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久麗
(河南省羅山縣中醫院 羅山464200)
糖尿病神經病變是神經系病變最常見的原因,近30%的糖尿病患者受其影響。糖尿病自主神經病變在臨床上也較為常見,而糖尿病性胃腸神經病變屬于糖尿病自主神經病變的一種,具有較高的發病率,主要表現為胃腸功能障礙,胃腸分泌激素異常,給多數糖尿病患者帶來極大的痛苦。甲鈷胺可用于修復神經組織,抑制神經細胞凋亡,促進核酸及葉酸的代謝,是臨床治療神經病變的常用藥物[1]。但是單獨使用甲鈷胺臨床整體療效一般。隨著中藥在臨床應用的現代化研究,已有中藥聯合甲鈷胺用于治療糖尿病性胃腸神經病變患者的報道[2]。半夏瀉心湯在中醫臨床常被用于治療糖尿病性胃腸神經病變。本研究旨在探討半夏瀉心湯聯合甲鈷胺對糖尿病性胃腸神經病變的臨床療效。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6 年8 月~2018 年9月收治的127 例糖尿病性胃腸神經病變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符合WHO 糖尿病臨床診斷標準及胃腸神經病變診斷指征;年齡20~60 歲;對研究用藥無過敏反應;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依從性良好。排除標準:嚴重心、肝、腎、血液及其他消化道器質性病變者;其他原因導致神經病變者。未完成治療退出者按脫落處理。將127 例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63例和對照組64 例。觀察組男31 例,女32 例;年齡28~59 歲,平均(50.28±3.42)歲;病程1~8 年,平均(5.29±1.12)年。對照組男33 例,女性31 例;年齡29~58 歲,平均(50.33±3.15)歲;病程1~8 年,平均(5.17±1.24)年。兩組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均常規口服降血糖藥物或使用胰島素有效地控制血糖水平,并停止服用影響神經功能的藥物。對照組給予甲鈷胺(國藥準字H20052325)治療,0.5 mg/次,口服,3 次/d。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聯合半夏瀉心湯治療,組方:清半夏12 g,人參12 g,大棗12 g,陳皮12 g,厚樸10 g,黃芩8 g,炙甘草6 g,干姜6 g,黃連4 g。1 劑/d,加1 000 ml 水煎至300 ml,分2 次溫服。兩組均持續治療1 個月。
1.3 觀察指標 (1)比較兩組臨床療效。(2)比較兩組臨床癥狀(惡心、嘔吐、腹脹、早飽等)發作次數、胃液體半排空時間及胃固體半排空時間。惡心、嘔吐、腹脹、早飽等癥狀在同一時間出現其中1 種或1 種以上癥狀記為1 次。胃排空時間檢測:清晨空腹5 min 內服用液體試驗餐、固體試驗餐,餐后開始計時,每個5 min 采集1 次圖像,持續采集4 h,采集完成后計算胃排空時間。(3)比較兩組治療前后胃腸功能相關指標水平:清晨空腹采集5 ml 靜脈血,分離血清保存于-70℃,進行以下檢測:采用人胃動素酶聯免疫檢測試劑盒(美國TBZ/IBL 公司,YS-0622)檢測胃動素(Motilin, MOT);采用人生長抑素酶聯免疫試劑盒(上海晶抗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型號,JK-bio-10078)檢測生長抑素(Somatostatin, SS);采用人5-羥色胺酶聯免疫試劑盒(美國R&D 公司,fk0761y) 檢 測 5- 羥 色 胺(5-hydoxytryptamine,5-HT);采用人胃泌素ELISA 酶聯免疫試劑盒(Sigma,96T)檢測胃泌素(Gastrin,GAS);采用人膽囊收縮素ELISA 酶聯免疫試劑盒(Sigma,96T)檢測膽囊收縮素(Cholecystokinin,CCK)。(4)統計食欲不振、腹瀉等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1.4 療效評價 臨床療效通過惡心、嘔吐、腹脹、早飽等癥狀以及胃排空時間等臨床癥狀評價。顯效:臨床癥狀基本消失,胃排空時間恢復正常;有效:臨床癥狀得到改善,胃排空時間明顯縮短。無效:患者臨床癥狀未出現改觀或者病情加重[3]??傆行В斤@效+有效。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3.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以%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 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例(%)]
2.2 兩組臨床癥狀指標比較 治療前,兩組臨床癥狀發作次數、胃半排空時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臨床癥狀發作次數少于治療前,胃半排空時間短于治療前,且觀察組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臨床癥狀指標比較

表2 兩組臨床癥狀指標比較
注:與觀察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觀察組治療后比較,*P<0.05。
胃固體半排空時間GET1/2(min)觀察組組別 n 時間 臨床癥狀發作次數(次/周)胃液體半排空時間GET1/2(min)63治療前治療后t P對照組64治療前治療后t P 22.48±0.32 7.12±0.17 336.457 0.000 22.46±0.24#11.43±0.16*304.243 0.000 22.23±2.17 9.16±1.25 41.425 0.000 22.19±2.24#13.91±1.62*23.837 0.000 110.23±4.14 75.16±0.15 67.193 0.000 110.79±4.21#80.91±0.20*56.268 0.000
2.3 兩組治療前后胃腸功能相關指標水平比較治療前,兩組各胃腸功能相關指標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5-HT、GAS、CCK 水平均高于治療前,MOT、SS 水平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5-HT、GAS、CCK 水平高于對照組,MOT、SS 水平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胃腸功能相關指標水平比較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胃腸功能相關指標水平比較
注:與觀察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觀察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 n 時間 MOT(ng/L) SS(pg/ml) 5-HT(ng/mL) GAS(pg/ml) CCK(ng/L)觀察組63治療前治療后t P對照組64治療前治療后t P 402.34±57.37 47.42±12.45 47.987 0.000 405.46±58.13#60.32±14.24*46.135 0.000 51.23±8.11 23.12±1.12 27.253 0.000 49.43±7.16#26.43±2.26*24.507 0.000 83.56±20.14 153.67±42.06 11.933 0.000 82.19±19.04#130.87±30.13*11.090 0.000 15.34±3.33 60.36±5.35-56.705 0.000 15.19±3.42#53.87±6.66*-41.331 0.000 2.53±1.24 63.02±6.23 75.584 0.000 2.09±1.31#39.67±6.44*45.746 0.000
2.4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治療后出現2 例食欲不振、1 例腹瀉,總發生率4.76%(3/63);對照組治療后出現1 例食欲不振、1 例腹瀉,總發生率3.13%(2/64)。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200,P=0.655)。
糖尿病神經病變是糖尿病最為常見的并發癥之一,其表現形式不盡相同,涉及機體感覺神經及運動神經等神經系統,并且在各器官表現也有不同。糖尿病性胃腸神經病變主要是胃腸自主神經系統發生病變,常見的臨床表現為糖尿病胃輕癱。糖尿病性胃腸神經病變使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更加難以控制,易導致惡性循環,極大降低了糖尿病患者生活質量,增加病死率。甲鈷胺是一種維生素B12衍生物,常被用來治療糖尿病性神經病變疾病,可用于修復損傷的神經組織,提高神經傳導性,減輕患者臨床癥狀,但是甲鈷胺并不能使病情逆轉[4]。目前中西醫聯合治療神經病變受到了臨床高度關注,甲鈷胺聯合中藥治療糖尿病性神經病變已被證實具有更好的療效。賈永剛[5]采用甲鈷胺聯合補氣活血痛痹湯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對照組使用甲鈷胺,觀察組聯合補氣活血通痹湯,結果觀察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為95.71%,高于對照組的68.57%,取得了較好的治療效果。半夏瀉心湯用于治療消化系統疾病由來已久,記載于醫圣張仲景所著《傷寒雜病論》中。目前半夏瀉心湯常被用于治療胃腸道疾病,具有除滿消痞、辛溫散寒、陰陽共調的功效[6]。MOT、SS、5-HT、GAS和CCK 均是胃腸重要激素,對胃腸功能的調節起到重要作用?,F代藥理學研究發現,半夏瀉心湯可增加GAS 水平,促進胃排空,在治療糖尿病胃輕癱時效果顯著。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臨床癥狀發作次數少于對照組,胃半排空時間短于對照組,5-HT、GAS、CCK 水平高于對照組,MOT、SS 水平低于對照組(P<0.05);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證實半夏瀉心湯聯合甲鈷胺治療糖尿病性胃腸神經病變具有良好的療效。糖尿病性神經病變的臨床癥狀與中醫學中“痞滿”的癥狀相符。半夏瀉心湯方中半夏味辛,氣平入手太陰,主傷寒寒熱、心下堅、咳逆、腸鳴;黃芩、黃連味苦,主熱,清上而瀉火;厚樸、陳皮可理氣和胃;干姜辛溫散寒;大棗、人參、甘草可健脾、溫胃、補氣。諸藥并用,使陰陽調和,寒溫并用,苦辛并進,順升降,調虛實,使寒去熱處痞滿證自消[7~8]。綜上所述,聯合半夏瀉心湯和甲鈷胺治療糖尿病性胃腸神經病變具有較好的療效,顯著改善癥狀發作次數及胃腸功能,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