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勁松
摘 要:生態環境檢測理念是在環境問題出現后提出的,近年來發展迅速,為了將生態環境檢測以及環保技術的功能完全發揮出來,務必要就針對目前依然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通過有效策略進行調整優化,為我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執行提供保障。
關鍵詞:生態環保;環境檢測技術;環保技術
環境保護是一項長期的工程,具有一定的技術性與專業性,需要以生態環境檢測以及環保技術作為支持,實時了解生態環境保護現狀,然后針對存在的問題做進一步的調整優化,只有這樣才能夠切實的提高生態環境保護效能,為社會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保障。
一、生態環境檢測與環保技術功能性
生態環境保護對社會經濟的整體發展具有極大影響,而想要將環保工作切實有效的執行到位,就必須要有專業的技術手段作為支持。生態環境檢測與環保技術是環保工作中的重要部分,通過專業的檢測、監督管理,才可以更大程度上推動生態環保功能的貫徹落實。因此不斷結合實際需求,對生態環境檢測以及環保技術進行調整優化,使得技術的適用性、廣泛性以及有效性不斷提升,對整個環保工作來講意義重大。
二、生態環境檢測與環保技術分析
1.生態環境檢測
1.1檢測特點
通過可比的方法,對特定區域范圍內的生態系統以及系統系統組合體的類型、結構以及功能等要素進行時間與空間上的系統測定觀察,然后對監測結果進行評價,科學預測人類活動可能會對生態系統帶來的影響,為下一階段的生態環保和資源開發利用提供數據支持。生態環境檢測涉及到的內容眾多,所面向的對象包括農、林、牧、漁、副、工等多門學科,完成水土流失、水資源污染、放射污染等內容的動態檢測,因此其具有非常強的綜合性特點。同時,鑒于生態環境保護長期性特點,生態環境檢測也是一項長期的工程,并且在檢測過程中有可能會受到自然或認為因素的干擾,因此其本身還具有較高的復雜性。
1.2檢測方法
生態環境檢測技術原理上就是需要針對生態系統內各指標來開展具體的測量與判斷,獲取某指標對應的特征數據,然后在統計分析后,確認該指標的實際情況以及可能會發生的變化。為提高生態環境檢測過程的專業性以及結果的精確性,需要提前綜合多方要素制定技術路線與執行方案,一般包括:提出生態問題、生態檢測臺站選址、確定檢測內容和方法、準備好檢測設備、確定生態系統要素與檢測指標、現場勘測、周期描述以及數據整理等。
1.3檢測原則
生態環境檢測技術的應用,首先一點就必須要采用國家標準方法,以相關標準與規范操作為依據,確保整個檢測工作具有較高的科學性。其中,對于部分特殊指標可以按照目前生態站常用的檢測方法。為滿足環保需求,生態環境檢測必須要堅持宏觀性原則,并且要做到宏觀與微觀的有效結合,以先進的技術手段作為支持,保證獲得可靠的檢測數據。
2.環保技術
在受到各類因素影響出現污染、破壞等問題后,就必須要采取科學有效的措施對生態環境進行保護。面對經濟發展帶來的越來越嚴重的環境問題,必須要在原有基礎上對環保技術進行更新,以更加先進的技術作為支持,完成環境檢測與保護,爭取最大程度上來控制和解決現存問題,將可持續發展戰略落實到底。
三、生態環境檢測與環保技術應用要點
1.生態環境檢測技術
1.1生物檢測技術
生物技術現在已經被有效的應用于生態環境檢測中,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生物技術囊括了眾多學科體系,除了基礎性的生物學、微生物學、細胞生物學、遺傳學以外,還涉及到生物化學、環境工程以及計算機工程等學科,具有非常強的專業性以及綜合性特點。就現在生態環境檢測所應用的生物技術來講,除了大分子標記物檢測以外,還有PCR技術,可以滿足不同檢測需求。其中,生物大分子技術具有特異性、預警性以及實用性等優勢,能夠實現生物與環境之間的相互作用,為環境保護以及管理提供了可靠的數據支持。而PCR技術在快速、靈敏、簡便以及準確等方面優勢更大,其作為一種新型技術,在生態環境以及生命等領域必定會取得更大的應用效果。
1.2物理化學檢測技術
生態環境檢測本身具有非常強的系統性與復雜性,需要面對的對象種類繁多,而物理與化學技術在其中的應用,可以更好的適應不同環境狀態下的檢測。一般來講,物理檢測技術能夠滿足土壤、噪音污染以及固體廢物污染等檢測要求,化學技術則可以滿足輻射污染、病毒污染以及光、熱等方面的檢測,在生態環境檢測與保護工作中,可以綜合各方要素來靈活選擇檢測技術。以科學有效的檢測技術作為保障,及時發現并確定環境污染事故發生地點以及原因,并且對污染類型、污染原因、污染程度以及可能擴散方向等內容的分析提供支持,確保下一階段生態環境保護方案的制定具有更高科學性與可行性。
1.33S技術
3S技術即地理信息系統技術(GIS)、遙感技術(RS)與全球定位系統(GPS),可以滿足信息收集、處理、分析、表達以及管理等多方面要求的綜合性技術。3S技術在生態環境檢測中優勢巨大,不僅操作簡單,并且可以保證檢測結果的精確性。例如在進行水資源管理時,通過3S技術不僅可以完成水資源的檢測內容,同時還可以實現對水資源的評價,模擬流域的人文文化以及生態變遷,基于水資源現狀,科學預測后期在各因素影響下可能會出現的問題,進而能夠提前采取措施進行預防,在合理利用水資源的同時,實現生態環境的保護。
2.環保技術
2.1生物環保技術
實現生物技術與環保技術的有效結合,是提高環境保護綜合效率的一大關鍵措施,預防生態環境繼續惡化。并且,生物環保技術操作簡單,面對不同情況時可以靈活調整適應。例如在生物膜法在污水處理中的應用,主要是利用了高密度微生物組合而成的生態系統,對廢水中存在的可溶解以及膠狀體有機污染物進行有效去除。另外,因為生物材料比較容易獲得,再加上消耗比較少,對生態進行修復時效果顯著。
2.2資源再生技術
將資源再生技術應用到環保工程中,是希望通過加工方法與凈化技術的支持,有效回收各種可再生資源,實現資源的最大程度上的利用,降低污染程度以及生產成本。尤其是礦產資源,實現資源的合理循環利用是創造更加價值的關鍵。以實現可持續發展為目的,通過資源再生技術的應用,實現可回收利用資源的科學管理。
四、生態環境檢測與環保技術應用策略
1.制定完善工作機制
從現狀出發,制定完善的工作機制,為生態環境保護提供依據的同時也提供保障。充分發揮政策、制度帶來的優勢,貫徹落實生態環境檢測與環境保護,積極引進先進的理念以及技術,嚴格進行執法,從根源上來解決破壞環境的行為,促使整個環境保護的職能得以有效落實。
2.數據分析創新技術
現在社會發展已經進入到了大數據時代,數據成為了新的資源,基于大數據技術來進行生態環境檢測以及環境保護工作的開展,為環保工作提供可靠的數據支持,保證環保方案制定的科學性與可行性。
結束語:
生態環境保護已經成為現代社會發展必然要重視的問題,需要提高對生態環境檢測與環保技術研究的重視,從現狀出發,制定相應措施,推動環境檢測與保護技術的落實,為實現可持續健康發展創造更加有利的條件。
參考文獻:
[1] 劉宇.關于生態環境檢測與環保技術的應用研究[J].決策探索(中),2019(12):87.
[2] 周俊杰.加強生態環境檢測及環保技術應用探討[J].現代園藝,2019,42(23):201-202.
[3] 王自清.生態環境檢測及環保技術的應用探究[J].環境與發展,2019,31(10):21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