高(m)對照組 100 29.02±2.32 37.91±1.52 77.20±5.08 1.64±0.18觀察組 100 28.64±2.54 38.25±1.34 76.80±5.15 1.63±0.20 t 1.18 1.66 0.55 0.37 P 0.27 0.09 0.58 0.71
1.3 方法
1.3.1 對照組 產婦宮口開全進入產房后, 給予常規助產護理,產婦口渴時喂少量溫開水。
1.3.2 觀察組 產婦宮口開全進入產房后, 助產士了解產婦入臨產室前的飲食情況、休息、自然分娩的信心并觀察產婦的精神及情緒,掌握產婦的身體狀況,根據產程的進展,在第二產程時給予能量補充,以補充能量及水分。 對于自行或經助產士輔助進食的產婦, 根據產婦意愿給予進食高能量食物, 如巧克力等,保證能量供給;對于產婦疼痛劇烈或胃腸反應強烈,未能正常進食者予以靜脈液體補充,經醫師查看產婦后遵醫囑靜脈給予5%葡萄糖與生理鹽水交替輸入,200 mL/h[5]。 能量補充至產婦分娩結束。
1.4 效果評價 分娩方式:產鉗助娩、陰道自然分娩;第二產程時間;產后2 小時出血率,采用同一規格的集血袋,自胎兒娩出后收集產婦的出血量,并置于同一秤測量出血量;新生兒窒息發生率,參照《中華婦產科學》[6],新生兒出生1 min Apgar 評分,4~7 分為輕度窒息,0~3 分為重度窒息。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 軟件包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頻數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產婦分娩方式及新生兒出生體質量 兩組新生兒出生體質量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產婦的陰道自然分娩率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 見表2。

表2 兩組產婦分娩方式及新生兒體質量比較
2.2 兩組產婦第2 產程時間、 產后2 h 出血量 觀察組第2 產程時間短于對照組, 產后2 h 出血量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 見表3。

表3 兩組產婦第二產程時長、產后2 h 出血量的比較
2.3 兩組新生兒出生后1 分鐘Apgar 評分 觀察組新生兒出生后1 分鐘的Apgar 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4。

表4 兩組新生兒出生后1 分鐘Apgar 評分比較[n(%)]
3.1 初產婦第二產程中實施能量補充可提高自然分娩率及新生兒安全性 在以往研究中,為避免分娩過程中發生誤吸及因各種危急情況需要緊急剖宮產結束分娩,有文獻提出產程中限制進食的建議[7]。而分娩是一個極其復雜并消耗大量體力的過程,產力是胎兒及其附屬物從子宮內娩出的力量,它由子宮收縮力、腹肌和隔肌收縮力、肛提肌收縮力組成[8]。而充足的能量是肌肉收縮的物質基礎和內在條件。研究表明, 產婦進入產程后需要消耗約2 500 kcal的能量, 而一個人快走8 km 需要消耗500 kcal 的能量[8]。 尤其第二產程時,子宮收縮變得頻繁,劇烈的疼痛增加了產婦的身體消耗量,本研究觀察組中陰道,自然分娩率高于對照組,同時觀察組新生兒窒息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梢?,通過對初產婦在第二產程中適時適量補充高能量液體或能量食品,使產婦及時補充能量,提高體力和產力,可以提高陰道自然分娩率,降低新生兒窒息發生率。
3.2 初產婦第二產程中實施能量補充可縮短第2 產程時間、減少產后出血 分娩過程中需要兒茶酚胺、皮質醇和交感神經等各種復雜的神經和體液系統參予應激調節[9]。并且分娩過程中脫水和熱量攝取不足可造成產程延長[10]。 有研究顯示,能量補充后,明顯降低產婦饑餓程度及主觀疲勞程度的感受[11],Josianne 等[12]研究顯示,靜脈注射5%葡萄糖的孕婦產程時間短于滴注生理鹽水的孕婦, 認為葡萄糖作為能量供應給孕婦,可以大大縮短產程時間,并且不會提高任何產后并發癥的發生率。 另有研究表明:產婦分娩時加強產程中入量管理,可達到加快產程[13],減少產程延長、滯產及產后出血的發生[14]。 本研究顯示觀察組第2 產程時間短于對照組,產后2 h 出血量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初產婦第二產程中實施能量補充可使產婦體力得到補充,縮短第2 產程時間,減少產后出血。
近年來,隨著人們對分娩質量要求的提高,中國婦幼保健協會促進自然分娩專業委員會研究并推廣了助產適宜技術。 降低剖宮產率的一個有效手段為在自然分娩過程中及時、 科學的開展能量與液體補充[15]。 本研究通過對初產婦第二產程中給予能量補充,增強子宮收縮力、縮短產程、增加自然分娩率、降低產后出血率及新生兒窒息率,改善分娩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