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磊



摘 要 本項目為南京國家現代農業科技創新示范園科創中心項目,位于江北新區西南部,是南京國家現代農業科技創新示范園區的核心平臺,方案規劃以“綠谷方舟”為設計理念,通過“科技之心,綠谷之脈,山水之園”的“三環”規劃結構將各功能組團有機的融合為一體。
關鍵詞 科創中心;綠谷方舟;山水之園
1項目概況
本項目位于南京國家級新區江北新區西南部,是長江經濟帶與東部沿海經濟帶的重要交匯節點。基地位于行知路以南、浦云路以東、象賢路以西、綠水灣路以北區域。園達路以北為A地塊,以南為B地塊(圖1)。A區占地面積202畝,容積率3.0,總建筑面積58萬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積40萬平方米,地下18萬平方米,建筑密度40%。B區占地面積130畝,容積率3.0,總建筑面積35萬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積25萬平方米,地下建設面積10萬平方米,建筑密度40%。
2設計理念
設計分析從項目自身及周邊條件出發:①項目北側行知路,西側浦云路,中間的園達路為城市主干道,對城市形象要求較高,規劃采用外圍規整的布局,形成百米塔樓序列,便于形成統一的園區形象。②園區西北部和西南部是園區重要節點,建筑采用雙子塔的造型,突出建筑的標志性,形成園區門戶。③東側的象賢路為城市次干道,相對安靜,景觀較好,設置酒店、公寓、獨棟企業總部等相對低矮的建筑組團,便于形成視覺通廊。④園達路分割南北兩地塊。規劃考慮從景觀及建筑形式上形成整體性連續性設計,并建立立體交通聯系[1]。
結合以上分析和項目需求,規劃以“綠谷方舟”為設計理念,形成“科技之心,綠谷之脈,山水之園”的“三環”規劃結構(圖2、3)。科技之心:以平臺共享的原則,將實驗檢測和生物科技等平臺置于園區的核心,形成園區各組團均可共享的創新核心,圍繞它打造園區農業產業鏈閉環、實物展示中心等。建筑造型采用方舟的概念,富有動感、標志性和展示性;綠谷之脈:外圍建筑與方舟之間形成寬度35~60m,最大寬度達100m 的兩條綠色“綠谷之脈”,左側與高密度研發總部區形成科技谷,右側與低密度建筑群形成休閑農業景觀谷;山水之園:建筑組團圍繞綠谷,形成圍合式的園區形象,建筑立面簡潔規整,內部建筑立面豐富,通過退臺綠化,懸挑等處理,使得面向園區景觀的建筑形象綠色生動,富有山水之意(圖3)。
建筑單體主要采用塔樓和裙房相結合的方式,塔樓主要為辦公研發功能,裙房為共享功能,設置實驗室,商業及餐飲活動等公共服務設施。建筑采用切削的處理,通過雕塑感的體量,使得園達路兩側建筑形式形成對話式關系,形成門戶形象;塔樓的建筑造型理念來自于樹葉,通過兩篇卷起來的樹葉形成富有動感的建筑造型,有一種升騰的動感,形成標志性門戶(圖4)。100m的塔樓,由于標準層面積和經濟性,導致建筑高寬比無法做到很大,為了凸顯挺拔的效果,立面通過中間凹入的建筑造型,使得比例更加修長、挺拔。通過延續會展中心的屋頂形式,將波浪形的構筑物屋面延續至配套商業的裙房上,形成北側連續的立面效果(圖5)[2]。
3功能分析
基于以上規劃結構,項目分為以下建筑組團:A地塊包含研發及配套組團、研發大樓組團、展示中心組團、高端服務組團、實驗室平臺組團;B地塊包含總部大樓組團、生物農業組團、其他產業組團。建筑單體面積根據需求分為3個不同檔次以滿足各類型企業需要,降低開發風險,分別為:150~250㎡的創業企業孵化器;含300、700、1500 ㎡幾種類型的中小企業;1500 ㎡以上的總部或分支機構。從經濟效益角度出發,采用1800㎡左右的平面面積指標(每層一個防火分區),即最小分租單元800㎡~1000㎡,從而滿足一般意義的公司辦公要求且實現較高的利用效率。
建筑單體采用模塊化設置,采用9m×9m和8.4m×8.4m的標準柱網,便于形成模塊化空間,使各建筑在追求獨立的同時又可分可合,衍生出適應不同客戶發展性需求的組合形式,從而適應不同客戶的不同需求。辦公建筑層高采用4.1m高度,能夠達到2.7~2.8m的使用凈高,同時4.1m層高也便于實驗室等功能的擴展。在裙房區域設置實驗室,建筑層高4.1~6m。產業城部分層高為4.2~5.1m,檢測試驗區層高4.5m~6m,局部8m。
4交通組織
車行系統:在主要來車方向設置園區出入口。園區內采用外環式機動車交通系統,人車分流,保證內部景觀的純粹性。就近設置地庫出入口,方便迅速入庫。設置連接南北地塊的地下人車通道;人行系統:園區內部考慮地鐵與展示中心兩個人流集聚點之間的強動線聯系,將人行系統和景觀展示路徑等相結合,融合到“綠谷”之中。其中在綠谷西側設置二層過街連廊,串聯南北兩個地塊,并且將地鐵、總部區、研發區,試驗區,商業區及會展進行便捷的聯系,也成為園區共享交流的平臺。
5景觀設計
在滿足農業種植與科研的要求的前提下,分區分主題設計。景觀形態流動自然,有良好的引導性。綠脈結合垂直農業,溫室、灌溉濕地系統、地景建筑及下沉廣場等元素,形成體驗性、展示性較強的農業景觀。西南地鐵廣場入口結合的微型植物園設置,形成別有洞天的效果。景觀設計結合凈水、滲水、蓄水、綠色屋頂等系統,滿足海綿城市要求。
6結束語
南京國家現代農業科技創新示范園科創中心項目,通過“綠谷方舟”的設計,科技之心,綠谷之脈,山水之園的打造,實現科技與生態引領的現代農業產業中心,力爭成為國家級現代農業科技創新高地。
參考文獻
[1] JGJ67-2006.辦公建筑設計規范[J].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6.
[2] 佚名.南京市建筑設計導則(試行)[ED/OL].http://www.doc88.com/p-2127812056694.html,2018-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