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 覃家飛
摘 要 建筑行業有高風險的特點,需要有扎實的專業知識,同時也對職業精神要求格外高。建筑工程專業基礎課比較多,如何在教授專業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的職業精神是一個重要的研究內容。由于建筑工程專業基礎課程特點,專業基礎課在建筑專業中有重要的地位,本文將以專業基礎課程作為入口,淺談建筑專業課程職業技能與職業精神融合培養教學模式。
關鍵詞 職業精神;職業技能;融合保障
職業精神教育是素質教育,而職業技能教育屬于基礎教育,兩者教育的融合,既是近年來上級部門所倡導的提升高職學生綜合素質和就業率的既定導向與必然趨勢,也是提升高職教育實效性的需要。目前,我國經濟已進入新常態,意味著相對穩定,需要穩定的就業,對人才的素質提出了新的要求。不僅要有過硬的職業技能,還要有職業精神。同時,我國教育也進入了新常態,要求學校不為應試教育推波助瀾,而是保持堅守良知和使命,有家國的情懷和擔當,職業精神的培養尤其重要。對于本科階段教育,高職院校教育比較注重技能培養,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注重培養實用型的人才,用人單位對于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比較大,對人才的要求也比較高。因此,學生職業能力和職業精神的培養是高職院校培養學生的兩個重要方面,如何將專業課程職業技能與職業精神融合培養是高校研究的方向。《工程測量》是一門專業基礎課程,教學目標是使學生掌握工程測量技術的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的基礎上,熟練使用各種測量儀器及用具,掌握測繪地形圖、施工放樣、竣工測量、建筑物變形觀測等工程測量實際技能,提高學生應用所學知識處理實際工程問題的能力。由于《工程測量》的課程特點,以這門課為例,淺談建筑專業課程職業技能與職業精神融合培養教學模式,并從轉變教育理念、課程結合等方面提出了高職院校職業技能教育與職業精神教育融合的實施途徑[1]。
1融合保障體系的目標確定
1.1 職業技能目標的確定
職業技能是學生能夠順利畢業就業的基礎,根據就業跟蹤,每年有大量的學生畢業后從事或者工作中需要用到測量的相關知識。因此,工程測量職業技能目標的確定既要全面,又要實用和有可操作性,課程目標職業技能方面的培訓通過任務引領型的教學活動,使學生具備建筑施工測量的技能和相關理論知識,在掌握地面點位的確定、小區域控制測量、地面點的測繪技術、地面點的測設技術、建筑施工放樣的基礎上,通過其他專業核心課程的學習,能夠承擔地形圖測量和施工放樣測量等工作任務。
1.2 職業精神目標的確定
在培養職業技能的同時,注重職業精神的培養,不僅要培養學生誠實、守信、善于溝通和合作的品質,還要養成吃苦耐勞和客觀科學的職業精神,為職業能力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同時,培養學生具有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自我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還要學生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明確的職業理想,具有吃苦耐勞的精神。培養學生具有正確的道德認識,端正社會道德行為水平,良好的道德修養和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言行一致的思想作風以及踏實肯干、任勞任怨的工作態度。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有充分的適應力,有克服困難的毅力和勇氣。培養學生能很快適應所工作的環境,具有強烈的求知欲和上進心,具有較強的計劃組織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以及較強的與人溝通交流的能力等[2]。
2融合保障體系培養的實施
2.1 職業技能的培養實施
實施過程是培養模式的重要組成,培養的實施過程以學生的職業能力培養為核心,通過完成建筑工程測量的三個工作項目為主線,以完成各項目中不同工作任務的知識與技能為教學內容,教學內容按工作項目和任務的先后順序來組織,一般每一個項目都安排一定課時的實訓,以便邊教、邊學和邊做。其中,實訓項目是利用課堂教學時間,對各種測量儀器和用具進行操作練習,并根據項目教學的需要完成具體的測量任務。課程內容上完后,要對學生進行儀器操作考核,檢查學生操作技能熟練的程度。
2.2 職業精神的培養實施
課程以土建類工程技術類專業學生的就業和社會主義人才基本素質要求為導向,根據行業專家對建筑工程技術專業所涵蓋的崗位群進行的任務和職業能力分析,同時遵循高等職業院校學生的認知規律和立德樹人為根本,緊密結合職業資格證書中相關考核要求和“職業精神”目標,確定課程的工作模塊和課程內容。課程充分體現任務引領、項目導向和立德樹人的課程思想,本課程按照工程測量技術的基本順序按緒論、水準測量、角度測量、距離測量和坐標測量、控制測量、地形圖測繪與應用、施工測量的基本工作、建筑施工測量以及各章節穿插相關職業精神教育等方面進行課程內容安排。整個課程內容的知識介紹以夠用為度,操作技能力求熟練,同時具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思想境界[3]。
3融合保障體系培養結果考核
課程的考核方式通過改革傳統的學生評價手段和方法,不以單一形式進行考核,結合職業技能和職業精神,采用階段評價、過程性評價與目標評價相結合,理論與實踐一體化的評價模式。關注評價的多元性,結合課堂提問、學生作業、平時測驗、課間實訓、技能競賽及考試情況,綜合評價學生成績。注重學生動手能力和實踐中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考核,對在學習和應用上有創新的學生應予特別鼓勵,全面綜合評價學生能力,特別增加團隊精神、職業精神內容的考核。實踐證明,從課程培養目標出發,目標的合理確定,通過課程層面目標-實施-結果保障體系建立,對專業人才的培養目標進行了有力支撐。通過課程考核結果,以及對畢業生和用人單位的回訪和跟蹤,證明課程實施方案顯著有效[4]。
參考文獻
[1] 張曉東.建筑工程測量[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2:201.
[2] 沈葉.新常態背景下職業教育工匠精神的分析及培育[J].教育與職業,2019,(24):104-106.
[3] 張曉東.建筑工程測量[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2:217.
[4] 劉慶華.關于加強基層職工教育培訓的思考[J].現代企業教育,2012,(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