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樹生
摘 要 隨著城鎮化建設速度和規模的持續擴大,城市建筑的數量呈現出了迅速增長的現狀,并且建筑功能結構也愈加復雜多樣。在這樣的情況下,城市建筑自身防災減災的能力便成為建筑設計、建設過程中重點關注的項目。文章在分析城市建筑防災減災面臨的挑戰性的基礎上,就如何提高建筑防災減災的能力提出有關策略建議,以豐富建筑設計與建設的思路和方法。
關鍵詞 城市建筑;防災減災;安全性;兼容性
前言
近年來,伴隨著城鎮化節奏的加快,城市建筑的數量和結構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城市建筑設計與建設過程中除了考慮建筑的實用性以外,還對建筑的藝術性和文化性給予了充分的關注,以追求建筑對文化城市、生活城市的點綴與豐富。然而,在以文化性、實用性為導向的城市建筑設計與建設模式中,建筑的安全性逐漸被忽視,導致城市建筑的防災減災功能滯后,對突發災害防范造成了威脅。基于此,有必要對城市建筑設計與建設過程中的防災減災能力提高進行針對性的分析與現實性的落實。
1城市建筑面臨的防災減災挑戰
防災減災是城市建筑承擔人們社會活動開展功能應當發揮的基礎屬性。雖然在長期的城市建筑設計、建設和使用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建筑防災減災經驗,但由于建筑結構的復雜性和建設質量的不可控性,城市建筑的實際防災減災能力往往難以真正落實到位。就目前來看,城市建筑防災減災方面面臨的挑戰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1 防災減災關注度不夠
雖然建筑設計方、施工方能夠按照業主的需求對城市建筑的各項功能進行論證和滿足,業主也能夠將自身的需求較好地傳達給設計方和施工方,但業主、設計方、施工方更多關注的是城市建筑的居住、商業功能,對城市建筑的防災減災功能缺乏足夠的關注度。并且設計方、建設方對城市建筑防災減災通道、物質的配備往往遵循同一模式,對建筑獨特性對防災減災的特殊要求缺乏必要的考慮,導致城市建筑的防災減災實效性偏低,一旦遇到突發狀況,難以保證在短時間內達到安全疏散等防護需要。
1.2 防災減災環境復雜性不斷提高
防災減災環境復雜性的提高,主要體現在建筑內部結構的復雜性和狀況的突發性兩個方面。其中,內部結構的復雜性是由于建筑內部使用功能的零散分布使建筑格局比較緊湊,且連接通道錯亂,導致建筑防災減災的能力受到限制,遇到突發災難,難以緊急疏散。狀況的突發性是城市建筑內部防災減災通道、物資的分布雖然比較均衡,但缺乏動態性調整,難以適應突發性災害的緊急應對需求[1]。
2提高城市建筑防災減災能力的策略
防災減災能力是城市建筑實用性的重要衡量指標,也是建筑安全性要求的內在要求。通過分析發現城市建筑防災減災的能力雖然能夠得到基本保證,但減災防災能力面臨的挑戰仍然比較大。基于此,有必要根據建筑防災減災的實際需求提升建筑的真實能力。具體來說,要通過以下三方面的措施來切實提高建筑的防災減災能力。
2.1 糾正建筑防災減災理解誤區
城市建筑防災減災能力是城市建筑的一項配套性、保障性能力,是為了在災害發生時基于特定的人群、物資特殊的保護,避免或降低災害的破壞性影響。雖然現代公共安全意識和能力的提高使得災害的發生可能性相對比較低,但這并不是說災害不可能發生。因此,在城市建筑設計、建設過程中,要給予建筑防災減災以充分的關注度。一方面,要將防災減災能力作為城市建筑建設、管理中的常態化內容,避免投機性的思想和行為,保證建筑防災減災能力的真正具備;另一方面,要從思想意識上重視城市建筑防災減災能力,避免以為思想麻痹大意造成的城市建筑防災減災能力建設滯后。同時,建筑設計方、施工方、業主要確定動態化的建筑防災減災理念,對建筑設計、建設和使用的全過程中的建筑防災減災能力建設給予足夠的關注[2]。
2.2 完善建筑防災減災配套設施
防災減災是城市建筑應當具備的基本性功能,而城市建筑使用狀況的復雜性使得防災減災需要滿足的要求持續變化和更新,這就要求城市建筑的防災減災功能要遵循持續更新、不斷完善的原則和方法。
首先,要持續檢查現有防災減災設施。防災減災通道是否暢通,物資是否到位,質量是否合格,都會直接影響到建筑防災減災的實際能力。因此,建筑使用方和管理方要動態化地檢查防災減災設施的狀態,確保設施的正常使用。例如,及時檢查樓梯逃生通道是否暢通,滅火器是否能夠正常使用,等等[3]。
其次,要更新防災減災設施。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防災減災的技術設備也在不斷更新。為消除因為人為疏忽造成的建筑防災減災能力不足情況的出現,建筑管理方要及時更換防災減災設備,借助高科技的防災減災設備來提高災害問題的識別、報警和應對處置能力,使建筑防災減災的能力得到持續提高。
2.3 提高城市建筑防災減災的人機協同性
人機協同是信息化背景下城市建筑防災減災能力提高的有效方法。建筑使用方和管理方除了配備相應的防災減災機器設備以外,還要對人的能力進行訓練。
首先,要適當開展突發事件應急模擬訓練。模擬訓練是通過模擬突發性災害事件來檢查城市建筑防災減災能力、發現和彌補防災減災問題的科學策略。建筑建設方、使用方要經常進行城市建筑防災減災模擬訓練,通過類真實的模擬演練來掌握城市建筑防災救災方面的短板,并在分析原因的基礎上及時予以解決。
其次,加上人員培養訓練。防災減災能力既是對建筑能力的考衡,也是對人的意識和能力的考衡。除了要通過模擬訓練來提高人的操作能力以外,還要借助系統性的培訓來增強人操作機器設備的能力,切實實現人機協同[4]。
3結束語
在現代化的城市建設中,防災減災能力逐漸成為城市建筑設計、建設與使用中重點關注的內容。有關主體要通過糾正理解誤區、完善配套設施、提高人機協同性等措施來提高城市建筑的防災減災能力,使建筑的安全性得到保證。
參考文獻
[1] 賀風春.增強城市和建筑防災減災能力[J].城鄉建設,2020,(6):16-17.
[2] 張靖巖,朱娟花,韋雅云,等.基于本質安全理念的建筑綜合防災技術體系構建[J].中國安全生產科學技術,2018,14(6):171-176.
[3] 高迪,姜波,張淼,等.基于災害管理環節的工程建設防災主題標準體系探索[J].工程建設標準化,2018,(6):54-62.
[4] 羅黛.建筑防災減災——大型商業建筑的防火設計[J].消防界(電子版),2016,(6):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