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訊員 張勝奎
近年來,山東能源棗礦集團濱湖煤礦牢牢把握“抓煤質就是降成本提效益”理念,不斷在智能煤矸分離上做文章,在減矸增量上下功夫,在洗煤創效上求突破,全力打造“濱湖煤”品牌,創出年銷精煤60余萬噸的歷史最好成績,走出了精煤創效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去年9 月份,全國薄煤層礦井首套“井下主運TDS 智能選矸系統”在濱湖煤礦投入使用,至今已累計生產運行8 個月。該系統運行情況如何?帶來了哪些變化?創出了什么效益?帶著這些疑問,筆者于近日深入井下現場一探究竟。

采煤工作面井下監控中心
來到井下TDS 智能選矸設備硐室,筆者看到,200余米長的智能化設備正在轟鳴運轉,整個硐室里只有一名職工在操控臺上監控著設備的運行情況。“這套設備不需要人工干預,它針對不同的煤質特征,建立與之相適應的分析模型,通過X 射線識別與高壓風吹打,實現50mm 以上煤與矸石的數字化識別和自動化分離。”隨行的該礦機電科副總工程師靳遠志向筆者介紹。
為了在不改變礦井主井提升能力的基礎上實現“多提煤,少提矸”,達到以矸換煤、綠色開采的目標,該礦持續推進新舊動能轉換,注重在智能選矸上謀創新、求突破,不斷引進先進設備和技術,攻克了井下生產設計、干選系統控制、配套設施建設等6 大類、10 余項技術難題,實現了井下煤矸自動分離,減少了對地面環境的污染,為礦井爬坡過坎畫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據了解,該套設備安裝在井下主運輸系統中,由給料、布料、識別、執行等主要系統和供風、除塵、配電、控制等輔助系統組成,對塊精煤和矸石的分選不用水、不用介質、不產生煤泥,分選精度接近淺槽,高于動篩、跳汰等分選設備。與傳統手選比較,TDS 智能選矸系統具有投資省、運行成本低、建設周期短、設備臺數少等特點,替代了地面原煤手選系統,每天減少7 臺設備運行,減少地面矸石揀選工7人/天。
“TDS 智能選矸系統的率先應用,使井下的原煤含矸量降低9%左右,分選出的塊精煤經破碎后重新匯入原煤煤流,月創效達100 余萬元。”該礦副礦長滕勇說,該礦井下矸石充填系統建成后,將分選出的矸石經破碎后進行井下采空區遠程泵送充填,全面做到矸石不上井,降低了矸石提升費用,實現了綠色開采。
濱湖煤礦井下主運TDS 智能選矸系統的投入使用,是落實分運、分提的重要舉措。每百萬噸原煤能分離出9 萬噸左右的矸石,由副井提升或用于井下充填,增加了主井的有效提煤量,年可多提優質原煤近10 萬噸,創效千萬余元,減矸增量前置實現新突破。
一直以來,該礦牢固樹立“保煤質就是保飯碗”理念不動搖,持續加大現場管控力度,認真落實煤矸分運分提措施,實現了煤炭質量穩中有升。
“我們堅持源頭管控、系統優化、獎懲并重,堅決杜絕不必要的矸石占用空間、系統,通過減少矸石增加原煤產量,提升煤炭質量。”該礦總工程師王思棟說。
該礦充分發揮薄煤層智能化采煤機組的優勢,嚴格按照“煤厚就是采高”要求,嚴格控制割頂破底,從源頭上抓好煤炭質量。按照煤矸分運、分提的工作要求,持續優化井下生產系統,根據采掘單位生產實際,合理制定煤矸分運時間表,充分發揮井下西翼和南翼分矸系統的作用,認真抓實煤矸分運工作,不斷提升主井的有效提煤量,通過減少矸石增加原煤產量,提高效益。
他們成立“地測科、安監處、調度室、考核辦、采掘科室”五部門煤質聯合驗收小組,擴大督查范圍和時間,采取不打招呼方式,全天候、立體化檢查工作面安全和采高情況。以工作面“進尺×煤厚”作為產量基數,凡是超過基數上限的,一律視為割矸破底行為,將按照比例扣除考核工資,有效消除了割頂破底現象。
同時,制定《關于全面加強煤質管理的考核辦法》,煤質小分隊不定時間、不定人員、不定地點,動態對井上下各生產系統進行檢查。嚴懲矸石、雜物進入煤流的現象,加強煤質考核,堅持獎罰并重、以獎為主,變“負制約”為“正激勵”,變“要我抓”為“我要抓”,調動全員抓煤質的主動性。
作為薄煤層礦井,受地質條件影響,濱湖煤礦生產的煤炭硫分高、揮發分高、發熱量低,一直以來僅作為電煤配煤使用,銷售渠道單一,銷售壓力很大。
為破解“高硫氣肥煤”銷售難題,該礦始終堅持精煤制勝戰略,持續在智能洗煤提質創效上下功夫。在整體集中控制洗煤生產的基礎上,注重單機設備和分支系統的升級工作,先后探索應用了永磁驅動變頻、灰分在線監測、定值定時自動注油、皮帶負載隨動、配電遠程分合閘等先進技術,降低了洗選成本,提高了煤炭質量,增加了產品附加值,走出了精煤創效之路。
“我們通過改進技術措施,應用重介密度跟蹤控制系統,噸煤介質粉消耗率由原來的0.9 千克降低到0.65千克,噸煤節約介質粉5000 余元。”該礦洗煤廠副廠長任虎介紹。
濱湖煤礦從優化生產時間入手,積極與采煤區隊溝通,制定產洗同步作業時間表,劃定洗選精煤路線圖,采取倒排任務、掛圖作戰、區域劃分、專人負責等方式,加大洗煤流程管控力度,以客戶需求為導向,認真落實配煤、降硫措施,全程做好重介分選和煤泥水處理等各個環節的實時監控和調節。
他們重點加強重介質消耗全流程管控,合理調整重介洗選參數,將末精煤離心液并入精磁尾系統,杜絕“跑粗”現象。根據實時監控的原、精煤灰分數據,及時調整分選密度和洗煤材料的使用比例,增加脫水篩和離心機入料槽上的噴水量,提高脫水篩和離心機的分級效果,做到客戶需要什么指標的煤,就能洗出什么樣的產品,為客戶精準提供煤質煤種,確保生產出的商品煤批批合格,實現了以質促銷、以質增效、以質保價。
“我們堅持源頭管控、過程治理、洗選加工‘三步走’原則,持續抓好提煤質、除矸石、降成本、創效益等工作,推動產銷結構從‘以量增收’向‘以質創效’轉變,為‘美麗智慧’濱湖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新內涵。”該礦礦長鄧濤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