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孝寧 劉偉 單忠利
摘要:小洼油田屬于深層特稠油油田,采用蒸汽吞吐的開采和地下摻稀油的方式開采原油,而稀油價格高于稠油價格近1.1倍,幾年來,該區平均每年摻稀油近10多萬噸,摻油成本壓力巨大。本文采用三項管理降低了班站的摻稀油量,增加了經濟效益確保了油田持續有效開發。
關鍵詞:深層特稠油;地下摻稀油;成本壓力;持續有效
1 班組基本概況
洼十八站始建于1997年1月,于1997年3月竣工投產,現有員工8名,其中站長1名,巡井工4名,計量工3名,管理各種設備97臺,油井29口,開井18口,日產液600噸左右,日產油30噸左右,主要負責本站的原油生產和計量工作,是一座計量采油站。
2 班組成本構成分析
洼十八站發生的主要成本費用有通訊費、材料費、動力費、作業費、修理費和運輸費。其中占比重較大的為動力費和作業費,分別占總成本比重27%和65%。近幾年通過開展“開源節流降本增效”活動,班站所管理的成本費用都呈現逐年降低趨勢,但隨著考核方式的改變,由“成本考核”轉變為 “利潤考核”,我們的重心不僅要關注成本,也要關注利潤,因為小洼油田屬稠油油藏,生產過程需摻入大量稀油,而稀油價格高于稠油價格近1.1倍,幾年來,該區平均每年摻稀油近10多萬噸,摻油成本壓力巨大。
3 找準降本關鍵點
(1)洼十八站利潤情況分析
營業支出主要分為兩部分,一是相對不可控項目,具體包括折舊折耗、分攤費用、內部轉移支出及稅費;二是相對可控項目,具體包括班組成本費用、燃料替換成本、人工成本和摻油成本。相對不可控項目費用共計約2309萬元,占營業支出的60%,可控項目成本共計約1571萬元,占營業支出的40%,其中可控項目成本中權重較大的班組成本費用占32%,摻油成本占59%,班組成本費用和摻油成本是直接降低營業支出的重要可控因素,其中摻油成本占的比重更大,所以降摻稀油是我們減少虧損的關鍵點,我們通過近幾年的努力,摻油成本呈逐年降低趨勢。
(2)洼十八站稀油用量情況分析
近幾年稀油已略有下降趨勢,但因摻油成本占可控成本的權重大,“摻稀油產抽油”這種生產模式已成為阻礙作業區質量效益持續發展的最大制約,所以減摻稀油是作業區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們作為班站的一員,更應該從源頭管控好稀油,我們也深知身上的擔子沉,責任重。面我們重點講述一下我們洼18站是如何開展的降摻油成本工作。
4 減摻稀油的有效措施
面對成本緊張、上產任務重的雙重壓力,洼十八站充分認清當前形勢,結合本站油井特點,通過優化摻油管理,重點實施“油井分類、動態調摻”的降摻方法,不斷推進對標精細化摻油管理,在保證油井穩定生產前提下,實現了摻稀油量連續穩步下降的目標。
小洼油田稀油用途有三方面,包括生產井地下摻油(對溫度及含水較低、油質較稠的油井進行井筒降粘)、停關井地面摻油(對作業、注汽井循環單井地面管線防止管線凍堵)和采油站保證稀油進站溫度回摻稀油(防止部分采油站因全站摻稀油量低造成進站溫度、堵稀油管線,采用加大回摻量來提高采油站來稀油溫度,保證站間管線正常運行)。
(1)科學管理,完善油井地下摻油制度
洼十八站以“五分六清三勤”摻油管理為基礎,對油井進行細化分類摻油。對單井摻油情況進行分類統計,通過分析開采方式(冷采、吞吐、汽驅)、油井含水情況、出井溫度等總結制定不同類別油井的摻油比標準,確定最低摻稀油量及合理摻稀油溫度,同時針對班站油井含水上升、汽驅受效升溫等生產特點,重點對高出井溫度、高含水油井進行降停摻稀油,降低盲目摻油帶來的影響,實現單井科學摻油。
1 停摻稀油,溫度≥50℃且含水≥ 90%的油井停摻稀油。
2降摻稀油,溫度40-50℃之間且含水在80-90%的油井降摻。
3 動態調摻,加強油井生產參數的錄取,及時調整摻油量。并由配摻員和站長到現場進行油井配摻,嚴把稀油調控關。
4強化管理,配合作業區執行“日動態監控、周總結分析、月計劃對比”的考核檢查制度。
通過排查有三口高含水油井,實施停摻措施,有兩口井實施降摻措施,并針對吞吐井,在不同的生產階段實行不同的配摻管理。年可降摻稀油560噸左右,實現年節約摻油成本13.8萬元。
(2)優化管理,嚴格把控稀油溫控指標
洼十八站距離稀油分配站洼十七站間距較遠,為提高站內來稀油的進站溫度,在125臺安裝了稀油干線加熱爐,并將18站與20站的總來稀油干線合并,于125臺干線爐分支,增大了干線稀油流量,提高的稀油管線的充滿程度,降低了溫度損失,進一步提高了稀油的進站及入井溫度,優化了站間稀油管線,增大了干線稀油流量,減少了零散輸送帶來的熱量損失,在降低管線凍堵風險的同時達到降低稀油回摻量的目的。
并進一步落實洼十八站的摻稀油管理制度,嚴格控制站內稀油加熱爐出口溫度冬季85~95℃,夏季80~90℃,井場加熱爐出口溫度應在60℃~80℃,站內加熱爐進口在40℃以上;在用摻油表完好率要求達到100%,單井每日摻油量誤差不大于10%,讀單井摻油表瞬時流量誤差不大于0.04m3/h。保障作業區《摻稀油管理制度》有效落實。
(3)精細管理,細算單井稀油經濟指標
根據油井的動態特征和小洼油田季節性特點,精細油井摻油管理。在冬季管理期間,由于氣溫低、大部分井需要添加稀油保證油井及管線流程的正常生產運行,而冬季的摻油量也是全年班站摻油量的70%,因此洼十八站通過深入摸索摻稀油規律,站內全面開展“控溫定量,精細摻油”的降摻工作。通過實驗,提高井口加熱爐的爐火,從而提高稠油的進站溫度,降低回壓,并進一步提高稀油的入井溫度,從而使稀油能與稠油在井底能充分的融合,提高井底稠油的流動性能,降低稠油粘度。針對作業、轉注、長停井等停產時間較長的油井,需要摻稀油保證管線流程的運行。站長及時了解情況,向采油中心站及時匯報,用氮氣車吹掃管線,減少用于保持地面管線正常運行所需的摻油用量。同時抓住氣溫回升有利時機,及時降低單井及地面摻油量,增強降摻稀油的合理性。
5 評價實施效果
通過實施“科學管理、優化管理、精細管理”等有效措施,不斷推進采油班站的精細化摻油管理,從2014年到2017年連續三年累計減摻稀油2670噸,累計減少摻油成本819萬元,其中因摻稀油成本單價降低,減少摻油成本471萬元;因摻油量降低,減少摻油成本348萬元。2017年經營利潤為346萬元,對比2014年增加利潤1058萬元(主要是因為摻油成本和折舊折耗的降低)。作業區近幾年以降低稀油用量作為效益增長點,重點圍繞參數制定、動態調整和制度落實三個方面,斷推進對標精細化摻油管理,為區塊的有效開發做出了有力保障。
班站精細管理,就要做到“精”與“細”,大到生產調控,小到螺絲廢料,只有日積月累才能積流成河。我們要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從自身的崗位做起,持之以恒,堅持不懈,才能讓企業更加富有激情與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