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俊霞
平頂山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文化是推動社會向前發展的重要驅動力,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傳統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在歷史發展和環境變化中,非物質文化遺產需要進行傳承和創新。中原地區是華夏文明的發源地,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河南汴繡在漫長的發展歷史中,彰顯著河南文化的豐碩成果,同時也展示著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創造。非物質文化遺產創新和傳承不僅要立足于地方文化發展的現實情況,也要真正在新時代的發展中融合現代文化發展的情況,讓更多的人認識和理解非物質文化遺產具有的魅力和內涵。在傳承和創新發展的過程中,以華夏文化發展為基礎,創新非物質文化遺產發展的方式,讓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和發展真正體現文化發展的要求。
河南汴繡是我國傳統的刺繡藝術類型,2006年被列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原古老文明的重要成果。河南汴繡最早流傳于開封,在北宋時期得到了廣泛的傳播。汴繡一名是因為北宋都城汴京而得名,河南汴繡經歷了長期的發展,取得了較好的傳播效果,幾十代人經過多年的修整和研究確立了汴繡的藝術類型。宋代時期手工業發展比較繁榮,特別是在開封地區,刺繡工藝歷史悠久,汴繡風格獨樹一幟。汴繡作品繡工縝密、圖案嚴謹、格調清新,與蘇繡、湘繡、粵繡、蜀繡合稱為中國五大名繡。汴繡在經歷漫長的發展過程中,融合了多種文化藝術類型,很多民間藝人匯聚到汴繡的創新發展中。汴繡擁有強大的技術支持,汴繡工匠人數逐漸增多,汴繡手工業作坊日漸繁榮,在宋代時期汴繡的發展到達了一個高峰。宋代時期,文學院開設了繡花專科,汴繡的分類更加清晰。從汴繡作品中可以經??吹缴剿情w、人物、花鳥等不同風格的創造。隨著宋代南遷,大批的汴繡工匠到了南方,汴繡在發展中就呈現出逐漸衰落的現象。北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的變化使汴繡在民間得到快速發展,汴繡開始了在民間的發展進步。
汴繡產品主要包括日用品和工藝產品,汴繡的文化特征深受中國筆墨畫的影響,在汴繡的很多作品中都加入了筆墨畫的效果,用色厚重、情節清晰。汴繡呈現出來的是國畫山水的風采以及中國古典的文字類型,汴繡充分彰顯了中華文化發展的特點。在汴繡細膩的表達中構成的基本元素都是中國民族文化的元素,很多汴繡作品抽象簡潔,畫面具有活力,例如汴繡采用單點集中的感覺,繡品的視覺效果呈現出夢幻般的色彩。汴繡運用的方向位置色彩流暢、動作穩定、寧靜深遠,表達出來的作品意義深遠、清麗莊重。汴繡具有一定的情感特征,彰顯出來的是中原文化的人文特色。在汴繡發展的過程中積累了古代文化的歷史底蘊,人們在判斷汴繡作品的過程中,通常以汴繡的審美感知作為標準。汴繡作品的審美情感能夠與人們的美好追求相連接,這就是人們喜愛汴繡的原因。在汴繡的藝術表達中,色彩更加清晰,展現出來的是作品的和諧感,汴繡中的山水、國畫、花卉類的繡品廣泛受到人們的喜愛。汴繡作品中運用了柔和色彩之間的銜接和互補,展現出層次分明的效果。汴繡的顏色對比強烈,裝飾性和精神內涵都更加單純。汴繡采用的材料多為蠶絲,運用多種多樣的針法,一般有十字繡、別針繡等方式。汴繡作品中講究粗細線條的變化,講究作品的形象和質感,汴繡在多年的發展中已經具有了獨特的風格,受到人們的推崇和喜愛。
我國地大物博、幅員遼闊,中原文化歷史悠久、內容豐富。河南處于我國的中部地區,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汴繡受地域環境和政策影響較大。在汴繡產業發展的過程中,相關政策扶植與環境建設相對薄弱,在經濟政策中多關注現代產業的發展,而對于傳統文化和傳統經濟的探索停滯不前。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汴繡受到了一定的影響,雖然汴繡產業發展與環境有了明顯的改善,但是汴繡與南方市場環境相比仍然存在很大的差異。汴繡產業發展過程中與同行業相比基礎相對薄弱,政策環境力度不強,經濟效益不明顯,在政策方面沒有給予更多的關注,汴繡產業發展的優惠政策較少也導致汴繡生產企業沒有適應經濟發展的形勢,特別是汴繡在近年來的發展中,由于地域上的差異,原材料匱乏,河南汴繡產業發展中沒有充足的基礎和動力,原材料的匱乏和市場競爭導致了河南汴繡產業發展受到了基礎條件的限制。
刺繡工業發展既要綜合傳統發展的優勢,又要充分結合現代化經濟發展的狀態,汴繡在發展過程中擁有一部分的市場份額,但是在現代化市場經濟的發展過程中,汴繡的市場發展中存在了一定的難題。例如汴繡作品雷同較多,價格不等,汴繡企業對汴繡產品的包裝不同,有些企業店鋪較多,但是產品存在著質量的差異,有些產品過于傳統,已經不適合現代人的喜好,一些時尚用品相對較少。汴繡工藝復雜,往往有的時候需要四五個月的時間才能夠生產出標準較高的產品。汴繡的原材料多為蠶絲成本較高,生產者為了加快生產就會偷工減料,減少工藝步驟,單純追求利潤,這種情況給市場環境帶來的嚴重的損害,造成汴繡發展動力不足。河南汴繡在與市場結合的過程中,由于無法控制一些企業的混亂行為,導致產品的形象受到不良影響,發展容易走入誤區,在市場份額占有率上就會存在眾多問題,不利于汴繡與市場的高度融合,也不利于汴繡真正融入經濟發展潮流。
汴繡的發展需要拓寬途徑,更需要進行品牌化經營。汴繡在中原地區有一定的美譽度,但是離開了河南地區就產生了強烈的競爭。在其他地區,汴繡的關注度不高,汴繡的發展在品牌構建的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汴繡的歷史文化和設計在品牌建構中缺了與現代社會之間的連接,特別是在信息化時代,研究品牌建設更缺乏綜合性的優勢。汴繡在品牌建設過程中缺乏系統性的構建,品牌競爭力不足,市場占有率不高。汴繡在品牌建設中缺乏基礎和動力,這對于汴繡在現代社會的發展是一個重要的阻礙。品牌化戰略是汴繡真正能夠長期發展的根本動力,如果沒有建立起相應的品牌,汴繡企業就無法在市場競爭下獲得收益,汴繡也容易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失去活力。
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傳承的過程中存在的主要難題就是傳承人較少,工藝傳承缺乏系統性的設計。在對河南汴繡傳承調查中發現,現有的汴繡傳承人中,王素華是唯一獲得殊榮的傳承人,被確定為汴繡中華文化的傳承人。汴繡在傳承的過程中采用的是家族式和師徒傳承的兩種方式,年輕人在傳承過程中存在著嚴重的障礙,年輕人在汴繡學習過程中,由于工藝保持原來的水平,年輕人不愿意采取這種方式,長期發展以后就導致汴繡傳承后繼無人,這就導致了汴繡工藝傳承存在著阻礙,不利于汴繡的傳承與發展。
在汴繡傳承創新發展的過程中,首先就要明確當前汴繡發展的實際情況,這是河南汴繡傳承發展的基礎性工作,在實踐中要開展綜合性的研究工作,建立完善的數據化管理模式,根據當前汴繡傳承的情況建立管理臺賬,把汴繡的傳承人,工藝的種類,作品的藝術特征等進行數據化管理。例如走訪開封周邊的汴繡傳入,查閱相關資料,進行實地調查,對收藏進行視頻制作,明確汴繡的歷史淵源,對汴繡當前發展的情況進行收集和整理,對汴繡的歷史淵源進行調查,對汴繡作品的類型進行分類,明確汴繡在發展過程中存在的難題,例如對作品的年代創作背景進行研究,聯系專家研究汴繡發展的相關課題,對汴繡組織建立信息化管理模式,建立數字化平臺,讓汴繡各個時期的傳承發展與文化進步和作品創新能夠納入到管理的過程中。采用現代化的信息互聯網數據化管理手段就是為了能夠讓汴繡的傳承建立起密切的信息化聯系,避免傳承過程中傳承人的連接出現問題。汴繡的數據化管理能夠讓汴繡的創新發展有基礎性的資料,對這些資料的收集整理以及歸類有利于汴繡在發展過程中進行隨時的調整,根據地域情況、環境情況以及汴繡工藝發展情況隨時進行技術性的分析。
品牌是市場化發展過程中產業發展的關鍵性路徑,河南汴繡在創新發展的過程中,必須要建立起品牌化戰略,才能夠讓汴繡在復雜的市場環境中立于不敗之地。在信息化時代,汴繡的傳承發展就要充分利用信息時代的特征,開展系統性的品牌策劃,例如可以在汴繡博物館開展汴繡大賽,提高專業的管理水平,提高汴繡作品的質量和檔次??梢葬槍Σ煌南M群體進行設計,使汴繡融合傳統工藝和現代化的設計,讓汴繡的品牌能夠構建起系統化的發展過程。在汴繡整體宣傳中,針對現代化的時尚文化進行汴繡作品創新,在品牌中融合現代時尚的元素,使汴繡的產品能夠受到更多人的喜歡,能夠融合更多人的審美思維,促進汴繡整體作品上的提升。在構建品牌過程中,更要注重質量的提升,使汴繡創新體現在作品設計上,作品風格上以及營銷戰略上。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和創新不僅要尊重傳統的優勢,更要結合現代化市場發展的模式,在汴繡創新發展中要進行市場化融合,強化產業自身基礎建設,強化汴繡行業的競爭力,使行業內部實現產業鏈發展和網系統化建設,提高汴繡的經濟效益,提高汴繡藝術的影響力。在市場開放的過程中,要讓汴繡真正融入現代化市場發展的潮流,將創新的汴繡產品投放到市場上,促進汴繡產品獲得長足發展。例如在市場化融合過程,汴繡可以建立起有針對性的銷售策略,銷售南方的產品,就要融合南方人的審美思維。銷售給少數民族的產品,就要融合少數民族文化的設計。汴繡在產品創新上,實施個性化產品戰略,突出時尚用品的設計,讓這些設計能夠融入市場因素,以此來促進汴繡的產業化發展。
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創新的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就是人才的缺乏,在汴繡傳承過程中已經存在的傳承藝人數量較小,那么就要建立起科學的傳承人培養模式,讓傳承人能夠在汴繡學習和傳播的過程中獲得更好的待遇。實踐中要改變傳統的人才的模式,改變傳統的家族方式,汴繡培養可以與各地高校和地方企業聯合,讓傳承人培養能夠擴大范圍,也可以提高汴繡傳承人的工作待遇,使汴繡傳承能夠納入到系統化的管理過程中,例如創立公立研究機構,開展汴繡制作公益活動,開設免費的培訓,建立汴繡網絡培養模式,提高汴繡的知名度,讓更多的人對汴繡感興趣,讓更多的人在傳承過程中發揮積極的推動作用,而在工藝方面,則要注重建立起系統化的培訓模式,使工藝創新能夠融合新技術和新方法,突出傳統工藝與現代工藝的融合,突出現代設計的理念,強調傳承的階梯式發展。
河南汴繡在發展創新的過程中,要融合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真正探索一條與市場經濟融合的發展道路,要實施河南汴繡的文化發展和產業發展,促進非物質文化的現代化在創新,讓非物質文化遺產在新時代誕生出生機與活力,發揮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的作用,在產業發展上,技術融合上,方式創新上尊重文化發展的要求,構建品牌發展戰略,使文化能夠不斷延伸和衍生,在傳統文化基礎上誕生出更多創新的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