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跨文化開放創新為導向的雄安新區國際人才引進對策研究》一書于2019年5月由中國出版集團現代出版社出版,是張楠楠、夏青兩位作者共同完成的研究成果。該書研究視角新穎獨特,以跨文化創新導向為切入點,回顧人才引相關理論,提出雄安新區國際人才引進對策與建議。研究內容就扣社會需求,理論結合實際,具有一定推廣性與實踐性。
一、響應社會所需,研究視角推陳致“新”
該書以跨文化為研究視角,在引進國際人才的同時,注重構建跨文化交際應用平臺,予以減少在國際人才引進與管理中由于中外文化差異而造成的摩擦與沖突。針對國際人才引進研究,現有成果多以人才結構、社會環境、經濟效益為著眼點,研究扎實,成果突出,但是缺乏針對解決雄安新區國際人才引進過程中跨文化交際阻塞問題的創新性研究。該書選題聚焦于跨文化開放創新導向下的國際人才引進,實現了研究視角的創新。雄安新區經濟的高速發展,需要引進來自世界不同地域國家、不同專業領域、不同教育背景、不同價值觀念的國際人才,由此產生文化理念、工作價值、行為觀點等方面的沖突與矛盾。將國際人才引進置于跨文化交際視角下,以開放創新為導向,研究如何消融“文化休克”現象,搭建適應國內外高層次人才共同發展、相互融合的文化平臺,是該書重點闡釋的角度。由此可見,跨文化開放創新導向這一視角,為進一步尊重國際人才思維理念、形成良好人才管理氛圍、發揮國內外高層次人才“智庫”優勢提供了方向。
二、理論聯系實際,研究內容雙向俱“全”
該書分為上下兩篇,共包括13章,其中上篇6章,下篇7章。上篇部分緊扣國際人才引進的相關理論,通過對已有文獻的梳理,綜述海外人才引進的核心要素、流動機制、管理機制、經濟影響等方面。特別對人力資本理論、人力資本流動趨勢、國內外人才引進案例、當前人才引進現狀與問題進行深入研究與分析。理論基礎深厚,分析詳實透徹。下篇主要探討雄安新區國際人才引進的對策與建議。通過實地走訪、問卷調查、個別訪談等收集相關數據,對雄安新區人才需求進行多維度分析,引入國際人才引進經典案例借鑒成功經驗,從而搭建跨文化交際應用人才共享平臺,發揮雄安新區創新型產業載體集中優勢,協調發展開放性區域空間布局與環境,制定階段性、層次性、連續性的國際人才引進目標與計劃,實施“剛柔并濟”“一人一案”“外引內培”等多元化、立體式、全方位引智途徑,建立健全醫療、住房教育等涉及國際人才引進與管理服務與保障的各項機制。該書通過剖析以上兩大方面內容,深度闡釋理論基礎,緊密結合當前雄安新區經濟發展建設與人才引進實際情況,提出針對性較強的對策。
三、規劃設計合理,研究方法多維化“巧”
如何高效、有序、科學地完成河北雄安新區國際高層次人才引進工作當前各級政府高度重視和關心的社會熱點問題。該書采用不同研究方法,為政府部門制定相關政策、標準、方案提供了一定參考價值。一是通過采用查閱與人才引進相關的政府文件、著作、學術論文等文獻分析法,為雄安新區人才引進政策梳理奠定了理論研究基礎;二是以問卷調查和訪談為主,通過與雄安新區政府部門、入冀央企和引進人才進行問卷調查與個別訪談等田野調查法,收集雄安新區人才需求的數據;采用對比、分析北京等國內先進地區,關于國際人才引進成功案例的比較研究法,為雄安新區海外引智提供經驗與模式借鑒。該書基于“開放兼容、包容并蓄”的跨文化交際視角,結合當前雄安新區國際高層次人才引進的必要性與緊迫性,準確把握雄安新區國際人才需求,通過詳細論述人才引進相關理論與政策,對比、借鑒北京、深圳、天津等國內先進地區海外引智的成功經驗,為制定雄安新區海外智力引進與管理機制、量化國際人才評價辦法、健全人才保障措施等方面提出具有針對性的對策,力求為雄安新區國際人才引進與發展建言獻策,社會影響深遠、廣泛。
四、推廣范圍深遠,研究對策切實可“行”
該書提出的雄安新區國際人才引進對策,既涉及引智途徑,也包括保障措施,實用價值較強,具有深遠的社會影響與推廣意義。
一方面,雄安新區國際人才引進途徑的創新主要包括三個角度,即引智思維、引智機制和引智工具。就國際引智思維而言,該書建議通過將國際高層次人才發展潛質、專業背景、科研能力與雄安新區經濟效益、產業趨勢、技術需求綜合衡量,制定具有個性化、特殊化、單一化的“一人一案”引進政策,取代共性化、廣泛化、大眾化的“眾人一案”。就國際引智機制而言,該書建議形成“多措并舉”的人才引進政策宣傳網絡,由政府海外引智“獨角戲”逐漸過渡到政府“搭臺”、市場“導演”、單位“主唱”的多部門聯合海外引智“交響樂”。通過與駐外使領館、海外留學生社團、華人協會、駐外中資機構、海外媒體等單位、組織建立人才信息互聯互通渠道,及時推送所需國際人才招聘宣傳,實現海國際人才引進專業化、實效化、精準化。就國際引智工具而言,該書提出通過建立海外高層次人才數據庫、成立人才引進專家評審組、構建網絡、微信融媒體中心等引才引進平臺工具,吸引優質人才落戶雄安新區,推動地區社會經濟發展。
另一方面,該書在國際人才引進政策支持方式、工作環境、財政資助和干部管理等保障措施提出對策建議。一是通過解決海外人才實際困難,增強其歸屬感和安全感,簡化海外高層次人才工作簽證的審批程序,放寬居留時間、出入境條件的限制,細化配偶就業、子女入學、購房補貼等優惠政策改進國際人才引進政策的支持方式。二是通過引導和推動新興產業集聚發展,打造一批國家級和省級重點產業特色基地,創造一站式、全方位的創新創業環境,為海外人才提供先進的科研平臺,建立完備的基礎設施,配備充足的科研人員,從而改善國際人才工作環境。三是加大財政投入,啟動雄安新區政府創投基金,引導企業和民間力量對人才資源進行開發投資,健全財政資助經費管理系統,引導風險投資行業規范、健康發展。四是建立引智工作聯席會議制度,選拔外語好、具備跨文化交際能力、業務過硬的人員充實到引智隊伍中,提高引智行政工作能力,使引智部門工作運轉更加規范協調,加強基本功訓練,打造一支“熟悉業務、作風優良、工作高效”的海外引智干部隊伍。
當然,該書還有一些問題需要進一步深入研究與探索。比如,當國際人才引進處于動態環境下,跨文化交際主體之間如何突破傳統價值的“封鎖”,還應該考慮國際人才管理機制中跨文化交際接受者與傳播者之間的差異。國內先進地區國際高層次人才引進經驗對雄安新區的指導維度不夠精確,對于樣本地區的數量積累方面,可以適當增加國外同等地區的案例,進行比較對象的橫向“面對面”或縱向“點對點”的多維度比較。
作者簡介:
李宏毅(1980—),男,河北保定人,河北大學公共外語教學部副教授,主要研究跨文化交際與傳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