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濤 商旭華
(河南省駐馬店市上蔡縣人民醫院神經內科 上蔡463800)
偏頭痛是臨床上的常見疾病,臨床表現為視覺模糊、行動不協調及情緒波動等癥狀[1]。偏頭痛發病率較高,尤其是隨著現代社會壓力的增大,其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偏頭痛臨床暫無徹底的根治方法,只能依靠藥物治療以起到暫時的緩解作用[2]。氟桂利嗪是治療偏頭痛的常見藥物,但單一服用療效欠佳。有學者指出,阿司匹林抗炎效果顯著[3],與氟桂利嗪聯合服用,可顯著改善偏頭痛癥狀。本研究選取我院收治的120 例偏頭痛患者為研究對象,探討阿司匹林聯合氟桂利嗪治療偏頭痛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7 年6 月~2019 年6月收治的偏頭痛患者120 例為研究對象,依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及對照組,各60 例。觀察組男28 例,女32 例;年齡34~61 歲,平均(38.23±7.05)歲;病程2~14 年,平均(4.93±1.89)年。對照組男28例,女32 例;年齡33~61 歲,平均(38.30±7.13)歲;病程1~14 年,平均(4.95±1.99)年。兩組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及家屬對研究內容知情,自愿參與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符合國家頭痛學會頭面痛分類委員所制定的偏頭痛相關診斷標準;病程≥1 年;每個月發作至少2 次;疼痛積分在7 分以上。排除標準:精神病者;繼發性偏頭痛患者;有其他合并癥者;孕產期、哺乳期婦女;顱腦外傷患者;器質性病變者。
1.3 治療方法 對照組行氟桂利嗪(國藥準字H20023860)治療,口服,50 mg/次,1 次/d。觀察組在氟桂利嗪治療基礎上聯合阿司匹林(國藥準字H41021076)治療,口服,50 mg/次,1 次/d。兩組療程均為4 周。
1.4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臨床效果,治療前后頭痛強度、超敏C 反應蛋白(hs-CRP)水平及腦血流速度。(1)療效判定:頭痛未發作,所有癥狀消失為治愈;頭痛癥狀顯著緩解,頭痛持續時間顯著降低,發作次數減少60%~80%為顯效;頭痛癥狀有所改善,頭痛持續時間有所縮短,發作次數減少40%~60%為有效;癥狀無改善,治療失敗為無效。總有效率=(治愈例數+顯效例數+有效例數)/ 總例數×100%。(2)頭痛強度,分數越高表示頭痛強度越劇烈。(3)采用免疫比濁法測定患者hs-CRP 水平。(4)腦血流速度:采用多普勒超聲測定患者雙側大腦前動脈(ACA)、大腦中動脈(MCA)、大腦后動脈(PCA)及基底動脈(BA)血流速度。
1.5 統計學方法 數據采用SPSS22.0 統計學軟件分析。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95.00%,高于對照組的71.6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例(%)]
2.2 兩組治療前后疼痛強度及hs-CRP 水平比較觀察組治療后疼痛強度、hs-CRP 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疼痛強度及hs-CRP 水平比較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疼痛強度及hs-CRP 水平比較
hs-CRP(mg/L)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對照組組別 n 疼痛強度(分)治療前 治療后60 60 t P 3.87±1.37 3.96±1.5 0.343 0.732 1.47±0.58 2.55±1.22 6.193<0.001 3.89±1.24 3.82±1.15 0.321 0.749 2.60±0.57 3.65±1.34 5.585<0.001
2.3 兩組治療前后腦血流速度比較 治療前,兩組腦血流速度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ACA、MCA、BA 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后PCA 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腦血流速度比較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腦血流速度比較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
BA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對照組組別 n ACA治療前 治療后MCA治療前 治療后PCA治療前 治療后60 60 t P 69.04±7.95 69.10±7.30 0.043 0.966 39.19±4.65*56.57±7.01*16.004<0.001 83.12±16.83 83.10±16.83 0.007 0.995 45.41±8.91*61.02±13.69*7.403<0.001 56.92±11.14 56.89±11.04 0.015 0.988 44.05±8.02*42.53±8.68*0.996 0.321 49.11±9.07 49.13±9.50 0.012 0.991 29.99±5.94*35.08±7.73*4.044<0.001
偏頭痛為一種神經內科疾病,患病人群主要以女性居多,約為男性的2~4 倍[4]。該病患者存在多種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癥狀,嚴重者可合并語言障礙,偏身麻木等。依據偏頭痛的發病特點,可將其分為發作前期、發作期及緩解期,發作間歇期患者神經和精神無異常,發作期則存在程度不一的搏動性頭痛。目前偏頭痛的發病機制尚不明晰,考慮是三叉神經血管系統存在障礙,神經系統被刺激后,大量的活性物質由此產生,使得炎癥因子增多,疼痛介質的釋放引起偏頭痛,這種炎性也會引起患者腦血流動力異常,使得hs-CRP 水平變化增高,故偏頭痛患者血流速度往往較快。
臨床治療偏頭痛藥物以氟桂利嗪為主,該藥物可有效減輕鈣超載[5],以避免細胞損傷,還可以對血小板聚集起到抑制作用,緩解血管擴張[6],顯著改善患者缺血缺氧的狀態,但該藥物配合阿司匹林治療偏頭痛能起到更為理想的療效[7]。臨床實驗數據表明阿司匹林聯合氟桂利嗪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偏頭痛癥狀,如梁麗歡[8]采用氟桂利嗪聯合阿司匹林治療偏頭痛患者療效顯著提高。又如張誓偉[9]對偏頭痛患者采用氟桂利嗪聯合阿司匹林治療,治療后患者hs-CRP 恢復至正常水平。上述研究結果和本研究結果相一致。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疼痛程度、hs-CRP 顯著低于對照組,分析原因在于阿司匹林具有較好的抗炎效果,其作為一種鈣通道的阻滯劑,可抑制過氧化物的形成、抑制血小板聚集及鈣內流來有效緩解炎癥。有研究指出,偏頭痛患者常常伴有腦血流動力異常表現,腦血管的平均血流速度(Vm)呈現出增加趨勢,特別是一些中樞敏感化的偏頭痛患者,其腦血流改變速度更加明顯。經檢查發現,偏頭痛患者的腦血流速度顯著高于正常人[10],即使患者處于發作間歇期,其顱內的各動脈平均血流速度也比正常人要快。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兩組PCA 比較無顯著性差異,而觀察組ACA、MCA、BA 要顯著低于對照組。提示阿司匹林聯合氟桂利嗪有助于降低偏頭痛患者的腦血流速度,有助于消除偏頭痛發病和進展的病理機制,臨床療效確切。
綜上所述,阿司匹林聯合氟桂利嗪治療偏頭痛可顯著降低患者的疼痛強度,降低hs-CRP 水平,有效降低腦血流速度,臨床效果確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