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梅
(河南省商丘市夏邑縣人民醫院 夏邑476400)
冠心病即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導致血管狹窄或阻塞,造成的心肌缺氧缺血引起的心臟病,若未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可導致患者死亡。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可實現血管再通,恢復心肌供血,改善患者心肌缺氧等臨床癥狀,但術后易引發心臟不良事件,且患者出院后遵醫行為較差,影響臨床療效[1]。相關研究指出,在手術治療的基礎上結合有效的護理干預,對提高患者遵醫行為具有積極意義[2]。微信平臺的延伸護理服務是護理工作的新趨勢,依托微信平臺可及時了解患者院外遵醫情況及所存在的問題,微信群定時在線答疑、微信電話隨訪可滿足患者多方面需求,利于提高護理效果。本研究選取我院收治的72 例冠心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旨在探究微信平臺的延伸護理服務的應用價值。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 年11 月~2019 年3 月我院收治的72 例冠心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建檔時間分為研究組與參照組,每組36 例。研究組男18例,女18 例;年齡46~68 歲,平均年齡(57.13±3.52)歲。參照組男19 例,女17 例;年齡47~69 歲,平均年齡(57.56±3.39)歲。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等資料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
1.2 入組標準 (1)納入標準:經臨床確診為冠心病;行PCI 術治療;一般資料完整;患者及家屬知情,簽訂知情同意書。(2)排除標準:遵醫行為差;合并惡性腫瘤;合并先天性心臟病;患有精神疾病或存在嚴重認知障礙,無法配合本研究。
1.3 護理方法
1.3.1 參照組 行PCI 術后,予以常規護理干預。向患者發放健康知識手冊,詳細講解疾病機制,并叮囑患者家屬陪同患者翻閱手冊,提高患者及家屬對疾病的認知程度。
1.3.2 研究組 行PCI 術后,在參照組基礎上予以微信平臺的延伸護理服務。內容如下:(1)建立微信平臺的延伸護理服務小組。小組成員為1 名護士長,6 名護士,由護士長擔任小組組長,負責制定護理計劃,分配護理任務;邀請專業人員對小組成員進行培訓,培訓內容包括微信平臺基本操作、延伸護理重點等。(2)建立微信平臺。在患者出院前建立微信群,指導患者及家屬正確操作微信,并保障患者可在無家屬協助的情況下獨立操作。(3)日常指導。通過微信群每日重復發送飲食注意事項,叮囑患者應少食多餐,避免食用高膽固醇的食物,減少食鹽攝入量,多食用新鮮水果;指導患者進行步行等運動,10~15 min/次,2~3 次/d,日常指導內容能以語音、文字、視頻等多種形式發送,便于患者理解和實施。(4)日常答疑。護理人員輪流每天19:00~20:00 在線答疑,根據患者存在的實際問題予以對應解答,保障患者的問題可得到及時解決,并對患者每日提出的問題進行統計,根據患者普遍存在的問題制定相應的解決方案,于次日推送。(5)電話隨訪。每周1 次電話隨訪,通過微信電話與患者個人溝通,了解患者近期服藥、運動、飲食、作息情況,根據患者病情現狀及時調整用藥方式、飲食計劃、運動計劃,并向患者強調遵醫的重要性,叮囑患者定期復診。
1.4 觀察指標 (1)兩組遵醫行為。采用我院自制遵醫行為評分量表評估,包括按時服藥、科學飲食、適當運動、合理作息4 項。堅持3 項以上為完全遵醫;堅持2~3 項為部分遵醫;堅持1 項及以下為不遵醫。完全遵醫、部分遵醫計入遵醫。(2)兩組干預前后自我效能。采用自我效能感(GSES)量表評估,共40 分,評分越高,自我效能越好。(3)兩組干預前后生活質量。采用健康調查簡表(SF-36)評估,共100分,評分越高,生活質量越好。(3)兩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認可度。采用紐卡斯爾護理服務滿意度量表(NSNS)評估,分為19~37 分、38~56 分、57~75 分、76~94 分、95 分5 個級別。其中≥57 分為滿意。
1.5 統計學處理 數據處理采用SPSS22.0 統計學軟件,計數資料以%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 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遵醫行為比較 研究組遵醫率為94.44%,高于參照組的77.78%,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遵醫行為比較[例(%)]
2.2 兩組GSES、SF-36 評分比較 干預前,兩組GSES、SF-36 評分相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干預后,研究組GSES、SF-36 評分較參照組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GSES、SF-36 評分比較

表2 兩組GSES、SF-36 評分比較
SF-36干預前 干預后研究組參照組組別 n GSES干預前 干預后36 36 t P 25.64±1.53 25.49±1.72 0.391 0.697 34.95±1.13 30.69±1.05 16.570<0.001 68.42±2.58 68.29±2.34 0.224 0.824 86.17±2.28 80.26±2.49 10.503<0.001
2.3 兩組護理工作滿意度比較 研究組護理工作滿意度97.22%較參照組80.56%高(P<0.05)。見表3。

表3 兩組護理工作滿意度比較[例(%)]
近年來,隨著臨床醫學的發展,PCI 術在臨床中的應用得到廣泛關注,該術可有效緩解患者臨床癥狀,但受僥幸心理等多方面因素影響,患者出院后遵醫行為較低,導致患者病情反復,出現血管再阻塞,影響臨床療效[3~5]。
常規護理內容單一,整體效果與臨床預期存在一定差距,因此,臨床應尋求一種更理想的護理方法,以改善患者預后。微信平臺的延伸護理為新型護理方法,在院外延伸護理中得到廣泛應用,護理人員可及時掌握患者病情變化及存在問題,針對實際情況予以指導,糾正患者所存在的錯誤認知和錯誤行為,以提高護理效率和護理質量。本研究針對冠心病PCI 術后患者予以微信平臺的延伸護理服務,結果顯示,研究組遵醫率(94.44%)較參照組(77.78)高,干預后,研究組GSES、SF-36 評分較參照組高(P<0.05),表明微信平臺的延伸護理服務能提高患者的遵醫行為、自我效能和生活質量。組建護理小組,對護理小組人員實施培訓,可保障護理質量;建立微信群,指導患者及家屬掌握正確的操作方法,保證患者可獨立操作,利于后續護理計劃順利實施;通過微信群重復發送飲食注意事項,可引導患者樹立正確認知,避免因不合理飲食導致疾病反復,運動指導則可加快患者恢復進程;微信指導包含語音、視頻、文字等多種形式,簡單明了,便于患者理解,可避免因患者認知水平較低導致的護理內容無法落實到位;每日定時在線答疑,能使患者存在的問題得到及時解決,統計歸納問題,針對患者普遍存在問題制定相應的解決方案,可避免后續其他患者出現同類問題,達到預防、解決的目的;每周1 次微信電話隨訪,護理人員能及時掌握患者病情變化及遵醫現狀,利于護理人員制定針對性護理計劃,可提高護理效率[6~7]。研究組護理工作滿意度(97.22%) 較參照組(80.56%)高(P<0.05),提示微信平臺的延伸護理服務護理質量較高,患者因疾病等因素對醫療服務產生的期望得到了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