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20—21日,由中國自動化學會發起,并聯合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復雜系統管理與控制國家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等機構主辦,懷德海智能學院、青島智能產業技術研究院等單位承辦的“2019平行智能大會”在北京成功舉辦。來自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清華大學、加拿大滑鐵盧大學、美國丹佛大學、瑞典Chalmers大學、中國電科集團、國家電網等知名院校、科研院所、領袖企業的300余位相關領域的學界精英及產業引領者,以前沿的科學視角分享人工智能哲學及平行智能領域的思考與洞見,搭建起領域內從業者交流合作的橋梁。
中國科學院自動化所研究員王飛躍教授在致辭中表示,2009年中國自動化學會發起并設立了平行管理、平行控制以及社會計算3個會議,此前已經舉辦了11屆。經過10多年的發展,“IT”不再僅代表信息技術,其時代主體是新“IT”智能技術。此次大會在以往3個會議的基礎上,新增智能哲學研討會以及無人礦山研討會,并在20日上午和下午分別舉辦了復雜系統管理與控制國家重點實驗室青年學術交流會暨平行智能科技研討會、戰略學術研討交流會兩場閉門會議。與以往的傳統會議不同,此次大會現場討論的氣氛更加熱烈,深度交流的契機更加廣泛。與會嘉賓能夠在自由討論的情況下思辨真理,就是此次會議舉辦的目的。
在智能哲學研討會中,中國電科電子科學研究院高級工程師單博楠代表陸軍院士作了題為《信息系統發展思考》的報告。報告詳細介紹了電子信息技術的傳輸技術、存儲技術、處理技術、應用技術。據介紹,由電子信息技術組成的信息系統,構成了綜合電子信息系統,其處理技術采用量子計算技術,能夠對信息進行有目的性的加工,使之成為有用的信息,并進行輸出過程。
復旦大學哲學學院特聘教授劉闖在題為“Can Models Explain? A Tension in the Praxis of Science”的報告中認為,無論是從常識還是從經典的科學模型來看,只有真理或近似真理可以被解釋。在今天的科學實踐中,模型是必不可少的。它們通常被用來解釋和理解它們的目標現象(或它們用來表示的系統)。但是模型通常是抽象的、理想化的,有些甚至涉及虛構的元素。如何用它們來解釋模型,模型和解釋之間存在著怎樣的矛盾?報告分析了解決這一矛盾的主要建議,并提出了一種可供選擇的解決方案。
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研究員王飛躍在題為“智能科技與平行哲學:從萊布尼茨的Monad到區塊鏈之DAO”的報告中,首先闡釋了哲學與科學同源同根的本質,并就智能科技崛起后的哲學內在需求做了詳細分析。針對萊布尼茨的Monad和區塊鏈之DAO(諧音“道”,D、A、O分別是“分布式”和“非中心化”、“自主性”和“自動化”、“組織化”和“有序性”的首個英文字母),報告定義了Monadao與Monadaology。從過程哲學到平行哲學,在Being和Becoming之后如何做到Believing?王飛躍教授在報告中分析了哲學理Being-in-the world、Becoming-of-the world以及Believingfor-the world之間內在關連和必然外延。最后,報告介紹了平行思維與平行認知:Whatever Go, Go in Parallel!
21日下午,大會同期舉辦了平行控制研討會、平行管理研討會、社會計算研討會以及無人礦山研討會,邀請各自領域內權威專家、企業領袖,以專題報告及圓桌論壇等形式,分享前沿科技、展望未來趨勢。通過專題論壇報告及互動討論,各研討會集中展示了國內外平行智能學術與產業發展的最新成果。
平行智能專業委員會成立于2018年8月,旨在加強在人工智能領域的理論方法與關鍵技術研究,加強集成創新與自主創新,建立理論研究與實際應用的橋梁,強化“產學研用”的有機結合,促進需求牽引和創新驅動形成合力,培養一批從事人工智能系統研究的高水平人才,致力于發展和完善平行智能理論方法、平行智能關鍵技術與平行智能的工程應用、領先國外技術發展,推動我國人工智能行業的持續發展與技術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