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新
宜賓職業技術學院文創與旅游學院
宜賓地處川滇黔三省結合部,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使當地的旅游資源受到廣大旅游愛好者的偏愛,諸如農家樂、川南民居、花園客棧、農事體驗、花果觀賞等旅游形式豐富多樣,也因此給宜賓這座城市帶來無限商機。尤其在進入二十一世紀后,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逐年提升,人們在追求充盈的物質生活的同時,也將關注焦點轉移到精神生活與保健療養的層面,而鄉村康養旅游模式正是在這一形勢之下應運而生。為此,宜賓市旅游部門為了抓住這一發展契機,將鄉村康養旅游模式納入到宜賓旅游開發項目當中,并逐步在實踐當中對這一新穎旅游理念進行推廣落實。
鄉村康養旅游是鄉村旅游、生態旅游、老年旅游的融合體,在二十一世紀初葉,一種以參觀瀏覽鄉村田園風光與開展農事體驗活動為主的鄉村旅游模式悄然形成,這種新型的旅游模式不僅在當年風靡一時,而且絕大多數旅游愛好者都將鄉村旅游納入到個人旅游規劃當中,無形當中也就形成了鄉村康養旅游的前身。所謂生態旅游是指游客在欣賞、享受、探究自然生態環境的同時,也擔負著保護環境的社會責任。而老年旅游主要是針對年齡在55周歲的老年群體,出于對這一群體娛樂消遣、養生保健的考慮而產生的一種旅游模式。近年來,隨著人們對健康出行、綠色旅游理念的逐步認可,在鄉村旅游、生態旅游、老年旅游的基礎上,鄉村康養旅游這種新型的旅游模式逐漸走入人們的視線,這就旅游模式注重“回歸自然、返璞歸真”,旨在為廣大游客規劃一個生態環境優美、飲食綠色健康、心情怡然自得的旅游行程,使當地的鄉村旅游資源得到更多游客的認可與贊賞,進而達到旅游地域與廣大游客雙贏的目的[1]。
宜賓位于四川盆地南緣,據史書記載,宜賓境內的人類居住史可以追溯到4萬年以前,而且在原始社會早期,農業耕種活動就已經拉開大幕。由于金沙江與岷江在宜賓匯合成長江,因此,素有長江第一城的美譽。基于宜賓這種特殊的地理位置,國家也將其納入到“五縱七橫”的交通規劃當中,并且成為南北干線與長江東西軸線的交匯點。宜賓市屬于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全年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光照適宜,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8℃左右,年平均降水量1050—1618mm,降水主要集中在每年的5—10月,全年無霜期為334—360天,平均風速為1.23m/s,主要以西北風和東北風為主,并且風速較小。
宜賓鄉村旅游資源豐富,據不完全統計,宜賓市境內現有農家樂近2000余家,旅游景點主要集中在長寧縣、翠屏區、興文縣、江安縣。其中比較知名的鄉村旅游景點如會詩溝、七星山、白塔山、佛現山等。另外還有蜀南竹海景區的竹海人家、竹水苑、翠竹軒、云泉山莊,興文石海景區的蘆苼寨、石海箐,江安縣的寶鐘山農家樂、高縣泗合院等。宜賓市這些豐富的鄉村旅游資源,每年吸引大批游客前來觀光,游客在賞美景、品美食的同時,能夠呼吸大自然清新的空氣,感受當地淳樸的民風民俗,身心得到放松,壓力得到緩解,進而以健康積極的心態去面對美好的生活。宜賓自古以來就是美食勝地,其中遠近聞名的特色小吃有燉雞面、咸鮮面、肥腸面、牛肉面、三鮮面,而燃面也被評為中華名優特色小吃,國內外游客對這種特色小吃也情有獨衷。
近年來,我國的國民經濟持續穩定發展,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逐年提升,在這種情況之下,人們開始追求健康的生活理念,尤其對中老年群體來說,更加注重生活質量,因此,為了擁有一個幸福的晚年生活,多數中老年人每年都會根據家庭經濟狀況,制訂一個科學合理的旅游計劃,而鄉村康養旅游模式成為這一群體的首先旅游方案。基于對這一方面的考慮,宜賓市的相關旅游機構應當積極推崇“以游代養”的開發理念,在完善鄉村康養旅游模式的基礎上,將旅游休閑與療養保健相結合,讓中老年游客在體驗宜賓鄉村文化、感受宜賓鄉土氣息、品嘗宜賓特色美食的同時,能夠融入到原始的自然生態環境當中,以達到在旅游中養生、在旅游中調理身心的目的[2]。
為了讓更多的中老年人了解鄉村康養這一新型的旅游模式,宜賓市的旅游機構應當借助于互聯網平臺以及微信、QQ等社會交軟件大力宣傳這種旅游模式的健康理念,使這一群體認識到養生保健與幸福生活的必然聯系,進而加速推進鄉村康養旅游模式的發展進程。
宜賓市自然天成的鄉村旅游資源,在得到當地政府及社會的普遍認可之后,依托于“全域旅游”的政策方針,宜賓市社會各界上下齊動員、全民積極響應,在原有農家樂、農家莊園、休閑度假村、種植園、采摘園、生態園等傳統旅游項目的基礎,不斷推陳出新,圍繞“旅游、居住、養生、醫療、護理、保健”等要素相繼建立了康養產業園、康養度假區、康養小鎮等旅游項目,并受到了中老年游客的普遍歡迎。
以宜賓高縣大屋村“康養+旅游”的新型模式為例,近年來,大屋村黨支部與當地村民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在鄉村振興的宏觀背景下,引導當地農民既會既會“種農田”也會“種風景”。首先,為了創造一個潔凈的空間,大屋村黨支部積極籌措資金,對原有的游客接待中心以及公廁等基礎服務設施進行修繕,又斥資建設了雁鳴湖二級提灌站、配套廊橋、滑索等戶外娛樂設施,同時,對林峰湖景區內的云峰湖百花園養老公寓進行完善,使林峰山莊成為宜賓市 的五星級農家樂。正是基于這種新型的旅游模式,大屋村才走出了一條屬于自己的鄉村康養旅游發展之路,并且建立了當地的旅游品牌[3]。
建立健全鄉村康養旅游模式需要不斷豐富服務項目,創新服務理念,使廣大游客能夠產生一種“如家”的感覺。因此,宜賓市的旅游機構應當聯合村黨支部與村民對服務項目進行擴充,同時,使當地村民能夠樹立良好的服務意識,以此吸引更多的國內外游客。首先應當重點關注的游客的居住場所與環境,根據游客數量的多少,適當以當地閑置的民居作為游客的暫住場所,為了增強愉悅的體驗效果,管理人員應當游客簽訂民居入住或者租賃協議,并對房屋內配套的服務設施與醫療設施的完好性進行檢查與評測,評測合格后,方可履行入住手續。基次,在開發文娛產品時,應當緊緊圍繞“健康療養”這一理念,重點在溫泉、汗蒸、推拿、理療、茶道、垂釣等項目上進行開發,并輔助一些采摘、鐵藝、陶罐、編織等體驗式服務項目,以此豐富游客的旅途生活。
綜上,全域旅游下宜賓鄉村康養旅游模式的構建,不僅宜賓當地的自然生態環境相吻合,而且也能夠創建宜賓當地的旅游品牌,進而為地方經濟的發展注入更多的驅動力。因此,宜賓當地政府以及社會各界應當達成共識,齊心協力將鄉村康養旅游項目做好、做強、做大,為宜賓打造一張彰顯地方濃郁風情與特色鮮明的旅游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