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珂
摘 要:在知識經濟的背景之下,企業對于知識創新能力的把控直接影響到企業在市場中的經營效果。為解決企業在戰略管理方面的不足之處,就必須從知識創新的視角出發,深入研究企業的戰略管理模式。
關鍵詞:知識創新;企業戰略管理;發展
引言:
近年來,企業的戰略管理策略逐漸從信息管理方向轉變為知識管理方向,而企業的知識創新能力則直接決定著企業的盈利水平。正因如此,現代企業對于知識的創新、挖掘及加工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而加強知識創新的研究,對于推動現代企業戰略管理能力的提高無疑有著一定的現實意義。
一、企業在戰略管理方面的現狀分析
(一)戰略管理的科學性重視不夠
從傳統的戰略管理觀念來看,制定長期化、理性化、靜態化的戰略是保證企業長期穩定發展的基礎。但是這種戰略制定思想顯然與現階段市場變化速度相互脫節,且制定的過程中過于依賴以往經驗,缺乏靈活性和適應性,不利于企業審時度勢地快速發展。在如今日新月異的新知識時代中,企業戰略需要堅持科學性原則,重視對市場變化信息及行業發展規律的收集和把握,將長期發展目標和短期目標結合起來制定和實施戰略,且需要明確自身的戰略意圖,并將一切因素歸置于科學的角度進行論述。
(二)過于重視環境變化所造成的風險
在傳統的戰略制定思維中,多數企業側重于環境能力分析對企業經營所造成的影響,在各大企業現行的發展規劃報告中,都清晰可見對全球宏觀環境的分析、對中國國內環境的分析以及行業和市場的環境分析。因此,來自于內外部環境的變化會極大地影響企業的經營目標和發展方向,進而,企業所制定的大多數戰略均以適應外部環境和規避環境風險為主,缺乏戰略思維的創新和發展。
(三)忽視戰略制定過程中的隱性知識
從某種角度來看,企業對于新知識的認識水平存在一定的滯后性。多數企業認為知識是可以購買的、是可以輕易交流的,而企業的經濟實力越高,其能夠獲取的知識就越多。但在實際中,這種想法較為片面,經濟實力所能夠獲取的知識屬于顯性知識,而隱性知識的數量和規模也是決定企業戰略制定效果的關鍵所在。諸如:企業文化的塑造、團隊的合作與默契,甚至于個體員工責任心和主觀能動性發揮的程度等等都將是決定企業走向何方的重要因素。現階段,許多企業高層領導者腦海中的隱性知識在傳達和開發方面所取得的效果不盡如人意,若能夠將這些隱性知識有效利用起來,就可以推動企業戰略管理水平的大幅度提高。
(四)企業戰略過于重視競爭因素
一般情況下,企業戰略的制定以競爭因素為主,SWOT分析和對標分析等傳統競爭力分析方法更是毫無例外地被應用于企業戰略制定中。隨著知識的重要性逐漸超過了傳統的生產要素,以競爭為主的戰略制定思維已經不符合時代發展的規律。無論是新知識的創造過程還是傳播過程均不是在市場中首先發生的,而是在市場以外的各環節中發生和發展起來的,尤其在科研院校、政府政策制定等各個環節中通過交流互動,集聚碰撞產生。
二、以知識創新支撐企業戰略管理發展的策略
實踐中發現,企業戰略管理發展的過程與知識創新的過程如出一轍,且二者之間存在著互相影響的必然聯系。以下從“四個有利于”來闡述知識創新對企業戰略管理發展的促進和支撐作用。
(一)知識創新有利于戰略思想確立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五中全會上強調:實現“十三五”時期發展目標,必須牢固樹立并切實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在這個深入人心的發展理念中,最靠前的就是創新,而知識的創新更是關鍵中的關鍵。從某種角度來看,知識創新的前提條件是在企業的各個管理環節中實現思維、行為知識化,進而調整、改變和交流,創造出全新的思維、行為模式。一方面,企業可以借助知識創新來實現戰略思想的調整和設計,確保企業所貫徹的發展理念能夠體現在日常的管理過程中;另一方面,通過知識創新,企業不僅能夠實現對于市場競爭因素的分析,更能夠明確行業的發展規律和企業自身所背負的社會使命,從而確保最終的戰略結果既能兼顧經濟性原則,又能凸顯企業自身的社會價值。
(二)全員參與知識創新有利于戰略制定
在傳統的企業經營管理模式中,企業發展戰略的制定一般由企業的領導層、管理層探討制定,并由企業的最高決策者拍板決定。在這種模式中,企業的管理者屬于戰略制定的主要群體,而企業的基層員工卻無法參與。這顯然不利于實現知識創新,甚至會因為思維層面的狹隘造成戰略制定的不合理。如今,現代化企業不斷提高知識傳播和共享的水平,部分企業已經著手開展組建企業內部的知識共享體系。在這一體系中,企業的管理者不再是戰略制定的唯一參與群體,企業的基層員工所提出的知識論點也可以通過共享體系在企業內部快速傳播。基層員工是企業中最早接觸市場和最直接接觸市場的群體,對于市場變化的敏銳甚至要超過一般的管理人員。因此,現代化企業目前需要重視的不僅僅是知識的創新,更要為企業的全體員工提供知識傳播和流通的渠道,并鼓勵全體企業員工參與到企業的戰略制定中來。
(三)重視鼓勵員工有利于推動戰略實施
企業戰略在實施的過程中會面臨諸多的影響因素,如人為因素、技術因素、客觀環境因素以及新的知識與企業現狀之間的融合問題。這其中,人為因素是限制戰略實施的主要因素之一。在固態化、常規化的工作及思維模式之下,多數企業員工在思想層面難免會存在僵化的問題,他們在面對不同的問題時往往會采取相同方向的處理方式和對策。這種模式雖然可以保證企業正常運轉,避免犯錯,但由于缺乏創新性和創造力,戰略的實施效果往往無法超過預期的標準,而企業自然無法獲得本質上的突破和成功。為達到提高戰略實施效果的目的,企業需要重視對員工的鼓勵,挖掘員工的創造力,并通過對心理學的研究和應用,為企業員工提供開放愉悅的工作氛圍和空間。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企業還可以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制定知識創新獎勵體系,以物質獎勵和精神獎勵相結合的方式鼓勵員工積極參與到知識創新中來,激勵員工將創新的想法轉變成現實行動。
(四)重視知識體系建設有利于戰略完善
企業可以通過印發資料專注學習、座談研討交流學習、專家授課深度學習等傳統形式,結合視頻觀影輕松學習、新思想外文譯本對照學習、“身邊小事”感悟學習等創新形式,多元化開展知識的學習和積累。同時,企業也可以從工作實際出發,進一步鼓勵員工通過企業內部報刊雜志、業務課堂、主題征文等展示方式總結提煉形成屬于企業自身的,具有個性化、特色化的知識體系。通過對這種知識體系的運用和管理,不斷補充完善自身的發展戰略,從而真正提高企業在市場中的競爭力。
三、結語
綜合來看,企業的戰略管理與知識創新之間存在相互成就、相互影響的關系。企業的戰略管理需要將知識創新始終視為基礎和前提,以保證企業戰略的創新性和超前性,從而為企業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創造良好的客觀條件。
參考文獻:
[1]張爽. 知識創新支撐企業戰略管理發展的研究[J]. 學術論壇, 2009(1):39-42.
[2]馬玉玉. 知識創新支撐企業戰略管理發展的研究[J]. 現代經濟信息, 2013(17):105-105.
[3]程輝. 知識創新支撐企業戰略管理發展的研究[J]. 現代經濟信息, 2014(23):50-50.
[4]林潮杰. 知識創新支撐企業戰略管理發展的研究[J]. 現代企業文化, 2017(26):191-191.
[5]李金茹. 解析知識創新支撐企業戰略管理發展[J]. 商場現代化, 2013(18):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