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記者 鞏聰聰
3月4 日,省委書記、省委新冠肺炎疫情處置工作領導小組組長劉家義到省內醫療單位調研座談時強調,中醫藥是中華文明的瑰寶,為增進人民健康作出了重要貢獻,在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山東是中醫藥大省,要進一步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推動中醫藥事業和產業高質量發展。
在推動山東省中醫藥事業和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征途中,不乏山東省屬企業的身影。山東魯華能源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魯華集團”)旗下的山東魯華龍心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魯華龍心”),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圍繞中醫藥與大健康,本刊記者近日采訪了魯華龍心董事長梁會亮,就魯華龍心新舊動能轉換重大項目、發展規劃、引才引智等話題進行了交流。
《山東國資》:3 月23 日下午的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公布了這樣一組數據:全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中,有74187 人使用了中醫藥,占91.5%,其中湖北省有61449人使用了中醫藥,占90.6%。臨床療效觀察顯示,中醫藥總有效率達到了90%以上。可見,在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中醫藥發揮了重要作用。作為中醫藥業內人士特別是中醫藥企業經營者,您怎么看待這個事情?

魯華龍心公司董事長梁會亮(左)接受本刊記者采訪(攝影/曹龍)
梁會亮:首先,作為中醫藥業內人士,我感到非常自豪。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中醫藥發揮了非常積極的作用。相關統計表明,中醫藥能夠有效緩解癥狀,減少輕型、普通型向重型發展,能夠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能夠促進恢復期人群機體康復。同時,作為中醫藥企業經營者,這樣的好消息進一步提振了我帶領團隊推動中醫藥事業和大健康產業高質量發展的信心,提振了我們專注中醫藥事業、聚焦大健康產業的信心。
《山東國資》:這幾年“大健康”的概念很火,您怎么理解“大健康”?
梁會亮:大健康已上升為國家戰略。隨著我國人口的老齡化,大健康產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將成為繼IT產業之后第五波經濟浪潮新支撐?!按蠼】怠笔且粋€非常寬泛的概念,涉及的產業非常多,比如醫療產品、保健用品、營養食品、醫療器械、健康管理等多個生產和服務領域。魯華龍心倡導的“大健康”概念是一種注重健康前置的概念。我們認為,健康應該從治未病開始,以提高人體免疫力為基本目標。免疫力是人的核心競爭力,這點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已經形成普遍共識。從年初到現在,我們主打免疫力調節功能的產品龍心口服液訂單激增,時常處于脫銷狀態,也從微觀層面反映了疫情沖擊下人們健康意識的增強。
從大健康產業發展和企業定位的視角講,我們想做的大健康產業是圍繞我們多年來形成的集“地龍”等中藥材養殖、藥品研發、生產、銷售于一體的優勢,在我們擅長的心腦血管、消化系統等領域擴展大健康產業,先做精做專,再做強做大。目前,我們的產業結構中,藥品類產品占比為70%左右,保健品類產品為30%左右。眾所周知,藥品類產品主要用于疾病治療,保健品類產品主要用于疾病防控。相比之下,保健品類產品更加契合大健康的健康前置和治未病概念。因此,未來幾年,我們將適當提升產業結構中的保健品類產品占比,以更加適應市場需求和大健康產業發展趨勢。
重大項目破解發展空間之困
《山東國資》:您剛才提到,魯華龍心的一些產品時常處于脫銷狀態。擴大產能謀求更大發展空間,應該是目前企業比較迫切的愿望吧?我們注意到,2 月12 日,魯華龍心中藥智能制造項目列入山東省2020 年重大建設項目名單。這對于改善魯華龍心的發展空間具有哪些重要意義?

龍心大健康產業園規劃圖
梁會亮:入圍重大建設項目名單,表明相關主管部門看好魯華龍心產業發展前景。魯華龍心中藥智能制造項目是魯華集團順應國家醫養健康發展的方向,為做大做強醫養健康產業實施的重要舉措,主要以魯華龍心現有產品為基礎,發揮企業在“地龍”領域的前沿優勢,拓寬企業發展空間,推動企業轉型升級。項目志在打造規模性的醫藥大健康產業園區——龍心大健康產業園,內容包括藥品生產基地、中試基地、研發中心、中國地龍研究院、博士后工作站、健康教育基地、中醫藥特色文化旅游基地、數據管理中心、智能化生產示范基地等,為企業加快實現中藥現代化、智能化生產,提高中藥質量、保障中藥療效,推動西藥研發項目成果轉化提供基礎保障和技術支撐,助力企業實現規模經濟,降低產品成本,提高經濟效益,盡快實現高質量發展。魯華龍心中藥智能制造項目的建設,將成為集團醫養健康板塊“新舊動能轉換”的助推器。
《山東國資》:目前這個項目進展情況如何?未來是如何規劃的?
梁會亮:目前進展非常順利。魯華龍心中藥智能制造項目得到濟寧市政府的高度重視。相關部門每周到現場跟蹤進度,山東省高質量發展第七服務隊相關領導也多次到現場指導。項目前期立項已于2019 年完成,土地證及用地規劃許可證業已取得,工程建設規劃許可已公示。目前,重要設備招標、施工圖設計審查等工作都已完成。環評、安評、水土保持等一系列工作報告正在編制中,同時正在搶抓工期開展樁基施工作業。
根據規劃,魯華龍心中藥智能制造項目的建設周期為2 年,預計2020 年底完成主體工程全部封頂,2021年底完成試生產并通過GMP 認證,2022 年正式投入使用。同時,我們現有的生產廠區也不會丟棄。經過多年的發展,現有生產廠區周邊已經非常繁華,我們將充分發掘這種人氣優勢,打造起健康產業體驗園,作為魯華龍心產品推廣等活動用地。
《山東國資》:近年來,魯華龍心發展勢頭強勁,特別是在中藥現代化方面。目前,公司主打產品有哪些?具有什么特色?
梁會亮:“地龍”是中藥學名稱,即我們平時說的蚯蚓,是一種重要的中藥材。20 世紀90 年代,魯華龍心引入清華大學蚯蚓綜合利用提取技術,開創“地龍”醫藥及保健品產業。經過20 多年的發展,魯華龍心已成長為集“地龍”等中藥材養殖、藥品研發、生產、銷售于一體的高科技生物公司,具有GMP、GSP、QS、SC 等資質,擁有60 多項國家專利,儲備了多項緊貼市場需求的研發項目,具備良好的發展前景。
目前,魯華龍心已進入市場的系列產品覆蓋心腦血管、消化系統等領域,形成了藥品、保健食品、功能食品為主的產品結構體系。主打產品方面,形成了芪龍膠囊、龍芪溶栓膠囊、龍心口服液“三駕馬車”并駕齊驅的發展格局。其中,芪龍膠囊和龍芪溶栓膠囊均為獨家產品,對預防腦梗療效確切;芪龍膠囊是國家醫保產品、國家中藥保護產品、國家三類新藥;龍心口服液是借鑒醫圣張仲景《傷寒論》中的名方,經科學化裁而研制出的保健食品,具有免疫調節功能。除此之外,公司目前還在全力研發用于治療消化系統的新藥,將盡快拿到生產批件后推向市場。目前國內使用該藥主要依賴進口。
魯華龍心是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瞪羚企業”“隱形冠軍企業”“專精特新企業”,為圍繞“地龍”等中藥材發展大健康產業打下堅實基礎。下一步,魯華龍心將圍繞國家產業政策和醫藥發展需求,以中醫藥創新為主線,以“地龍”為核心原料,深度挖掘其藥用價值,打造“地龍”健康產業領軍企業。
《山東國資》:企業在“十四五”期間有怎樣的發展戰略?計劃采取哪些更深層次的舉措?可否提供一些數據方面的精確規劃?
梁會亮:2019 年7 月,山東省重大科技創新工程項目考察組到魯華龍心產業園現場考察??疾旖M重點了解了魯華龍心與山東大學、山東省科學院生物研究所合作申報的“中醫經典名方芪龍膠囊藥效物質發現、辨識及質量控制研究”項目。此前,魯華龍心生物及芪龍膠囊已在省委“中醫藥強省”報告中體現,并獲劉家義書記批示。報告中提到,魯華龍心的芪龍膠囊療效確切,將催生“小地龍、大產業”,惠及農民、造福患者。
下一步,我們將認真貫徹落實劉家義書記關于中醫藥發展的重要指示精神,把“小地龍”做成“大產業”,努力打造綠色創新型健康產業集團。目前,魯華龍心正在魯華集團指導下制定更加科學性、前瞻性的“十四五”發展目標。未來5 年,我們將重點圍繞心腦血管用藥、消化系統用藥和保健食品三大領域全力打造產品體系,以實施培育芪龍膠囊大產品戰略、研發消化系統新藥、建設龍心大健康產業園為三大發展主線,通過四個方面重點發力。
一是加快推進企業轉型升級,明確以龍心產業園作為山東省、魯華集團、魯華龍心“三重點”的戰略定位,抓住我省打造中醫藥強省的有利契機,高起點、高標準將產業園建成精品工程、百年工程,打造魯華特色品牌。
二是堅定不移提升研發水平,盡快推進省級技術中心等重點平臺申報工作,超前謀劃組建中國“地龍”產業研究院,與中科院、知名高校加強聯合,打造國內一流研發團隊。
三是善抓機遇努力拓展市場,堅持吃透用準國家政策,持續跟進新冠肺炎檢測試劑盒、疫苗研制等項目,早規劃、早起步,搶抓市場先機,豐富企業產品體系。
四是加速推進企業機制改革,通過引進戰略投資者,增強企業資金實力,提升科技創新水平,為企業高質量發展創造機遇。
我們將抓住公司被確定為山東省員工持股試點單位的契機,盡快完成員工持股工作,同步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引進符合企業發展需求的實力戰略投資者,持續優化股權結構,充分釋放企業活力。同時,進一步推進公司證券化進程,力爭2025 年登陸科創板。最終將企業打造成為中藥現代化典范企業、“地龍”產業領軍企業。
《山東國資》:3 月初,魯華龍心發布了招聘公告,面向社會公開招聘優秀人才。面對快速發展的新形勢,魯華龍心對人才的需求是否更加迫切?
梁會亮:是的,非常迫切。隨著企業不斷發展,人才的缺乏已經開始制約企業發展,人才隊伍建設、人才引進培養等機制的完善需進一步強化。特別是隨著龍心產業園的建設,企業將進入高速發展的“窗口期”,管理人員、技術人才缺口較大,尤其是對高端人才求賢若渴。所以,我們今年啟動了“引才計劃”,多渠道招聘人才,著力打造可支撐企業快速發展的優秀團隊。
《山東國資》:在吸納優秀人才方面,魯華龍心將采取哪些具體措施?
梁會亮:魯華龍心將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根據自身的發展規劃,通過完善機制,系統性、針對性吸納緊缺人才。
一是采取“筑巢引鳳”策略,通過打造科技研發平臺,引入和培養高水平創新人才。對形成的重大科研成果、節約成本的技術改造、提升產品質量的工藝升級等,我們都將出臺政策給予獎勵。
二是采取“因鳳筑巢”策略,著手建設三個團隊,即專業的職業經理人團隊、創新的技術人才團隊、忠誠的青年人才團隊,采用獵頭挖才、市場引才和校園招才相結合的方式,著力引進優秀的技術人才;結合“三項制度”改革,探索企業經理層成員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對職業經理人按照市場化要求進行管理,在薪酬與市場接軌的同時,業績目標設定、績效薪酬占比等也都要與市場接軌;健全差異化薪酬分配機制,堅持以崗定薪、崗變薪變,健全完善為“崗位、績效、能力”付薪的全面薪酬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