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宇坤
四川文化藝術學院
隨著科技的進步,我國已經進入全媒體時代,廣播電視編導行業要在全媒體時代下實現穩定可持續的發展,就要有針對性地進行改革和創新。廣播電視編導專業是藝術類學生較為熱衷的一個專業,其就業前景比較寬廣。但從實際教學情況來看,高校廣播電視編導專業的教學存在不合理之處,需要積極探索有效的教學模式,培養優質的廣播電視編導人才,從而提高廣播電視編導專業的發展質量。
全媒體是一種全方位的信息傳播復合媒體形態,它融合了所有已有的紙質、廣播、電視、網絡、移動終端以及戶外視頻等傳播平臺,這是出現在網絡媒介較大程度發展的數字時代。全媒體時代對傳媒類專業的學生有了更高的要求,主要包括知識結構、技術水平、工作效率以及創造能力。
廣播電視編導專業作為戲劇影視學下的二級學科,逐漸形成了高校中的獨特學科特色。處于全媒體時代背景下,廣播電視編導人才要具備三大能力,一是專業知識能力,他們要具備廣播電視節目策劃、創作及制作等方面的專業知識;二是綜合能力,他們要具備較高的政治水平、理論修養和藝術鑒賞等綜合能力;三是實踐操作能力,他們能夠在全國廣播電影電視局和文化部門從事廣播、電視節目編導、藝術攝影、影像設計、影像導演、撰稿、編劇、創作、社教及文藝類節目主持人等方面工作,逐漸在工作中發展自身成為廣播電視藝術學科的高級專門人才。
全媒體時代到來之前,大多高校廣播電視編導畢業生的就業方向有這幾種選擇:電視臺、廣播電臺、傳媒公司以及婚慶公司。全媒體時代的到來,對廣播電視編導有了更高的要求,學生必須掌握從事前期到后期、從文字采集到多種信息整合的技能,同時,還得有深厚的文化藝術底蘊和新媒體的編輯技術,充分融合新技術與藝術二者的共性與個性。由此可見,高要求有高發展,廣播電視編導專業學生的就業前景日趨廣闊,無論在廣播電臺、電視臺,還是在網絡公司,廣播電視編導專業的畢業生都將會大有用武之地。廣播電視編導專業的具體工作可以為記者、策劃、節目編導、攝像、編輯、撰稿、后期制作、剪輯,乃至燈光、場記,也可以在電視臺的頻道成立的欄目組中擔當制片人,獨立管理欄目組。
教學理念是促進專業教學有效化的關鍵,同時,教學理念是隨著時代的變化而不斷革新的,從而為良好的教育教學提供助力。在各項技術飛速發展的當下,全媒體的來臨是順應了時代發展的結果,但現如今的廣播電視編導教學理念未能跟上時代發展的腳步,存在著相對的滯后性。首先,廣播電視編導的教學課程及教學模式沒有形成一個系統的、完整的體系,大多數廣播電視編導教學是在結合以往人才發展及借鑒著名高校課程下進行的教學,在教學課程的準備和實施上存在著明顯的不足;其次,教學內容的設計是依照課程標準或課程教材內容進行的,在教學的革新及內容的迭代上,無法緊跟科學技術發展的腳步,在全媒體時代下顯得有所欠缺;最后,教學理念及教師的教學觀點無法及時更新和完善,導致教學時無法順應時代背景發展的所有需求,其主要體現于全媒體時代下所需要的廣播電視編導人才類型與廣播電視編導教學所培養出來的人才行為能力存在差異的現象,是由于日益發展的媒體技術與教育教學不充分不平衡之間的矛盾所造成的現存問題。
廣播電視編導就專業而言,是注重于實踐操作的應用型專業。在進行廣播電視編導人才培養時,要著重于應用、實踐方面的培養。在全媒體時代背景下,廣播電視編導教學趨于理論化、學術化,培養人才的過程未能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造成專業教學遠離生活實踐、脫離市場需求的狀況出現。從廣播電視編導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兩個方面來看,理論與現實脫節、教學與市場脫離等現象較為嚴重。一方面,廣播電視編導理論教學注重學生對傳播學、新聞學概論等專業課程內容的學習,在教學期間,以系統的內容講授為主,未能及時結合當下的生活實際進行列舉運用,缺乏將學生所學習的理論知識轉化為生活實踐的良好引導;另一方面,廣播電視編導實踐教學過于簡單化、流程化,使對學生的實踐教學流于表面,而缺少深層次的實踐教學,其主要流程表現于三個方面:初次實踐課程(了解實踐)、廣播電視編導實踐及實習、畢業設計。無論從理論教學角度還是實踐教學角度,廣播電視編導教學皆未結合實際市場所需培養相關的人才,讓學生無法將理論付諸于實踐,從而使教學效果不明顯,無法迎合市場的需求,為廣播電視編導的人才輸出形成困境。
在師資水平方面,存在著一個悖論問題。在廣播電視編導專業有不少教師能力及資歷很高,但在實際教學中,所展現出的教學水平卻不太理想,原因在于教師資歷及能力在教學轉化上存在著一定的限制,造成了教師能力強卻不一定是好老師的局面。簡而言之,教師個人能力與其教學水平不對等,在廣播電視編導師資水平上亟待提升。因此,師資水平不一,主要導致了三個方面的問題。一是,教師有好的想法及教學設計,在教學轉化時存在著一定的困難。資歷老的教師,在廣播電視編導上有突出作用,但陳舊的知識與觀念,在沒有和全媒體時代相契合前,運用于教學時,有些不太適宜;二是,教師重理論教學,輕實踐教學,造成人才培養脫離實際的問題。與教學脫離市場需求不同,教師教學時,往往只負責自己所講授的部分,對學生是否良好的運用于實踐則不加考究,這是當前各個專業教學中存在的較為顯著的問題;三是,教師個人水平不夠,不足以滿足學生的專業需求。該問題表現在部分教師缺乏有效的廣播電視編導經驗,僅具有豐富的廣播電視編導專業知識,在教學時,對廣播電視編導的實踐教學華而不實,需要結合市場需求與生活實際進行改善提高,從而更好的落實教學,發掘有效的廣播電視編導教育教學模式。
針對廣播電視編導開展教育教學,應當結合當下全媒體的時代特點,夯實學生基礎,注重專業實踐教學,并將實踐與理論相結合,構建合理的人才培養體系,拓寬學生發展路徑。第一,強化學生知識掌握,夯實理論基礎。擁有豐富的理論知識,是有效實踐、創新實踐的前提,學生擁有足夠的理論知識儲備,才能在全媒體背景下,結合時代特點,根據自己的專業所長為廣播電視編導行業散發自己的光彩。因此,在注重學生專業實踐教學前,要將理論知識基礎放置于首位,弄清理論與實踐的先后次序。第二,改善實踐教學模式,提升實踐教學質量。實踐教學的開展應當從兩個方面著手,首先是增加實踐課程時長,讓學生有充足的時間去實踐,從而促進實踐教學質量的提升;其次是教師要轉變實踐教學思維,由傳統的、單一的實踐教學模式,轉變為以學生為主體的實踐課程,如讓學生根據自己所學的廣播電視編導專業知識與其生活中所接觸到的全媒體形式,結合生活實際,進行創作影視作品。這種形式下的實踐教學既可以促進學生創作能力的發展,還可以提高實踐教學的質量,使實踐教學落于實處,促進學生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為構建合理培養體系奠定了基石。第三,拓寬學生發展路徑,構建合理完善的培養體系。學生擁有了夯實的理論基礎,再輔以有效的實踐教學,在后續的人才培養過程中,除了結合市場需求外,還應當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拓寬學生發展路徑,為學生以后更好的就職于廣播電視編導提供助力。
例如,廣播電視編導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深入學習繪畫基礎、視頻剪輯、攝影、新聞傳播等課程,為個人的后續發展形成明確目標,或為就業提供多個選擇。在人才培養體系中,教師還要關注學生的能力發展和創新思維的培養,不僅要給予學生特定的主題創作,還應當給予學生自由的發揮角度,從而更好的磨練學生能力,為市場輸出高質量的廣播電視編導人才。
隨著時代發展速度的加快,教育教學存在一定的滯后性,而教師應當結合專業前景、市場需求以及學生個體發展,革新教育教學理念,為有效的培養廣播電視編導人才盡己所能。首先,教師要做到與時俱進,結合個人的專業特長,探究實際生活中所需要的廣播電視編導人才類型,從而轉變教學培養重點,使學生更有目的性的成長;其次,教師要秉承以學生為先,專業為基,市場為路的教學觀念,創新創優教學模式,使廣播電視編導的授課更加具有針對性。例如,學生在某一章節的知識還比較薄弱,教師可以將理論講授與個人的實踐經驗相結合,進行綜合性教學,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既能夠學到知識,又可以遷移與運用,從而促進學生全民發展;最后,強化教師與學生間的良性互動,增強師生溝通,提升學生見識。傳統的高校廣播電視編導教學以教師講授為主,忽略了課程教學時與學生互動的重要作用,在教學中增強與學生的教學互動及溝通,讓學生的思維更加活泛,也更利于解決學生當前的疑慮。同時,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列舉專業的運用途徑和獨特的運用角度,增長學生的見識,使學生的思維更加發散,有利于學生的個性培養和能力養成。
廣播電視編導教學過程中,學生是認知活動的主體,教師則是引導者,給予學生一定的引導和幫助,其教學質量如何,與教師的能力水平存在很大關系。處于全媒體時代的背景下,廣播電視編導專業教師要與時俱進,及時改變過去的和現有的封閉式教學方式,刪去和當代發展不符合的舊知識,加入與學科前沿與崗位工作相關的新知識。同時,廣播電視編導教師應重視實踐教學的影響力和實際意義,采取多樣的教學手段來促使廣播電視編導專業理論與實踐課程的完美融合,使得學生可通過實踐教學深刻理解相關理論知識。另外,全媒體時代發展的快速性,使得廣播電視編導的實踐教學更為靈活,作為廣播電視編導專業教師,提升自身專業理論知識,還得落實到具體實踐,通過各種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來引導學生產生共鳴,達到受益匪淺的效果,以此讓學生真正了解到全媒體時代對廣播電視編導專業的高要求。總之,全媒體時代廣播電視編導教學離不開優質教師,教師只有豐富自身能力,才能引導學生更好地適應新時代的發展。
綜上所述,全媒體時代的到來是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必然結果,靜態的、封閉式的教學模式已無法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為使廣播電視編導專業跟上時代發展需求,必須探索出新的且有效的教學模式,為培養全媒體時代背景下所需要的廣播電視編導人才做好鋪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