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丹 張榮浩
重慶化工職業學院
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我國高職院校擴招100萬人,2020年提出今明兩年繼續擴招200萬人。連續三年的擴招進一步豐富了高職院校生源,但也帶來新的挑戰。據統計,2021年高職院校學生總數將超過1000萬人[1],根據大多數高職院校學制與人才培養方案,學生在入學第二年就會面臨就業的壓力。龐大的畢業生人數, 嚴峻的就業形勢,給越來越多的高職院畢業生帶來了心理壓力。
為了解不同學業階段學生的面對就業的心理狀態,為學校就業指導模式改革提供新的思路因此開展了本次調查。
(1)調查對象:我院藥品生產技術、藥品服務與管理、中藥生產與加工專業學生。
(2)調查方法:采取調查問卷的形式,參考相關文獻,筆者自行了設計調查問卷。內容主要涉及學生就業規劃、就業心理和對學院就業指導工作三個方面。通過“問卷星”APP創建問卷內容,向學生發放問卷。
(3)問卷回收:調查問卷共回收621份,全部調查結果真實有效。其中大一年級共214份、大二年級共297份、大三年級共297份。
設置問題“你對自己的職業生涯有清晰規劃嗎”,調查匯總結果顯示大一年級有明確想要爭取的崗位的僅18.22%,沒有規劃的占比為55.61%;大二年級學生中有明確想要爭取的崗位的比例有所提升為36.36%,明確要專升本的占26.17%,沒有規劃的占43.77%;大三年級情況就發生明顯變化,有明確想要爭取崗位的學生占比提升到56.36%,沒有規劃的占比降低到35.45%。從這組數據可以看出,不同年級的學生在對自己的職業規劃方面有不同的思考,大三年級已經進入頂崗實習階段,對就業形勢已經有一定的了解,在職業規劃上更多的同學有清晰的目標,而大一、大二年級的學生就業壓力較小,就業規劃和就業心態更多的是迷茫。
在“你的意向實習企業是?”問題調查結果顯示,各專業、各年級的同學均有超過半數的意向企業為國企央企。
在“您認為以下因素對就業重要程度如何?” 的問題調查結果顯示,選擇認為工作滿足基本生活需求“很重要”的占比例39.29%,選擇“重要”的占34,3%,表明大部分的學生就業觀仍停留在解決自身生存狀態。在“可發揮自身特長”“可發揮自身特長、興趣”兩個因素認為重要的比例為37.68%、38.81%,說明學生比較關注就業與自身的興趣和特長的結合,更愿意從事能發揮自身特長與興趣的工作。其他認為較重要的就業因素還有工資福利好、工作穩定有保障、工作壓力低、可得到社會認可等。因此諸如國企、央企這類工作穩定且薪資待遇較好的企業普遍受到學生們的青睞。
通過“您面對就業有以下的心理表現嗎?程度如何?”問題的調查結果中,程度較重的主要有自卑、焦慮、職責、依賴和從眾心理。
由此分析自卑心理主要是由于絕大多數的高職學生都是因高考成績不太理想而進入高職院校,他們的知識基礎比較薄弱,有待進一步的提升。在學生的心理層面,在走向社會之后將會面臨來自多方面的壓力,例如社會企業的學歷要求、父母的期待以及自身優越感的喪失等,這些壓力往往會導致高職院校的學生誤認為自己要比普通高等院校的學生“低人一等”的自卑心理,這種自卑的就業心理往往會導致學生的就業積極性受到打擊,不愿意主動爭取有競爭性的就業崗位,從而降低就業率。
另一個程度較重的心理狀態是依賴,高職學生可能由于習慣于應試教育,以及現在這個時代學生的家庭因素,導致對老師和父母的依賴性強,獨立解決問題能力欠缺,在就業過程中處于劣勢,這也是高校畢業生普遍存在的問題。
通過調查,學生認為求職成功因具備的能力主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質修養、團隊精神、應變能力、專業知識技能、溝通協調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人際關系處理能力及抗壓能力。由此可見,學生對就業需要的能力認知清晰,也希望自己能具備各項能力以更好的就業。然而,實際情況是,許多高校學生自身的專業能力無法滿足各單位的應聘需求[。因此,高校不僅要注重對學生的專業能力進行培養,也要讓學生的綜合素質更加符合社會的發展需求,讓學生自身能力不斷提升。高職畢業生的綜合素質出眾,專業技術過硬就能在就業過程中受到企業的重視。高職院校在開設就業培訓課程時應當根據企業的需求有針對性的提高畢業生的綜合素質。
在問卷最后我們設置了“您認為最需要在學校學得到哪種方式的就業指導?”這個問題,此題可多選三項。從結果中可以看出,最想要得到的就業指導方式為就業指導課程、社會實踐、人機溝通與就業指導講座。由此可見,學生對就業指導課程有很大期待,那么學校在就業指導課程的科目和內容設置時可以充分考慮學生認為所需的求職技能。在專業科目和就業指導課程實施階段,要更加注重實踐項目的開展,切實為學生就業提供實踐技能的支持。另外,從調查結果中也可以看出人際溝通能力是目前學生普遍認為需要加強的能力,這部分可在就業指導模式中進一步加強。
通過年級與各項問題的交叉分析,可以發現我院高職藥學專業學生在不同階段,在就業心理上有較大不同,在就業指導需求方面也有差異,因此,在進行就業指導時,應當分年級進行,在大一階段可以側重于職業規劃的養成,幫助大一學生擺脫面臨對于就業的迷茫心理,同時穩步培養大一學生正確的就業觀念。對于大二年級學生,馬上面臨就業,可以側重于樹立合理的就業觀,就業指導課程可以涵蓋人際交往能力、職業技能、抗壓能力等方面,從而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大三年級學生,已經進入頂崗實習階段,在就業指導上一方面要鼓勵學生把握進入企業實習機會,提升自身專業技能,為將來就業積累一定工作經驗。同時也要關注學生在頂崗實習過程和求職過程中的心理狀態,及時給予有針對性的就業心理指導[2]。
在就業指導教學內容上,應注重學生多方面的能力提升。諸如提升學生的認知水平,加強學生應變能力;提升團隊協作意識,加強人際交往能力,為適應現代企業文化做好準備。在理論教學的基礎上,可更多的開展實踐性的教學,如模擬面試考場,讓學生提前感受求職環境。也可邀請各行業成功校友回校開設專題講座分享成功就業、創業的經驗[3]。培養學生積極的人生觀,包括自制力、組織執行力、決策力和競爭力等; 提高面對失敗和挫折的承受力,增強克服困難的信心, 培養堅強的毅力;加強公關禮儀等人文知識的教育活動,使學生知理、知禮、知廉、知恥,以適應現代職場的需求。此外,加強職業道德和法律法規教育,提高普通話及外語水平,有助于輕松地適應就業環境。培養高職藥學專業學生的綜合職業素養,有利于提高擇業就業競爭能力,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新,以不斷保持自身在競爭中的優勢地位;有利于提高就業創業能力[4]。
高職院校就業指導是高職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提升畢業生就業成功率有重大意義,正確積極的就業指導可以幫助學生正確認識就業的壓力與挑戰,提升自我綜合素質從而提高就業競爭能力。在就業指導模式上高職院校應該不斷進行改革創新,才能更好的適應社會發展方向。注重學生的就業心理,糾正學生錯誤的就業觀,引導其建立正確的擇業觀和就業觀,將自身的遠大理想和社會的需求緊密結合在一起,才能使學生鼓起勇氣迎接就業挑戰。根據學生的需求和企業的要求制定有針對性的就業指導課程,充分發揮高職院校畢業生的技能特長,從而為企業輸送優質的專業型人才。