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環
摘 要: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建筑環境的要求也愈來愈高。而期間的地方化設計元素越來越受關注,并廣泛運用于建筑設計中,促使建筑環境地方化得以實現。伊斯蘭建筑在地方化過程中,吸收了豐富的多文化設計元素,但其原初文化符號最終消融在世界各種文化元素的海洋中,不再提供阿拉伯地方文化環境的營造,基于此,本文對建筑環境設計進行了詳細分析,然后對地方化設計理念進行了闡述,最后對建筑設計中地方化環境的營造進行了研究。
關鍵詞:伊斯蘭;建筑;演變
一、伊斯蘭建筑藝術的內涵
伊斯蘭建筑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建筑之一,早在公元七世紀就聞名于世。時至今日,盡管一個國家和另一個國家、一個地區和一個地區之間的伊斯蘭建筑風格迥然不同,但其中一些基本要素是相同的,其藝術內涵是相近的。認識這些基本要素并理解其地理傳播的內因,是解開這些建筑細節所要表達的文化內涵的關鍵之所在。
建筑在人類文化大廈中占有極其特殊的地位,它既處于最為廣泛的基礎層,但同時,它又與人類整合文化的三大支柱——物質文化、精神文化以及藝術文化緊密相連。伊斯蘭建筑物不但追求實用性,還注重藝術美感,因此,其中浸潤著豐富的人文思想。伊斯蘭建筑伴隨這一宗教的產生而產生,以強化其身份認同。建筑者通過其作品探究宇宙深邃高深的精神意義的同時,不局限于區域建筑表現形式,以體現與伊斯蘭世界大眾美學相符的文化認同。因此,伊斯蘭建筑在深入現實世界的同時不忽略抽象世界,以強調美的重要性——美是伊斯蘭社會的基本組成部分。因為美是真主安拉的屬性,穆斯林建筑設計師所追求的是一切高尚的美,而不僅僅是外在之美。
伊斯蘭建筑一開始就將精神追求作為首要目標,讓人通過建筑引發對偉大造物主的不斷思考,因此,兼容并蓄、有容乃大、傳承與交融是其主要的特征。
在伊斯蘭建筑中,帶有節奏感的聲音和謙遜的心態合而為一。如在宣禮塔中,聲音與建筑渾然一體,直沖云霄。建筑師通過宣禮塔讓宣禮聲壓倒其他聲音,成功地將贊美真主的聲音送向遠處,響徹天地。當一個活生生的人與真主安拉取得聯系時,世間一切繁瑣與吵雜煙消云散,“真主獨一”的內涵盡顯無遺,“凡在天地間的,都贊頌真主超絕萬物,他是萬能的,是至睿的。”使人感覺到世間一切轉向了真主,開始贊美真主。時間和空間,以及其中的一切,都通過其長期或短暫的存在,表達對一種力量的服從。通過這一切,美的維度得以無限拓寬。
伊斯蘭建筑多樣性所指向的統一主旨表達,使得這些建筑風格琳瑯滿目,不拘一格。當研究伊斯蘭建筑風格時,我們發現不論是單一建筑還是建筑群,都有一種內在的東西驅動著其多樣性的無限展開,但其主要元素都是引導人們思索生命的源泉和人生的價值;其復雜的外貌會形成一個整體,誘發人們無限的遐想。
值得一提的是,宣禮塔的主體形象源于圓形椰棗殼。圓柱體是有屋頂的各類建筑主體所采用的主要幾何圖形,也是伊斯蘭建筑所采用的主要建筑風格。椰棗具備一個完整的宣禮塔形象,并具備精確的適宜于宣禮塔構造的幾何系統或組織。在內涵上,椰棗所表達的是甘甜、營養與大愛。
一組規則的弧形從圓柱的頂部和中心聚集、分散,并分布到各個方向,產生一系列曲線,每個椰棗葉的頂頭部分指向中心位置,以營造宣禮塔圓頂的旋轉意向。好像每個葉子的頂部及其位置,都在繪制一個規則的半球形的中心點。
宣禮塔的幾何建筑學問復雜,非本篇文章所能詳述,它賦予人們的審美維度空間是無止盡的,因為建筑業和藝術產業最初是立足于美輪美奐的幾何學基礎之上的。
宣禮塔的建筑結構以無限延伸為特征,目光隨著圓柱形尖轉動的時候,會給其以無限運動感,似乎它在無限運動。這種動感設計,使人無法確定起點與終點。運動取決于宣禮塔構造中的對稱平衡,觀看者的眼睛在不停轉動中,最終會抵達宣禮塔頂部,并向天空延伸。設計師在面對天空這個封閉空間時,會通過宣禮塔表現思想的無限性。
設計師還刻意突出一些美學價值觀,包括借用白色及其含義(白色象征不貪圖今世和純潔性),同時借用黃金及其內涵和美學意義。黃金是《古蘭經》中提到的一種顏色:“他們在樂園里,佩金質的手鐲。”。有時還借用綠松石,用以太色來表達,使觀看者將目光從轉瞬即逝的今世,轉向一切高貴和美優的精神世界。陽光和由此產生的陰影的互換,表現出交替的節奏,給人以平衡感和構造的聯系感。設計師試圖通過對實物的觸感,在明暗交替的節奏中,體現一種美學價值。
宣禮塔作為一種文化符號或標志,它主要所要表達是一種強大的力量與它緊密關聯,并且這種力量控制著與它相關的一切。通過這種“灌注”讓萬物意識到其相對存在之現實,這就是伊斯蘭思想中的“灌注”理論。伊斯蘭建筑所提倡的線條動感,所強調的是一種思想價值觀念,這正是穆斯林藝術家所要通過這種建筑語言所要表達的主旨。
二、伊斯蘭建筑的外顯
如脫離內涵要從外顯上給伊斯蘭建筑做一準確定義,恐怕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筆者查閱大量文獻至今未能找到令人滿意的答案,無論伊斯蘭——阿拉伯學界,還是西方學界,抑或我國學界,都無法準確地為這一建筑定性。但整體上來說,大多情況下這種建筑風格與清真寺、穆斯林禮拜場所聯系在一起。有時在其他建筑中也有明顯表現,如宮殿、公共建筑到墳墓和堡壘,都可從中找到伊斯蘭設計元素。
然而,無論是宗教的還是世俗的,其共同特點為:宣禮塔(尖塔)、穹頂、禮拜殿、米哈拉布、拱門、演講臺、小凈池等伊斯蘭建筑的基本設計元素。精雕細刻、富麗堂皇也是中世紀大多伊斯蘭建筑的主要特點之一。
1.宣禮塔
宣禮塔是伊斯蘭建筑中最古老的元素之一,已成為大多數清真寺的“標配”。自11世紀以來,一些清真寺配備了不止一個宣禮塔,傳統上表明該建筑為統治者捐獻。
早期伊斯蘭建筑無論先知穆罕默德所建造的第一座清真寺庫巴清真寺,還是后來的麥地那清真寺,都沒有配備宣禮塔。宣禮塔的最早出現是在公元七世紀末,當時的宣禮塔種類很多,主要有興盛于北非和安達盧西亞的四方形宣禮塔,如凱魯萬大清真寺宣禮塔、馬拉喀什庫圖比亞清真寺宣禮塔、塞維利亞(吉拉達)清真寺宣禮塔。而奧斯曼風格的宣禮塔則表現出:圓、纖細和流線型,頂端呈錐型,如伊斯坦布爾的大多清真寺、開羅的穆罕默德清真寺等。
在伊斯蘭世界,各地宣禮塔式樣各不相同,如波斯宣禮塔頂端纖細,上面沒有宣禮員的專門站臺,而是一個肋弧形亭子,由鐘乳石裝修,看似燈塔,并不像伊斯蘭世界其他宣禮塔那樣雅致。早期波斯的宣禮塔大多為八角形,公元五世紀后圓柱宣禮塔開始慢慢普及開來。其建材與建筑清真寺的建材相同,或者裝飾有彩繪馬賽克。
自十五世紀以來,大多波斯清真寺門口都有兩座宣禮塔,其基座都隱藏在門內。這類宣禮塔不設臺階和窗戶。
而在印度,宣禮塔大多是圓形的,并且越高越細,裝點有宣禮員站立用的肋弧平臺。自十五世紀以來,受波斯影響清真寺門口都有兩座宣禮塔。而埃及和敘利亞的宣禮塔則多種多樣,如伊本圖倫清真寺的螺旋形宣禮塔、形狀奇特的哈基姆清真寺宣禮塔,有些甚至像基督教教堂鐘塔。但總體而言,敘利亞和埃及的宣禮塔分三大類:圓形、八角形、頂部為圓形的。
從裝修風格來看,伊斯蘭建筑中的宣禮塔大體可為兩種:一種是由彩陶裝飾出來的,有些還采用綠松石、馬賽克或釉面瓷磚,清新脫俗、端莊大氣;而另一種則用磚塊和大理石等建造,利用光線的陰暗表現其具有節湊感的設計。
阿拉伯世界現存大多宣禮塔呈尖頂或塔式結構,并且具有小窗戶和封閉樓梯。
宣禮塔的主要功能是宣禮員從高處召喚穆斯林禮拜。一天五次:黎明、中午、午后、日落和夜晚。但如今大多宣禮塔用以裝飾,宣禮一般通過擴音器來完成。
2.穹頂
穹頂建筑可能不是穆斯林的首創,它是穆斯林從拜占庭帝國和薩珊王朝學習來的。文藝復興時期的意大利建筑大多沿用穹頂建筑傳統,伊斯蘭建筑師也將穹頂融入他們的設計中。目前最美的穹頂建筑可能在埃及,富麗堂皇、離離矗矗。而非洲其他地方的清真寺屋頂幾乎是半圓形的,甚至沒有任何裝飾,屬于奧斯曼建筑風格。有些大穹頂周圍還圍繞著一些小穹頂。而波斯穹頂則是洋蔥頭式的,用鐘乳石和上釉方形瓷磚裝點。
大多清真寺設有穹頂的主要原因是,傳統上認為,圓頂象征著天穹;從形狀上來看,它所體現的是“萬物歸一”或“萬物歸主”。穹頂內部通常裝飾有花卉、幾何圖案和其他圖案。
清真寺的主穹頂通常覆蓋在禮拜大廳上面。一些清真寺也可能設有二級穹頂。
耶路撒冷巖石穹頂清真寺是這一方面的代表之作,自公元7世紀以來它就成為伊斯蘭教圣地。據考證,它是第一座具有這種建筑元素的伊斯蘭建筑。受拜占庭建筑風格啟發,這座八角形建筑頂部有一個木制圓頂,16世紀時又被鍍金,該穹頂由8個墩柱支撐,而不像大多穹頂下面是18根墩柱。圓頂清真寺主要以大理石為裝飾品,其柱子外觀和八角形內外立面,都帶有各類花卉和勻稱的幾何圖案。色彩斑斕的馬賽克裝飾主題設計,加上豐富的彩陶裝飾,將呼羅珊卡尚石的多姿多彩及釉面風格體現得淋漓盡致。
3.鐘乳石
鐘乳石(stalactite),又稱石鐘乳,是指碳酸鹽巖地區洞穴內在漫長地質歷史中和特定地質條件下形成的石鐘乳、石筍、石柱等不同形態碳酸鈣沉淀物的總稱。這種看似蜂巢的物品,經常用于清真寺外墻或宣禮塔的裝飾,宣禮員宣禮時站在上面四處走動的平臺一般就用這類東西裝飾,或裝點于墩柱的頂部,或裝點于方形基座與圓形平面之間的拱頂上;鐘乳石還被用于裝點木質屋頂。埃及阿拉伯古跡博物館中至今還保留著相關展品。
穆斯林對鐘乳石的充分利用,說明他們對幾何圖形尤為熱愛。鐘乳石的使用還說明穆斯林在數學、建筑、藝術等方面的登峰造極,因為使用這種材料需要各項精確的數據,需要高超的幾何學和藝術美感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4.拱門
伊斯蘭建筑藝術的另一個特點是,側重對建筑入口處和室內的設計,較為常見的是尖拱門、圓拱門、馬蹄形拱門和花式拱門等設計元素。 但各地藝術家關于拱門種類的偏好各不相同,有些習慣用鐘乳石裝飾,比如西班牙建筑風格。尖拱指每邊都由起拱點上升到中間頂尖的拱;圓弧拱是取某圓周的一部分構成巷道拱部的形狀,拱形圓滑一致;馬蹄形拱門(也稱為匙孔拱門)是典型的摩爾建筑,這種建筑從尖頂的邊緣開始,通過極端擴張和縮小設計細節來實現特征識別;和馬蹄形拱門一樣,花式拱也是摩爾式建筑的特征,這種拱門的特點是多片葉子裝點在拱門邊緣,形成扇形。
盡管拱門與伊斯蘭建筑有著強烈的聯系,但它并不是伊斯蘭的發明。有證據表明尖拱早在6 世紀的拜占庭建筑中就已經出現。
三、結語
作為一種傳播媒介,建筑所釋放的文化信息,與建設者的文化、思想、追求甚至信仰息息相關。因此,筆者認為,伊斯蘭建筑應該是融入以上主要物質建筑要素的基礎上,體現伊斯蘭核心信仰的物質與精神建筑之總和,或以體現“認主獨一”信仰核心為目的而建設的一切建筑之總稱。基于此的伊斯蘭建筑,所指的就是精確反映伊斯蘭整體思想、并引導伊斯蘭民族文化的建筑。
從而得出結論,穆斯林建筑在構建宣禮塔時,試圖體現伊斯蘭藝術的鮮明特征——即無限性。藝術家試圖通過這個點來展現伊斯蘭藝術的主要特色。設計師將宣禮塔設計成圓形的,其目的是引導穆斯林觀察天地,通過宣禮塔的動感設計認識真主的存在是一切存在之源。同時,以此引發人們無拘無束的自由探索。伊斯蘭建筑發展到今天,已經成為人類文明共同財富與智慧的物化體現,而不再是任何一個文明、國家或區域的“特產”,伊斯蘭建筑藝術在影響“他者”的同時也深受“他者”影響,從而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其所代表的普世性如同現代其他優秀物質文明一樣,已成為人類文化大花園中不可或缺的美麗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