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青青 王玲
(河南省鄭州市第七人民醫院婦產科 鄭州450006)
據報道[1],妊娠期高血壓產婦產后出血的風險系數明顯高于正常產婦,可能危及產婦產后生命安全,因此,應選取恰當的護理方式,積極預防。而常規護理缺乏“計劃性、前瞻性”,臨床應選擇前瞻性護理干預,以克服常規護理模式的缺陷,但具體應用效果如何有待驗證。本研究采用分組對照試驗比較妊娠期高血壓產婦應用不同護理模式(前瞻性護理與常規護理)的干預效果,主要指標有產后出血發生率及主觀護理體驗優良率。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7 年11 月~2019 年1 月收治的110 例妊娠期高血壓產婦作為研究對象,按護理方案的不同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55 例。對照組年齡22~33 歲,平均年齡(27.99±2.49)歲;孕周34~40 周,平均孕周(36.64±1.55)周;產次:經產婦25 例,初產婦30 例;分娩方式:自然分娩24 例,剖宮產31 例。研究組年齡23~33 歲,平均年齡(28.05±2.11)歲;孕周35~40 周,平均孕周(36.98±1.21)周;產次:經產婦24 例,初產婦31 例;分娩方式:自然分娩25 例,剖宮產30 例。兩組產婦的年齡、孕周及產次等資料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組標準 (1)納入標準:術前,經B 超檢查、查體及血壓檢查等綜合診斷為妊娠期高血壓綜合征;神志、溝通能力均正常;臨床資料、檢測數據等均完整;文化水平可滿足量表檢測需求。(2)排除標準:中途退出研究;合并其他妊娠期嚴重病癥;術后并發嚴重抑郁癥。
1.3 護理方法
1.3.1 對照組 給予常規護理。協助產前檢查,維持病房整潔舒適,監督患者用藥,嚴密觀察生命體征及普通床旁護理。
1.3.2 研究組 給予前瞻性護理。建立前瞻性護理小組。由主管護師1 名、護師4 名組成前瞻性護理小組,小組成員均經過培訓后上崗,充分掌握前瞻性護理的知識要點,實踐技能水平較高,可滿足護理操作需求。具體護理操作如下:(1)評估孕婦病情。根據產婦生命體征、病史、宮縮抑制劑應用情況、降壓藥使用情況、心理狀態等,對產婦進行全面、細致的評估,再制定針對性、個性化護理方案。(2)設計并執行護理方案。基礎護理,在產前和產時,嚴密監測產婦生命體征、24 h 液體出入量,關注產婦訴求,如視物模糊、頭痛、頭暈等,盡可能縮短產婦第二產程;同時,嚴密評估產婦產后24 h 病情、專科情況,定時按摩產婦子宮,并在產程中嚴密觀察宮底高度、質地、硬度、陰道出血時間、血壓、脈搏、血氧飽和度等指標,一旦發現異常則隨時處理,準備好開啟產后出血的三級搶救流程。心理護理,產婦對于疾病相關知識不了解,加上面臨分娩的恐懼情緒,心理負擔沉重,護理人員應防微杜漸,利用心理疏導、鼓勵等方式消除產婦緊張、恐懼心理,耐心介紹分娩方式,使其充分了解分娩流程及配合方式。同時,幫助產婦建立“良好配合即可獲得良好預后”的心理,并向產婦家屬說明精神支持、鼓勵、關愛的重要性。產婦若出現產后出血,容易產生恐懼、緊張等心理,應加強溝通,了解其負性情緒產生的原因,予以針對性疏導,列舉成功案例,增強產婦戰勝疾病的自信,積極配合治療。分時段健康教育,產前詳細講解分娩相關知識,使產婦充分了解配合方式,做到心中有數。產時嚴密觀察產婦表現,叮囑產婦若有惡心、視物模糊、腹痛等不適感,則及時與責任護士溝通。產后、出院前,應指導產婦注意培養健康的生活行為習慣,積極控制血壓,減輕心理壓力。叮囑產婦多進食低脂肪奶制品、蔬菜、水果,保持正常體重,控制鹽分攝入量,指導其進行規律的有氧活動。(3)定期反饋、討論。全面總結個人負責干預的產婦病情,重點分析、討論其中恢復遲緩、病情嚴重、療效不佳者,并結合既往臨床經驗,制定更科學的護理方案。
1.4 觀察指標 (1)統計兩組產后出血發生率。即產后2 h 內出血量超過500 ml 者。(2)比較兩組主觀護理體驗優良率。自擬妊娠期高血壓產婦圍產期主觀護理體驗調查問卷,由產婦在出院前1 d 獨立完成,指導其根據主觀感覺評價護理服務態度、問題解決能力、知識宣教水平、護理內容設計與安排等。全部項目均選優者,表示其圍產期主觀護理體驗為優;任意1 項選良且無1 項選差者為良;任意1 項選差者為差。主觀護理體驗優良率計算公式為:主觀護理體驗優良率=(優例數+ 良例數)/ 總例數×100%。
1.5 統計學處理 數據處理采用SPSS22.0 統計學軟件,計數資料以%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 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產后出血率比較 研究組的產后出血發生率(12.73%)低于對照組(29.09%),差異顯著(P<0.05)。見表1。

表1 兩組產后出血率比較
2.2 兩組圍產期主觀護理體驗優良率比較 研究組的圍產期主觀護理體驗優良率(100.00%)高于對照組(89.09%),差異顯著(P<0.05)。見表2。

表2 兩組圍產期主觀護理體驗優良率比較
妊娠期高血壓綜合征為產科多發病,也是女性妊娠期獨有的病癥,包括慢性高血壓、妊娠慢性高血壓、子癇等,其病因復雜,由諸多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對產婦健康影響較大[2~3]。針對該病不但要實行高效、科學的治療,還應在治療期間、圍產期輔助以細致、全面且有前瞻性的護理干預,以保障產婦的治療和護理效果,改善預后[4]。
產后出血是影響產婦及其家屬護理體驗、延長產婦產后康復進程、危及產婦健康和安全的重大并發癥,做好預防工作十分重要,而常規護理僅能滿足產婦的分娩需求,在預防產后出血方面效果有限[5]。相比之下,前瞻性護理屬于現代醫學護理領域上一項新興的護理模式,尤其重視在護理方案設計方面的“前瞻性”,即分析妊娠期高血壓綜合征產婦產后出血的危險因素,提出解決對策后,制定一系列護理措施,從而降低其產后出血發生的風險系數,或減少產后出血量,從而提高產婦主觀護理體驗滿意度[6~7]。本研究應用前瞻性護理模式,以常規護理內容為框架,以預防產后出血為護理目標,確定好服務對象后,重新擬定前瞻性護理方案,凸顯了護理的“計劃性”和“預見性”,效果肯定。研究組的產后出血發生率為12.73%,低于對照組的29.09%,體現了前瞻性護理在防治妊娠期高血壓產婦并發產后出血方面的積極作用。此外,研究組主觀護理體驗優良率高達100.00%,而主觀護理體驗優良率是評價科室護理水平的重要指標,可見前瞻性護理還有助于提高科室護理質量,建議作為妊娠期高血壓產婦護理中首選的護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