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月梅 桂林理工大學博文管理學院環境設計專業講師、碩士研究生
綠色建筑主要是通過有效運用再生資源和生態系統達到節能減排目的的建筑物,結合所在地域環境氣候、文化和經濟等特點為人們提供友好、舒適、健康、宜居的建筑環境,其具有可持續性和生態性,為建筑的生命全周期帶來積極影響。
本土建筑指的是利用本地所能得到的材料并追逐本地所特有的建造技術和模式所構建的建筑體系[1]。其會受到民俗文化、自然地理環境、時間累積等形成要素的影響,本土建筑的材料基本來源于自然,尊重自然,有效利用自然資源,可再生利用性較高,符合綠色建筑特征。
隨著工程技術的進步,城市和鄉村的建筑設計逐漸融入了更多的現代建筑材料和建筑形式,來適應現代人們的生活方式。桂北山區以干欄式建筑為本土特色建筑,在新材料、新技術的支撐下本土建筑保持可持續發展,是我們進一步探討的問題。
旅游開發為桂北高山鄉村帶來了生機和活力,假期時間城市人群涌入自然,向往返璞歸真的理想生活,旅游度假帶動了酒店、民宿的發展。網紅打卡民宿應運而生,民宿競爭激烈,導致建筑的體量尺度越來越大(見圖1),新型的鋼筋混凝土的方盒子逐漸夾雜在原有的干欄式建筑中(見圖2),為了吸引游客的眼球,甚至引用外來建筑形式(見圖3),與原有的特色梯田自然景觀、建筑景觀顯得有些格格不入。
干欄式建筑高度和體量的增加,導致相鄰建筑之間自然采光不佳,通風效果較差,高山本身氣候濕潤,沒有足夠的光照會導致室內濕氣較重,不利于人們身體健康。城中村中雜亂搭建現象也開始在村寨里凸顯,商業化開始慢慢吞噬人們心中的那片山水。
桂北特色的干欄式建筑影子雖在,但沒有得到有效的規劃設計的指導,村民在改造建筑時只顧及自身利益,地域性建筑逐漸失去其本色,本土特色建筑原有的景觀和生態平衡由于新建筑的到來受到了一定的影響。融入綠色建筑理念到本土建筑設計中,實現本土建筑可持續發展顯得尤為重要。
隨著旅游業的蓬勃發展,較有特色的村寨都在建造各種各樣的民宿建筑,體積龐大、色彩不一,要想本土干欄式建筑保持其原有的魅力和吸引力,應摒棄破壞獨特的自然生態景觀資源的“侵略式”建造方式。
堅固、實用和美觀是《建筑十書》中提到的基本原則。堅固意味著安全,需要有技術的支撐,依山而建的干欄式建筑可達到堅固穩定的作用。實用則是在逐級變化的梯田中,本土建筑空間可以由多種建筑空間組合,不僅讓建筑空間變得豐富,建筑的功能要滿足人的使用需求。在美觀方面,需要考慮建筑使用地區的氣候環境以及使用人群的生活習慣和傳統文化,達到美觀的追求。
圖4 建筑坐北朝南依山而建(作者自攝)
圖5 架空建筑有利于防潮通風
本土干欄式建筑還應合理利用地域氣候,充分利用高山中短暫的陽光,節省能源,為人們創造接近自然的環境,達到建筑與自然生態共生、人工和自然環境協調發展。本土建筑順應地勢差異,其表現形式呈多樣性,是當地民俗風情最直接的展示,梯田上的村寨部分道路邊或者住宅邊上有一條小渠,這是有效利用雨水通過植物過濾后順應山勢而下,滿足人們生活所需和農田灌溉需求,與本土地域特點、氣候相呼應。在不同的地域環境下,不同地域的生態綠色建筑設計需要結合地域生態環境條件,保證建筑活動與自然和諧相處。
2.2.1 結合地域的氣候環境
綠色建筑設計理念對本土建筑可持續發展有一定的指導作用。干欄式建筑多處于桂北地區高山,當地氣候溫潤多雨、日照時間較短,在建筑選址中,除了考慮地理環境,還需考慮建筑朝向(見圖4)。
從節能角度考慮,本土建筑要想滿足現代人的生活需求,就需要從風、光、熱、水等方面進行考慮。本土建筑中有效利用自然通風,加大南面開窗,以及利用干欄式建筑特點抬高建筑,有利于夏季引導季風,減少人們利用空調被動式通風導致的環境惡化(見圖5)。從光的角度看,干欄式建筑中二樓為居住空間,木構架結構可以滿足南面開窗采光和光照需求,光又象征著希望、溫暖和精神力量,借助地勢優勢,可以逐級漸進滲透到建筑內部。從熱的角度分析,夏季溫度較高,晚上較為涼爽,干欄式建筑的木質吸收熱量較少,減少西面開窗可以使得室內溫度得以迅速降低。從水的角度看,高山上少數民族居民所需的水資源主要來自降雨和植物蓄水,因此綠色建筑保護并修復生態系統和生物多樣性,進行本土建筑設計更應掌握自然風向、自然光照射規律和水資源環境等情況,做到本土建筑與地域自然氣候相結合。
2.2.2 建筑圍合結合地域傳統材料
桂北高山氣候溫潤,利于杉樹快速生長,傳統的干欄式建筑傳承多年,木構筑結構的手藝和傳統的材質讓村寨找回自身特色,激發人們對傳統的認同感。在技術工程快速發展的今天,許多已經被破壞的建筑景觀已無法復原,可以利用新材料和技術融合傳統木材和石材,在墻體、屋頂、地面方面進行節能減排,處理好隔音、防火等問題,有效應用本土的建筑形式,如雙坡面的灰瓦屋頂、木質隔窗和外墻,既能創造出現代化建筑,滿足室內空間的私密性、保溫性等需求,也可以傳承傳統建筑的歷史感。新建筑建成后,可以回收原有的建筑構件,有效減少建筑建造開支,減少資源開發。
桂北干欄式建筑是本土居民的智慧結晶,其矗立在層層梯田中,依山傍水。利用綠色建筑理念和建筑技術的改造,需要不斷挖掘建筑中的本土建筑文化,本土建筑既是這里人們的理想和精神寄托,也是當下城市建筑和地域建筑設計靈感的源泉。本土建筑受到了地域環境、人文特色、本地建筑材料和建筑技術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歸本溯源其是綠色建筑發展的起因[2]。要想傳承和發展本土建筑特色,僅表現其建筑立面是不夠的,還應充分解讀其文化精神,學會調研、歸納、總結、提取,從桂北傳統民居建筑中吸取靈感,采用吊腳樓和平地式結合的空間布局,包括客房和觀景陽臺、庭院景觀,使得建筑空間得到延伸,讓綠色建筑理念和精神文化理念回歸本土。
在綠色建筑理念下,要想實現本土建筑可持續發展,除了關注自然環境、空間、形式、節能減排等問題,還應注重建筑的人性化設計。在設計中尋求滿足堅固、功能、美觀的設計方法,實現本土建筑真正意義上的可持續發展。
【基金項目】2018 年廣西中青年業務水平項目“桂北民居元素在地方現代建筑的應用研究”(2018KY0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