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美美



摘 要:閱讀測試的規范性和科學性嚴重影響測試的有效性以及閱讀測試產生的反拔作用。本文試圖通過對英國小學結業考試閱讀測試(KS2 reading test)的分析,結合我國小學語文考試閱讀試題現存的諸多問題,探討我國小學語文考試閱讀試題命制改革的著眼點。
關鍵詞:閱讀素養;閱讀測試;測試框架
基礎教育階段是閱讀能力培養的關鍵期。著名的加拿大心理學家斯坦諾維奇用“馬太效應”(即好的愈好,壞的愈壞)來解釋他在研究中的發現:早期閱讀能力的差距直接導致孩子間學術成績進一步拉大。影響閱讀能力培養的因素眾多,本文著眼“閱讀測試”,原因有二:一是測試本身能夠產生重要作用和影響;二是目前我國小學語文考試閱讀試題命制的科學性不強、理論依據不足。
測試的反拔效應已經得到學術界的廣泛證實,它通常指考試對教師和學生產生的影響。雖然“考什么就會教什么和學什么”的說法多少有些絕對,但考試內容對教和學的影響在諸多反拔效應實證研究中均得到了證實[1]。測試的反拔效應可能是積極的,也可能是消極的。如果考試的內容與形式與我們所提倡的教學內容和方法不一致甚至相去甚遠,則極可能帶來消極的反拔作用。
本文選取了英國小學階段的閱讀測試為研究對象。一方面,英國在母語教育方面做得較成體系;另一方面,英國小學閱讀測試具有很強的科學性、規范性。英國教育部針對小學結業考試,出臺了專門的《英語閱讀測試框架》(簡稱《閱讀測試框架》)、《英語閱讀測試評分細則(簡稱《評分細則》)》,對試題命制的方方面面,以及閱卷人如何給分都做出詳細的規定和說明。本文以2017年英國小學結業考試閱讀試卷為切入點,結合英國小學《國家英語課程標準》(簡稱《英語課標》),通過對以上閱讀測試相關政策文件和試題的研究,總結其特征,為改進我國小學閱讀測試提供可借鑒的經驗。
一、英國小學KS2結業考試概述
英國的小學分為兩個階段:低學段稱之為key stage 1 (KS1)),是指小學1-2年級;高學段稱之為key stage 2(KS2),是指小學3-6年級,其中又分lower key stage(3-4年級) 和upper key stage (5-6)年級。英國小學KS2結業考試又被稱作標準評估測試(Standard Assessment Tests ,簡稱SATs),是英國小學生在6年級結束時必須參加的由英國教育部組織的全國統一的畢業考試。
自2010年以來,英國小學的結業評價體系進行了一系列改革。2014年,英國政府在全英格蘭范圍內推出了新的課程標準,較之前的標準對學生提出更高的要求,為小學生設定了最低達標標準,以期提升教學質量。依照新的全國課程標準,在小學學業結束時學生需要參加強制性的以外部成績評價為主的SATs考試評價制度。教育部將根據評價結果和達標比例加強問責體系,倒逼學校提高教學質量[5]。全國統考目的在于衡量各個學校的教學水平,更好的落實問責機制。因此,英國各個小學都非常重視KS2的結業考試,公立學校的排名通常都是以這個為標準。
KS2的SATs共有六份考卷(表1)。語文考試有三份試卷:閱讀理解(reading)、語法和標點(grammar and punctuation )、拼寫(spelling),三份試卷的分值分別為50分,50分和20分。數學考試有三份試卷:推理1、推理2和算數。寫作和其他科目如科學、藝術等沒有全國統一考試,由教師根據統一的標準自己評估。與我國小學畢業語文考試不同,英國的考試中閱讀能力被拿出來單獨測試,且從閱讀測試的分值可以看出其在整個測評當中的重要性。此外,英國小學的閱讀測試,從文本體裁、篇幅長短,到題目類型及比例分配都與我國有很大不同。閱讀測試命題工作還有專門的《閱讀測試框架》作為指導,內容非常詳盡。
二、英國小學KS2結業考試閱讀測試評價
(一) 考什么
《閱讀測試框架》對閱讀能力測試究竟考什么做出了明確說明,指明了KS2結業考試中閱讀能力測試目標的8個方面(content domain)(如表2所示)。這8方面分別是:
a) 解釋詞語在文本中的含義;
b) 檢索并記錄信息 / 從小說或非小說文本中尋找關鍵信息和細節;
c) 概括總結多個段落的大意;
d) 做出推斷 / 從文本中尋找證據,解釋和論證推斷的合理性;
e) 基于文本明示或暗示的細節進行預測;
f) 識別并解釋文本中信息 / 敘述性內容與作者表達意圖之間的關聯,以及對實現表達意圖所起的作用;
g) 發現并解釋如何通過詞、句的選擇和使用加強表達效果;
h) 進行對比分析。
通過與《英語課標》中對小學6年級學生應該達到的閱讀能力水平的描述進行對比發現,英國小學KS2結業考試的《閱讀測試框架》所列出的這8項測試目標與《英語課標》中所描述的閱讀素養高度一致。
《閱讀測試框架》進一步說明,試卷題目對這8方面的測試目標(即閱讀素養)的考查在比重上應有所差異,并規定了各項測試目標所對應的題目總分值和大致比例,其中占比最高的是b和d,均為8-25分,50%左右。其次是a,和c 分別要求5-10分和1-6分。可見,按照要求,整張試卷更加側重對高階閱讀能力的考查。
那么實際測試中的具體題目能否做到《閱讀測試框架》在測試目標及比例上的要求呢?本文以2017年英國小學KS2結業考試的閱讀試卷為研究對象,考查了各項閱讀能力測試目標是否一一落實到了具體的題目當中。通過分析每一道試題所指向的測試目標發現,整張試卷39道題目準確對應了《閱讀測試框架》中列出的8項測試目標(表2)。進一步統計這8項測試目標在整張試卷中的考查比例發現,對閱讀素養d的考查題目為22分(占總分值的56%);對b的考查占14分(占比35%);對a的考查占10分(占比25%);對c的考查占2分(占比5%)。由此可見,試卷當中不同測試目標所對應的題目分值比例符合《閱讀測試框架》的規定,做到了試卷題目與測試目標的準確對應。
(二)如何考
(1)規范考試形式
《閱讀測試框架》中對考試形式做了如下規定:閱讀測試的試題滿分50分,答題時間為60分鐘。測試提供試題冊(reading booklet)和單獨的答題紙(answer sheet),閱讀文本共三篇,體裁包括小說、非小說或詩歌,字數范圍1500-2300字。三篇文章的難度要求符合11歲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認知能力水平,試題難度按照出題順序逐次增加。
2017年的閱讀測試共有三篇文章(表3),題目按照順序是:閱讀1:加比大營救(Gaby to the Rescue); 閱讀2:游過英吉利海峽(Swimming the English Channel); 閱讀3:出海奇遇(An Encounter at Sea)。體裁分別為記敘文、說明文、記敘文。三篇文本總字數為1986。如表2所示,2017年的三篇文章題目的總分值呈逐次增加趨勢(依次為15分、17分、18分)。通過分析每篇文章題目所指向的閱讀素養發現(表2),三篇文章的側重點有所不同。第一篇重點考查“b”即查找定位的能力(共9分),第二篇和第三篇的題目重點是“d” 即推斷能力(分別為9分和11分,對應第一篇的2分),這是這八項閱讀能力中較難的一項。由此可見,三篇閱讀的題目難度是逐次增加的。
(2)明確題型和比例
題型的選擇和不同題型比例的分配直接影響測試所呈現的結果。按照《閱讀測試框架》,在英國小學KS2結業考試中,閱讀測試的responses strategy即“反應形式”,也就是題型,應包括選擇題(selected response)和建構性反應題目(constructed response questions),選擇題又應包含多項選擇題(multiple choice)(筆者注:此處“多項”是指多個選項,實際對應我國的單項選擇題)、排序題(ranking/ordering)、匹配題(matching)等。建構性反應題目又分簡短的(short)建構性反應題目(答案內容不多,但要求學生自己寫出)和拓展的(extended)建構性反應題目。簡短題的形式可能為find and copy即查找并復制,或者short response,一般就是我們說的簡答題。拓展題指的是open-ended response即開放性反應題目,對應我們考試中的分析題或辨析題。三大類題型的比例分配見表4,選擇題要求占10-30%,簡短題占40-60%,拓展題占20-40%。
英國小學結業考試的《閱讀測試框架》對題型的選擇和比例的分配具兼具實踐性和科學性。根據國際閱讀測試的經驗,在大規模的測試中,多項選擇題和簡短的建構性反應題目是最適用的題目。如要評估學生的思考過程和思考的質量,而不僅僅追求完美的標準答案,開放性的建構反應題目最為合適[6]。通過分析2017年的閱讀試題發現,選擇題共12題, 簡短建構性題目共21題,開放性建構題目共6題。試卷題目類型符合《閱讀測試框架》規定,且各題型的比例也在規定范圍。合理的題型選擇和比例分配既保證了全國統一測試的可操作性,又保證了對閱讀過程中思維活動細節的考查。
三、結語
中文雖然具有與英文不同的語言特點,我國語言文學、課程培養目標也與英國有不同之處,但英國小學閱讀考試的方方面面仍具有極高的借鑒度,值得我們探究和學習。提高我國小學語文考試閱讀測試的規范性,完善閱讀能力測量與評價的理論體系,實現以評促教、以評促學,發揮測試應有的積極的反拔效應。通過閱讀測試的改革,推動小學生閱讀觀念的轉變和閱讀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 劉曉華,辜向東.國內外反撥效應實證研究二十年回顧[J],《外語測試與教學》2013,(1):4-17.
[2] 羅丹.基于統編本教材的小學語文考試評價研究[J].語文建設,2018(09):37-39.
[3] 李智勇.小學語文考試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學周刊,2013(10):40.
[4] 馬肅霜.語文教學,何時不再跟著試題“跑”——從一份小學語文畢業模擬試卷談起[J].教學與管理,2004(32):77-78.
[5]] 張玉梅,劉鵬.英國小學學業評價體系改革及其啟示[J].教學與管理,2017(20):56-58.
[6] 葉麗新.國際閱讀《測評框架/說明》的特征和啟示——“測驗文件”編撰的角度[J].教育測量與評價(理論版),2013(02):28-34.
基金項目 2019年秦皇島市社會科學發展研究課題“中小學母語閱讀教學與測試改革研究——英美兩國經驗介紹與啟示 (項目批準號:2019095)”的階段性成果 ;2018年遼寧省社會科學基金《遼寧省義務教育階段英語教師思辨力現狀及城鄉差異的實證研究》(項目編號:L18CYY004)的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