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訊員 張震 劉念雷 王慶波
彈指一揮間,在美麗的牡丹之鄉、廣袤的魯西平原以及悠長的洙水河畔見證下,兗礦集團趙樓煤礦投產至今已走過10 年輝煌奮斗歷程。
10 年間,勤勞智慧的趙樓人向著“四個一流”示范礦井建設目標,以“自強不息、團結進取、開拓創新、追求卓越”的趙樓精神,演繹了一場恢宏的音、詩、畫創業史。
2009 年12 月29 日,一個令趙樓人銘記的日子——伴隨著首采1302 工作面第一刀煤嘩嘩落下,一座核定生產能力420 萬噸、服務年限60 年的特大型礦井,就此拉開跨越發展序幕。
攻取4 座“魔山”。大自然把豐厚的烏金蘊藏在復雜、特殊的深井之下,賦予趙樓人的,一半是財富,一半是艱辛。而在10 載滄桑歲月的洗禮下,他們又把艱辛的探索轉化為一項項寶貴的科技財富。戰“熱魔”:高溫高濕為千米深井之“特殊待遇”,趙樓人找準“癥結”施“涼方”,安裝全國首套井下聯合制冷降溫系統和全風量制冷降溫系統,近期再度升級改造兩套系統,建成后“熱魔”將被徹底收服。防“強沖”:建成領先行業的沖擊地壓多參量綜合監測預警平臺,探索運用采場圍巖三維應力動態監測技術、工作面支架阻力監測系統、大巷煤柱監測系統等20 多項新技術、新裝備聯合共筑防沖“屏障”。滅“水害”:建立含水層水位觀測系統,采用先進探測方法,對礦井富水性水文地質情況進行科學超前探測、分析和評價,多維聯動預防“水害”侵擾。除“火患”:綜合運用采空區自燃三帶劃分、束管監測、壓注凝膠、注液態二氧化碳等滅火技術,消除“火患”于萌芽狀態。
插上騰飛翅膀。趙樓人瞄準“三化融合”,聚焦“四型礦井”建設,走出了一條科技興礦之路。采煤戰線,建成兗礦集團首個千米深井智能化工作面,將人工現場操作轉變為“設備自動控制為主、遠程干預為輔”的智能化生產新模式。掘進戰線,建設快速掘進作業線,實現掘錨聯合連續作業。裝備多功能鉆車,巷道掘進打眼、支護形成機械一體化。引進的大功率巖巷掘進機極具威力,巖石巷道掘進功效提高50%以上。運輸戰線,投用無軌膠輪車,車輛直通采掘工作面,極大降低了勞動強度。建成單軌吊運輸系統,大大提高了礦井生產設備和材料運輸效率。洗選戰線,實施“精煤制勝戰略”,建成兗礦集團首個全浮選系統,采用重介質斜輪、重介旋流器分選等先進裝備,排矸、洗煤,精煤產率提高9.86%。覆蓋井上井下的綜合自動化系統、省內首套精準人員定位系統等30 余項信息化系統相繼建成投用,自動化、機械化、智能化在礦井比比皆是。
收獲豐碩果實。砥礪10 年,趙樓人將兗礦集團最難開采也是最為優質的1/3 焦煤、動力煤采了出來,用閃光業績踐行著“反哺本部、帶動區域經濟”的職責使命。10 年間,他們累計完成商品煤產量2564.81 萬噸,上繳利稅總額突破92.55 億元,經濟貢獻連續多年位居菏澤市前列,成為兗礦集團創效支柱礦井之一;先后榮獲全國煤炭行業質量獎、全國文明煤礦、國家優質工程銀獎、山東省“富民興魯”勞動獎狀、連續8 年保持省級文明單位等榮譽稱號。
10 年間,嚴于安全管控、精于經營創效、敢于革舊鼎新的管理理念,如春雨潤物,深深根植于趙樓人的心田,播種于趙樓的角角落落,暢行于10 年發展時空。

趙樓煤礦新貌
夯實安全之基。以兗礦集團“153”安全文化為統領,圍繞素質提升、責任落實、風險預控,構建起“全員抓安全、保安全”的安全管理大格局。將預防預控為主、為先的理念貫穿于安全工作全過程,投資建成安全培訓基地、安全警示教育展廳、安全文化長廊,成風化人提高安全素養;構建雙重預防機制、四級安全管控體系等防治舉措,綜合施策筑牢安全防線;黨政工團齊抓共管,形成黨員帶頭抓安全、群監員靠前查安全、協管員親情囑安全的聯動模式,確保安全管控“零缺位”。
煤礦實施標準化難,在千米深井復雜地質條件下拾掇出個“好模樣”更是難上加難。他們梳理整合考核細則,分10 個專業制定13 項達標規劃,把安全生產標準目標分解為一個個具體指標,形成責任聯動局面;多頻次召開現場工作會找差距,分批次對標先進礦井學經驗,內比外學提高思想境界。實行一工程一驗收,開展月度“流動紅旗”評比,環環相扣、全程閉合、動態達標;創建“精品頭”“精品面”等精品工程,以點帶面、循序漸進、整體提升。憑著這樣一種精益求精的勁頭,他們硬是把頻頻過大斷層的工作面收拾得“三直兩平”,把頂幫壓力巨大的大巷維護得井然有序,把縱橫交錯的管線打理得整齊劃一。2018 年11 月,趙樓煤礦順利通過國家一級安全生產標準化礦井驗收。
深掘創效之源。2013 年,隨著內部市場化建設的啟動實施,一場經營理念的變革在趙樓煤礦悄然上演。全礦以成本、效率、效益為導向,構建內部市場化“14467”運作體系。規范運行人力資源、物資供應等11 個要素市場,市場化覆蓋率達到100%,形成主體明晰、交易準確、考核嚴格、運行高效的管理模式。啟動“內部市場化”向“完全市場化”戰略轉移。各級市場主體給予充分自主經營權、用人權、分配權,實現自主管理、自負盈虧、自我約束、自我發展,市場化管理成效更加凸顯。細化分解經營目標,層層簽訂目標責任書,實施考核定量標準,材料跟蹤稽查,獎懲分明有力,用“考核之繩”扎緊“效益口袋”。
引領變革之舞。2012 年末,全國煤炭行業進入寒冰期,超低的利潤加之復雜的生產條件給趙樓人帶來巨大壓力。礦領導直面嚴峻挑戰,看準不足找差距,認清目標找問題,發起了一場波瀾壯闊的改革攻堅戰。撤并機構、精減機關人員,“瘦身健體”計劃全面實施,構建起職能明確、高效運行的大部室、大區隊框架。開展勞動用工整頓、完善考勤管理、優化崗位人員等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為礦井逆勢崛起奠定了基礎。
革故鼎新是逆勢求進之舉,同時也是順勢而為所需。2019 年,趙樓煤礦新一屆班子進一步優化發展思路,明確“當智者、做勇士”工作理念,實施“二十抓、二十盯、二十確保”具體舉措,營造“愛企如家、興企有責”氛圍,鼓舞全員發展信心和決心。
新思路、新境界、新舉措帶來充沛的發展活力。礦井安全管控態勢向好,采掘生產穩產穩進,經營創效上檔升級,2019 年各項任務指標如期完成。
趙樓10 年,如同一幅引人入勝的和美畫卷,讓人駐足流連。此畫,是趙樓煤礦歷屆黨政班子傾10 年心血揮筆而作;此卷,是3000 多名趙樓人灑10 年激情傾力展開。
且看旗幟飄揚。黨旗紅,企業興。10 年來,礦黨委始終高舉黨旗跟黨走、圍繞中心不偏離,以孜孜不倦的探索和實踐,將“黨建也是生產力”進行了生動詮釋。啟動實施“六項工程”,六個子工程齊頭并進、競相爭艷,如同一個大熔爐,推動黨建更深層、更高標準地融入安全生產、經營管理、改革改制工作之中,形成黨建工作新機制、新模式。全面打造“六過硬”黨支部,堅持“書記抓、抓書記”,配齊配優支部書記,開展支部書記培訓班、抓黨建項目述職評議等工作,讓“頭雁”的翅膀先硬了起來。實施支部達標競賽,建立“四查四問”考核機制,運行黨建“品牌化”管理,引導支部探索特色黨建新載體,形成“一支部、一載體、一品牌”工作格局。建成4 家高顏值、有內涵的黨員活動室,編印黨建工作系列叢書,開展紅色義務勞動,組織“五星黨員”赴革命老區接受紅色洗禮,在濃厚的政治氛圍中,黨員黨性意識進一步增強,模范作用更加凸顯。
但覺溫暖如流。在趙樓煤礦,隨意走進一家支部,醒目位置都會看到一張“1+1+N”黨員聯系服務職工群眾分工圖。這些圖的背后,是一個個暖心幫扶網絡,全礦442名黨員累計與1000余名職工結成了幫扶對子。工會“娘家人”靠前幫扶,每年定期組織“三類療養”,贈予職工暖心生日券,逢年過節上門慰問心貼心,金秋救助貧困子弟實打實;建成投用藍光影院、職工書屋、愛心媽媽小屋、職工文體活動館等民生設施;礦區Wi-Fi 實現全覆蓋,通勤班車免費乘坐……一件件暖心事,切切實實辦在了職工心坎上。“娘家人”的身份還體現在替職工說話、為職工維權上。每年召開一次職代會、開展兩次民主評價,不定期組織職工代表巡視,建立“三級”公示公開制度,讓陽光透明成為礦區主旋律,把職工心里照得亮堂堂。
恰似激情無限。趙樓煤礦前不久公布的“藍翎人才庫”入庫名單上,近年來涌現出的勞模、工匠毫無爭議地在列,意味著他們擁有了外出學習療養、提拔任用的“優待卡”。該礦堅持尊重人才、愛惜人才、重用人才,建設“12345”人才梯隊,優化后備人才儲備;開展“藍翎提質”職工素質提升工程,實施“藍翎聚才、育才、選才、用才”計劃,點燃全員創業激情。創業激情還源于礦區美好生活:不斷豐富職工業余文化生活,成立12 個文體協會組織,適時組織各類球類比賽、文藝晚會、微視頻拍攝等情趣健康、樂觀向上的文體活動不斷線;全面鋪開礦區形象整治工作,辦公樓體進行“亮化”,場區和道路實施“硬化”,升級改版“高配”官網和微信公眾號,綜合文明形象不斷提升。
還有繁花似錦。置身環境優美宜人的趙樓礦區,像是走進花團錦簇的公園,噴泉、綠草、紅花、香果相映生輝,一座現代化綠色生態礦區正以千般神韻、萬種風情展現在牡丹之鄉遼闊的地平線上。10 年來,趙樓人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推進環保網格化管理,建成全封閉儲煤場,循環復用地下水和機組熱能,以科學化管理手段、智能化裝備升級、精美化形象整治,建成如今美麗清潔高效集于一身、極具綠色發展活力的現代化礦井。美麗幸福新趙樓,已成為趙樓煤礦引以自豪的一張耀眼名片,亦成為兗礦集團對外開發建設的一扇亮麗窗口。
回望來路,可以砥礪不畏艱難、拼搏前行的勇氣;盤點往昔,可以堅定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的決心。在新一屆礦黨政一班人的帶領下,在全體職工的努力下,趙樓煤礦的未來發展之歌必定更加嘹亮、文化之魂必定更加深邃、和諧之畫必定更加壯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