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亞坤 李昌準
摘 要 現階段,我國的建筑行業有了很大進展,其對能源的消耗也在不斷增加。文章基于生態文明視域探討建筑設計,要根據建筑設計中能源使用的具體情況,將不同能源按照種類進行分析,并且得到不同能源的實際能耗具體狀況,盡可能發現能源使用過程中存在的不合理現象,根據能源使用情況的調查結果,采取有效措施最大程度減少不必要的能源浪費情況,盡可能實現建筑設計過程中生態文明。
關鍵詞 探討生態文明;建筑設計;綠色
引言
在建筑工程項目設計階段,運用生態策略,不僅能夠提高建筑項目的生態設計水平,而且可以減少環境污染。對于建筑設計人員來說,要根據工程項目所在區域的氣候特點與能源利用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生態設計,為居民提供一個更加健康、舒適的生活環境。鑒于此,本文深入分析生態策略在建筑工程設計之中的具體運用。
1生態建筑的概念詮釋
生態建筑是從生態學原理出發進行建設規劃,其更多地考慮了單體建筑和建筑群及周邊環境之間的關系,是基于整個生態系統的思考。設計、施工及運維管理都要為建筑的內外環境服務,講究人文、自然、經濟的三大生態目標,并為文化、活化、綠化、美化及凈化的五化生態健康需求服務[1]。
2生態文明視域下的建筑設計原則
2.1 能源節約原則
能源節約原則最重要的含義就是在建設建筑物的過程當中,盡可能選擇使用綠色環保的建筑工藝以及建筑原材料,實現建筑能源的有效節約以及自然資源的保護。相關工作人員在選擇建筑設計原材料的過程中,需要考慮建筑原材料對周圍地區所帶來的不利影響,在經濟條件以及建筑設計質量允許的情況下,選擇可再生以及可降解的建筑原材料,為人們構造一個綠色健康的建筑住宅環境。
2.2 生態和諧
建筑設計是對復雜結構要素的整合過程,強調設計中應注重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強調和諧作為生態理念構建的重要保障。一方面,建筑設計要尊重自然環境,能夠在與自然環境要素的整合中,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保障生態理念的實踐價值;另一方面,生態作為現代建設設計的重要元素,將大自然的采光、通風、自然景觀做建筑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更好地突出人文景觀的協調自然,保障居住環境的生態舒適。因此,生態和諧的設計理念,是基于生態要素,實現建筑設計自然環境與人文景觀有效結合。
2.3 因地制宜設計原則
為了保證生態策略在建筑設計中得到更好運用,設計人員要遵守因地制宜設計原則,對建筑總體環境進行科學規劃,保證建筑物與周圍環境更加協調。現代建筑設計當中,由于資源有限,建筑選址難度增大,很多城市建筑周圍的綠色植被覆蓋面積過小,建筑工程材料采用鋼筋混凝土,對周圍的生態環境影響較大。因此,設計人員要遵守因地制宜原則,加大綠化設計力度,保證建筑物與周圍環境更加協調[2]。
3生態設計理念在建筑設計中的具體運用
3.1 強化綠色生態意識,遵循綠色生態設計標準
我國的綠色生態建筑起步晚、起點低,亟須培養一批致力于綠色生態建筑的規劃設計人員及其建設管理人員。政府及相關部門應積極制定扶持政策,鼓勵設計實踐,同時,完善綠色建筑評估體系,深化從業人員的綠色生態建筑意識,提高對相關綠色生態設計標準的認知,普及綠色生態建筑設計專業技能,從而促進綠色生態建筑的可持續發展。
3.2 減少建筑能耗,積極采用新能源
生態建筑要體現低碳、環保、高效,就必須要降低建筑物的能耗。設計人員要因地制宜,結合當地氣候特征,從建筑體型設計、群落布局、朝向、格局上做好思考,保證建筑物具有良好的采光和自然通風。在我國絕大多數地區建筑群的朝向都是坐北朝南為主,平面布局講究錯落有致,低層建筑排在建筑群最靠南的位置,自然通風效果更好。同時還要根據各地的實際氣候情況,做好維護結構的熱工系數選擇,采用節能門窗等優質的節能環保建筑材料。建筑設計要加強可再生新能源的使用(如太陽能、風能、地熱能等),減少對傳統能源的使用。
3.3 推廣使用環保綠色的生態材料
政府以及相關企業加大使用環保綠色的生態材料的宣傳推廣力度,盡可能在建筑施工過程中使用更多的生態材料,有效緩解建筑原材料對生態環境帶來的負面作用。不僅如此,還可在生態材料使用一定期限之后,將其合理的回收處理,減少建筑污染物的數量。
3.4 運用節能技術,創設節能結構
隨著現代社會不斷發展,節能不僅僅是基于自然生態要素的運用,同時也強調節能技術的有效構建,保障建筑的節能性能。如,在現代建筑結構中,“玻璃”作為重要的結構載體,可以通過節能玻璃的運用,實現建筑節能保溫性能;運用太陽能技術,實現對建筑節能用電提供節能技術保障。因此,在新的時代環境之下,要強化節能技術的有效應用,讓現代節能技術,成為生態箭鏃設計的重要著力點。將現代節能技術作為建筑生態設計的重要窗口,體現了節能技術應用的重要價值[3]。
3.5 基于適應性的生態建筑技術應用
隨著對生態建筑研究的深入,生態建筑技術以及工藝得到快速發展,一些經濟、適宜的節能技術手段已在實際工程中得到應用。例如對太陽能的利用,使用太陽能集熱器裝置將太陽光照的輻射能轉換為熱能,為建筑內各功能房間提供熱水,使用太陽能光伏發電裝置將太陽能轉換為電能;又如通過安裝智能遮陽系統,根據太陽光的照射角度以及太陽光的強弱調整百葉的翻轉角度,從而達到減少太陽光直射,阻斷或降低熱輻射、改善建筑內部環境、節約能源消耗的目的。建筑設計中應結合工程實際情況從適應性、經濟性出發,選用適宜的生態建筑技術。
4結束語
綜上所述,應用生態建筑理論首先應當對該理論含義、特點等有深入地研究與了解,同時明確該理論的本質追求。其次應當明確人們對住宅建筑的應用需求與住宅建筑設計的根本遵循。最后將二者有效融合,以達到節能環保的設計水平,并在此基礎上不斷改良與優化生態建筑理論的應用技術,促進住宅設計發展。
參考文獻
[1] 陳凱,李東旭,張彤.生態建筑理論在住宅建筑設計中的應用探討[J].居舍,2019,(28):113.
[2] 柯禮鈞.生態建筑理論在住宅建筑設計中的應用[J].住宅與房地產,2019,(27):64.
[3] 韓亞南.基于生態理論下的住宅建筑設計運用[J].智能城市,2019,
5(5):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